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推進新農村建設分析

時間:2022-03-26 03:58:30

導語:農業機械化推進新農村建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機械化推進新農村建設分析

摘要:自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以來,我國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既能提升我國的農業生產水平和農作物產量,又能減輕農村人口流失帶來的勞動力壓力,促進我國農村地區的發展。在農業機械現代化方面,我國的發展腳步慢于西方發達國家。根據相關的統計發現,西方發達國家的農業機械化水平遠高于我國,在農業生產效率方面遙遙領先。相比于我國大量人員參與農業生產卻無法滿足糧食需求,國外能利用更少人力資源養活全國人口,這便是農業機械化帶來的生產力提升的最好證明。文章針對農業機械化在新農村假設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分析,同時針對我國發展農業機械化推進新農村建設提出建議。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新農村建設;重要性

新農村建設是我國實現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經過改革開放,我國的城市建設初具規模,城市人口逐年增加,城市建設速度不斷加快,這些都是我國經濟取得巨大進步的表現。但是在農村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農村人均收入較低、部分農民生活仍然困難等,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農村農業生產力水平較低。雖然我國擁有大量耕地,但是農村人口眾多導致人均耕地較少,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許多農村地區的勞動力紛紛放棄農業種植,去城市打工,以獲得更多收入,這種現象加劇了我國農業生產力的匱乏。為實現我國的農業生產水平的提升,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工作成了當今社會的焦點[1]。

1農業機械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農業機械的推廣實現了大規模耕作,以往需要大量勞動力和勞動時間完成的工作,在農業機械的幫助下能短時間內完成,并且耕作效果優于人力勞作。這種耕作方式不但改變了生產工具,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而且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的勞動力。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升,給農民帶來了更好的耕作效果,使農產品的產量進一步提升,農村地區家庭收入穩步增加,這些都是新農村建設的必要條件[2]。

2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推進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

新農村的建設不僅要提升農村地區的經濟收入,同時也要進一步發掘我國農業發展的潛力。在沒有農業機械設備之前,完全依靠人力耕種,不但生產水平較低,而且對土地的利用率也很低。有了農業機械設備之后,農村的生產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大型的土地耕作設備、農業運輸設備可以獲得更高的勞作效率。節省的時間還可以充分發揮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加快農業種植的循環作業,促進我國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有產業支撐。為此,需要用現代化裝備武裝農業優勢產業,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做大做強戰略性主導產業、區域優勢產業、地方特色產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強大的產業支撐。

3以農業機械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建議

3.1充分尊重農民的發展意愿。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需要農民實施,以往農村地區生產力落后,在生產機械的購置方面較為保守,因為他們不知道農業機械能給他們帶來什么改變。如果不尊重農民的意見,強行實施機械化的推廣工作,反而會影響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因此,在推廣過程中,首先應征詢農民的意見。同時,可以設立農業機械化示范區,通過真實的生產效果,改變農民保守的思想,進一步促進農業機械的推廣[4]。3.2建立符合新農村建設的農機化發展長效工作機制。要實現農業機械的有效推廣,當地政府應該建立長效的發展機制。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1)大力推進農機裝備能力建設。積極發展技術含量高、性能優良的農機裝備,推進農業生產關鍵生產環節的裝備能力建設。2)大力推進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規范管理”的原則,培育農機維修、供應、作業服務“三大市場”,引導發展農機協會、農機合作社、農機中介組織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生產規模化、組織化程度和機械化水平。3.3加大對農民的資金支持。農村地區的農業機械推廣除了受思想的限制,還受高昂購置價格的限制,這讓許多農民望而卻步。要獲得農民的青睞,可以推廣一些適合當地農業生產的小型化機械設備,利用這些設備改善當地的生產條件。同時政府在農民購機時應該制定相應的補貼政策,緩解農民的經濟壓力。

4結束語

農業機械化能提升生產力和耕作水平,增加農村地區的家庭收入。在我國提出新農村建設戰略之后,農業生產現代化更加受到了重視。為此,需要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實現我國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

參考文獻:

[1]林海.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J].經營者,2015,29(12):22.

[2]栗云香.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當代農機,2008(12):70-71.

[3]王曉薇.牡丹江市農業機械化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4.

[4]姚家軒.發展農業機械化與新農村建設的相互作用[J].廣西農業機械化,2016(4):10+13.

作者:蘇端生 單位:南安市洪瀨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