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為農服務體系研究
時間:2022-05-08 09:44:17
導語:氣象為農服務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氣象為農服務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
川南多為丘陵地區,耕地面積廣,主要農產品在四川占有重要地位。為進一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氣象服務提出的新需求,氣象為農服務已成為氣象事業的基本業務。該地區相繼建立了農田小氣候站、土壤分析觀測站、作物實景監測等,提供農業氣象監測和預測信息,并分析氣象條件利弊,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然而,就目前該地區依舊存留著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從而導致氣象部門在農業發展過程中,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2強化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科技支撐
2.1加強農業氣象決策服務。切實開展重大農業氣象災害決策氣象服務工作,研發暴雨、干旱、低溫冷害等農業氣象災害指標,編制水稻、特早茶種植等農業氣候區劃。結合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和實際情況,相繼開展再生稻、茶葉、大棚蔬菜、黑山羊養殖等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和設施農業氣象服務技術方法的研究。健全完善氣象為農業大戶聯系卡制度,完善多部門防災減災聯合會商制度,減輕農業災害損失。2.2強化保障糧食安全的氣象防災減災服務。在農業發展中,影響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在主要農事季節和災害性天氣來臨前,滾動專題氣象服務,針對災害可能造成的影響提出防御措施,拓展對糧農的“直通式”氣象服務。開展主要農作物長勢監測、產量預報預測和病蟲害防控等,強化關鍵農時及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提升面向基層重點對象系列化氣象服務能力,幫助種糧農戶減輕災害損失。
3全面提高農村氣象災害防御水平
3.1健全農村氣象防災減災組織體系。明確氣象災害防御機構,落實氣象災害防御責任人和氣象信息員,制定完善村級應急響應計劃。積極推進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鄉鎮建設,加強農村干部、鄉鎮氣象協理員和農村氣象信息員的防災減災知識培訓。編制和修訂鄉鎮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組織開展暴雨、山洪、泥石流等重大氣象災害預案演練,提高農民預防、避險和救助能力。3.2加強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整合氣象、水文、國土等資源,推進農村、重要流域、地質災害易發地區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形成高密度、廣覆蓋的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網絡,切實增強丘陵地區防御氣象災害及其次生、衍生災害能力。
4結語
川南地區是四川省糧食主產區之一,農業的發展對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加強農業氣象服務和農村氣象災害預防體系建設,既提升了農村地區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又確保了作物增產、農民增收,為農業發展提供全面的優質服務,不斷促進農業的發展。
作者:陳澤剛 單位:瀘州市納溪區氣象局
- 上一篇: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探討
- 下一篇:農業標準體系建設現狀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