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社區建設對策
時間:2022-08-04 09:56:14
導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社區建設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建設農村社區是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要載體,黨的報告指出,要將新農村社區建設作為鄉村振興戰略基礎工程,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基于此,文章對當前新農村社區建設現狀進行分析,并深入分析具體推進措施,以期為新農村社區建設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社區
新農村建設涉及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多方面內容,是一種特定農村地域環境,與傳統農村結構相比存在一定相同點,但不再以農業生產作為唯一謀生渠道,經濟來源愈發多元化,產業結構更加健全,政府關注度明顯增強,農村居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農村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以遼源市新農村建設為例,展開具體分析。
1淺析農村社區建設現況
農村社區建設能夠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的實現,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具有經濟性、便民性、利民性基本特征[1]。自新農村建設以來,遼源市將建設美麗鄉村作為主要目標,重點發展生產和改善民生,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致力于打造宜居宜業的幸福和諧家園。遼源市屬于資源枯竭型城市,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面臨嚴峻的轉型發展挑戰,十六屆五中全會的召開,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決策,為遼源市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自2006年起,遼源市便成立以市委書記和市長為領導的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從產業、基礎建設、公共服務、文化等多方著手,全面啟動新農村建設工作。以產業發展為例,遼源市深入貫徹“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原則,發展農村特色主導產業,為農村增收創造新渠道,充分發揮當地特色,陸續創建出東北襪業園、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現代生態農示范園、紫花苜蓿種植休耕園等特色產業,僅2020年便實現了農業產業化項目15個。同時,遼源市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功能,不斷增設客運路線和營運車輛,改善居民出行環境,并為居民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活動,建設“一站式”服務大廳,逐漸推進農村社區民主規范管理,真正體現了農村社區基本特征。
2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社區建設具體對策
2.1加強思想引領,提高村民自治實踐
在傳統農村社會環境影響下,各種農村固有現象根深蒂固,新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面臨巨大困難,一度陷入遲滯狀態。但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關政策和文件的出臺,為農村社區建設提供了政策依據和理論基礎[2],并且,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中,農村社會環境明顯改善,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農村居民開始認識到農村社區建設的重要性,開始轉變思想,轉為農村社區建設積極擁護者,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助力。在此基礎之上,“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全面貫徹新農村建設總要求,進一步深化村民自治實踐,賦予農村社區村民更多政治權利[3],讓村民意識到自治權利的重要性,整體提升村民自治能力,為鄉村治理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若想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健全村民自治機制,將選拔村干部、重大村務和日常村務決定權,以及對村干部的評議權交給村民,通過民主協商、民主監督、民主選舉等途徑,真正實現村民事、村務事村民決的目標。二是,健全村民自治規章制度,完善鄉約村約,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村民參與鄉村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村民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進而促進農村社區自治水平提升。三是,強化基層黨組織領導,在完善村民自治的基礎上,推進農村社會服務組織建立,不斷延伸發展組織的公益性、服務性和互助性,為村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四是,不斷創新村民自治形式,將社會治理重心下移,逐漸形成村民理事會、紅白議事會、隊(組)代表會等新形式,建立鄉、村、組聯動機制,實現基層管理自治股規范化、制度化開展。
2.2明確指導綱領,健全管理發展機制
“社區”一詞最早起源德國,是指共同體生活中構建的和諧人際關系。新農村社區是在傳統農村社區基礎上衍生、創新而來的,缺乏一個具體明確的概念,也缺少一個健全完善的指導綱領和執行監督,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社區長遠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農村社區建設提供了明確發展方向,也完善了相關理論和監督制度,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農村社區建設提供了統一發展方向。以遼源市為例,在確定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后,遼源市便確定了市縣鄉共建,主抓靠縣、行動在村、主體農民以及實惠到戶的工作思路,還確立了具體建設原則、一三五年階段性目標、建設標準和黨委領導、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主要推進機制;遼源市還設計了明確的規劃布局和任務目標,將全市共518個行政村按照不同類型、區域和經濟發展劃分為不同級別,包括強村、中等村和貧困村,針對不同級別設置不同建設綱領和發展規劃;建立責任落實機制和督查問效機制,將重點任務落實到各相關部門,明確責任范圍、任務時限、階段性目標和完成標準,并建立激勵機制,市政府每年向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村給予獎勵和資金補助;遼源市還從產業發展、公共服務、文化生活、生態環境等方面著手,全面開花,全面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2.3推動產業發展,建設智慧農村社區
我國現行經濟制度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農村經濟發展也應該遵循市場經濟模式,建立城鄉一體化市場經濟體制,才能更好地改善落后農村經濟環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下,統籌城鄉發展長效機制、農村經濟發展機制、公共事業發展機制獲得了長足發展,切實推進農村農業產業市場化發展,并為農村旅游、商貿、服務等領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真真正正讓農民手頭寬裕起來,建設良好市場機制,是農村社區建設重要推動力。現如今,我國正處于數字化發展潮流,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為社會治理帶來變革性發展,使得治理模式和行為方式都發生劇烈改變,為促進鄉村振興,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實現鄉村治理智能化、信息化發展,黨和政府致力于推進鄉村治理與新興科技的深度融合,助推農村社區現代化。具體可以從智慧設施、智慧工具、互動方式這三方面著手,(1)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統籌農村社區互聯網體系建設,確定智慧農村社區建設階段性方案、目標及預期成果;(2)充分借助智慧工具建立多方主體治理體系,加強政府、村民自治組織、社會組織和志愿者服務組織的聯動,實現多方主體共同治理發展,積極推進“互聯網+電子政務”,促進農村社區基層政務服務數字化建設,打造健全農村社區智慧服務平臺;(3)充分利用智慧服務平臺,建立實時信息交流反饋機制,通過網絡監督平臺、數字鄉村建設監測平臺、社區熱線等,為村民意見提出和建設反饋提供更多渠道,便于村民對基層治理的全方位監督,不斷優化農村社區治理方法。
2.4提高德治水平,推動文明鄉風建設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必須在村民自治、綱領明確、智慧管理基礎上,堅持提升德治水平,通過德治實現善治,最終推動和弘揚文明鄉風。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由此可見德治對于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作用。針對這一問題,首先,需要轉變傳統農村觀念,樹立正確價值引導,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宣傳標語、文明墻、廣播、下鄉宣傳、媒體報道等方式,對當前農村紅白事先進做法進行宣傳,鼓勵喪事簡辦、婚事新辦以及敬老愛老等,在長久的宣傳中引導村民建立正確價值觀;其次,充分發揮文化浸潤作用,豐富農村社區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鼓勵村民建立舞蹈、音樂、計算機等組織,讓村民都參與其中,并加強正確婚喪觀和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思想宣傳,通過具有地方特色、村民喜聞樂見的形式,熏陶村民思想道德情操;最后,堅持營造文明鄉風實踐氛圍,鼓勵更多農村社區村民參與其中,通過各種實踐活動改變村民思想觀念,建立新時代文明意識,逐漸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和文明素質,為農村社區穩定和諧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受長期城鄉二元結構影響,我國農村經濟、社會和文化都遠遠落后于城市發展水平,“三農”問題根深蒂固,若想有效解決各種固有問題,就必須進行深入研究,不斷摸索、實踐,積極投身農村改革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社區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工程,通過適當措施完善建設措施,從加強思想引領,提高村民自治實踐,明確指導綱領,健全管理發展機制,推動產業發展,建設智慧農村社區,提高德治水平,推動文明鄉風建設等方面著手,有效推進農村社區建設,進而促進新農村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建.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推進農村社區建設[J].農技服務,2017,01:190.
[2]李森.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推進農村社區建設[J].農家參謀,2018,592(16):19.
[3]王偉.農村社區建設的現狀與完善路徑研究:以寧國市Y和S社區為例[D].安徽師范大學,2018.
作者:郝斯文 單位:中共遼源市委黨校
- 上一篇:中西方家庭道德教育內容完善策略
- 下一篇:紅色旅游文化如何促進高職教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