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業概論課程體系探討
時間:2022-10-24 11:07:37
導語:石油工業概論課程體系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幾年來,各石油類高校普遍為新生開設石油工業概論課,以幫助新生更好的認識和了解專業,進而引導學生更快的適應大學學習。然而,面對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以及石油產業面臨諸多問題,學生對專業的理解發生了一些變化,如何建設該課程教學體系使其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從當前背景、教學重點調整、教學方法改進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對適應當前形勢,提高教學質量有較好作用。
關鍵詞:石油工業;概論課;教學重點;教學方式
石油工業概論課是為石油工程專業新生開設的課程,教學內容包括石油地質、勘探、鉆完井、測井、油氣田開發、采油采氣、油氣集輸、石油加工等,涵蓋石油從形成到開采再到煉制成品油的全過程,對學生了解石油工業,充分認識所學專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國內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石油行業前景卻不被看好而造成學生思想浮動,不重視該課程,使本來就面臨困難的課堂教學更難以發揮其應有作用。
一、當前面臨的困難
1.內容多,課時少。石油工業概論與其他專業概論課相比涵蓋范圍更廣,基本涵蓋了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石油工程、油氣儲運工程、石油化學工程等專業的教學內容,各高校普遍設置的課時僅為16—30學時,每個方面平均下來不足2個課時,在這么短的課時內,讓沒有任何專業基礎的新生接觸這么多內容對授課教師知識結構、授課技巧挑戰很大。2.當前社會變革影響學生專業學習熱情。近年來,一方面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低迷,國內石油企業利潤迅速下降,員工待遇走低,對人才需求降低,高校相關專業學生就業困難。另一方面,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國內各行業收入持續增加,社會各行業對人才需求旺盛,特別是大城市就業相對容易,石油行業從業者經濟收入較高的優勢不復存在,而工作環境艱苦的劣勢被無限放大,各石油高校報考熱度下降,而在校學生對專業熱情不斷下降,對畢業后繼續從事石油事業的熱情下降,這也是各石油高校專業教育特別是入學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3.石油資源枯竭論動搖學生信心。隨著各類新能源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國內主力大油田開始進入開發中后期,產量開始下降,加之勘探難度逐漸增加,石油資源枯竭論開始在社會盛行,石油產業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夕陽產業,進而影響在校生對專業的信心。如何讓學生正確認識石油對于國家安全、經濟中的地位樹立學生信心,如何讓學生科學認識石油行業未來的發展及其對從業者的要求讓學生明確自身職責,進而如何對待四年學習是新生教育必須要做的工作。
二、教學重點設置
面對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石油工業概論課不可能將教材內容細致講解,結合其設置意義和教學目標、授課群體特點,筆者認為教學內容應放在以下幾個方面。1.石油工業科普式教育,讓學生對石油形成、勘探、開發、儲運、煉化等石油工業各個環節有大概認識即可,了解各階段工作流程及各階段銜接關系。目的是讓學生對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工作內容、發展方向有簡單了解。2.我國石油工業業發展歷史及前景,特別是石油文化的形成及其偉大意義。目的是奠定學生學習石油專業的責任感、使命感。3.結合未來石油工業對從業者素質的需求,介紹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教學計劃以及大學學習特點,目的是奠定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思想基礎。
三、教學方式改革
根據當前教學需要,教學方式改革應充分做好以下幾個方面,最大化實現課程設置的目的和意義。1.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我國石油工業發展過程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歷史,是工業發展的典型代表。在甩掉“貧油”帽子的發展歷程中,“愛國主義”精神在其中發揮了無比巨大的作用,它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斷奮進的精神品質,誕生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以及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為代表的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愛國主義情懷,譜寫了響徹大地的豪邁歌曲“我為祖國獻石油”。而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當前以及未來石油行業的從業者所必須具備的精神品質。因此在石油工業概論課程授課時,必須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將石油文化、石油精神融入課程內容,使大學新生在了解石油基礎知識的同時,在思想政治方面受到石油精神的陶冶和激勵,傳承“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石油精神,牢固樹立“學石油、愛石油、獻身石油事業”的決心。2.與入學教育相結合。大學新生的入學教育一般包括校情校史、專業認知、培養計劃(課程設置)等內容,每個方面一次講座,很難使學生快速了解專業,適應大學學習模式,繼而容易使學生思想上產生迷茫,行為上表現為不知所措,浪費寶貴的時間,石油工業概論作為石油工程專業入門教學課程,應該承擔起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目標的責任和義務。在授課中應引導學生在充分認識石油對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以及國際地位的重要影響以及其特殊戰略價值的基礎上,樹立學習石油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現在的石油高校大都在石油工業發展過程中建立起來并為我國石油工業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在課程過程中應穿插校史介紹,增強學生自豪感。在專業認知過程中,應該以科學的數據表明石油行業前景及面臨的問題,讓學生知道不是石油枯竭了,而是需要更加先進的技術和高級人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明白大學四年的課程設置,及其對專業學習的意義,使學生對專業發展前景充滿信心。3.與先進教學手段相結合。石油工業概論課程既涉及到數百萬年前的地殼運動,河流湖泊及石油生成,又涉及到開采幾十年后的地下流體變化;研究對象下有看不見摸著不著的地下油層,中有千米管柱,上有地面油氣的集輸與加工,既有龐大的儀器設備,又需詳細的理論計算,對于大學新生來講在極短時間內了解石油工業的各個環節,難度極大。因此,如果仍舊采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課本的傳統教學手段,不僅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生也必將覺得枯燥泛味,難以理解。借助多媒體教學,將一些實際生產的圖片、動畫以及影音資料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教學效率、效果就可以得到大大提高。多媒體課件具有形象、直觀、生動、信息量大、感染力強、易理解的特點,深受學生歡迎,是提升提高教學效果的良好手段。4.課堂教學形式進一步豐富。石油工業概論課程涉及專業眾多,涉及知識廣泛,除盡可能應用多媒體手段增強學生直觀認識外,應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升教學效果:一是可采取不同專業教師輪流上課形式,既能彌補教師知識結構欠缺,又能提高學生對課堂的新鮮感;二是可以就近參觀實景實物,如就近參觀地質現象,教學實體實驗室,仿真模擬實驗室等場所,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三是可以就學生感興趣話題展開討論,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及思考力。不斷豐富和挖掘性的課堂教學形式可以明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四、結語
為大一新生開設石油工業概論課可以幫助學生系統地了解所學專業背景和基本情況,形成基本的專業概念及思想,并引導學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教學體系需要不斷的改革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行業形勢及學生群體特征,以期為國家石油事業培養優秀人才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羅福午.提高對于專業概論課的認識[J]中國高教研究,1992,(2).
[2]徐波.石油工業概論課程教學探索與實踐[J].石油教育,2009,(1):79-81.
[3]倪晗.加強石油高校就業指導樹立學生正確職業價值觀[J].石油教育,2008,(3):47-49.
作者:程亮 單位:長江大學
- 上一篇:鄉村振興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思考
- 下一篇: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扣除核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