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戰略管理制度建設論文

時間:2022-05-08 09:57:20

導語:高校戰略管理制度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戰略管理制度建設論文

一、高校戰略管理

(一)戰略與戰略管理。狹義上的“戰略”是一個軍事術語,指的是統兵作戰的謀略或方法,我國古代最早記載戰略一詞的書是西晉史學家司馬彪所著的《戰略》。在西方,戰略的英文表示是“strategy”,來源于希臘語“strategia”,意思是“將軍指揮軍隊的藝術”[1],也用于指軍事作戰方面。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戰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戰略思想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運用于商業領域,并逐漸涉及到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組織管理中的“戰略”是用來描述“一個組織打算如何實現它的目標和使命,包括對實現組織目標和使命的各種方案的擬定和評價以及最終選定將要實行的方案[2]”,后來人們把這種對未來發展的全局性的謀策與策劃稱之為發展戰略。“戰略管理”一詞最初也是出現在企業管理過程中,是安索夫在其1976年出版的《從戰略規劃到戰略管理》一書中提出的。1982年,斯坦納在其出版的《企業政策與戰略》一書中給出了具體定義:企業戰略管理是確定企業使命,根據外部環境和內部經營要素確定企業目標,保證目標的正確落實并使企業使命最終得以實現的一個動態過程。1983年,美國凱勒出版了《學術戰略:美國高等教育的管理革命》一書,標志著這一管理理念引入到大學管理中,并由此掀起了高教研究人員對高校戰略規劃的研究熱潮[3]。(二)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是一個由發展規劃到戰略管理的過程。2003年1月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咨詢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要確定長遠目標、制定科學的戰略規劃”,“高校要一心一意謀發展,認真扎實定計劃”。2004年8月第二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把高校發展戰略規劃列為重要主題。在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倡議下,我國高等學校逐步將制定發展規劃戰略作為大事來抓,發展戰略規劃作為“三大規劃”之首,與學科建設和隊伍建設規劃、校園建設規劃展開深入研究。發展規劃在高校中發揮越來越明顯作用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困難和問題,如規劃目標脫離實際、規劃制定與規劃實施脫節、重規劃輕實施,特別是輕評估情況普遍等。如同企業管理一樣,高校管理提出從戰略規劃向戰略管理轉變的觀念,指出高校戰略管理應是一個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不僅僅涉及發展規劃的制定,還涉及戰略的執行、實施和評估;戰略管理還是一個連續的動態管理過程,需要不斷地根據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戰略執行與反饋情況,進行循環往復的貫徹實施、調整修訂,以期實現最終目標。(三)高校戰略管理。隨著創新發展驅動計劃、應用型本科建設、“雙一流”大學等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高校自主辦學自主權不斷擴大,戰略與戰略管理已成為高校發展的重要內容。與企業相較,高校作為一種特殊的非營利組織,是一個以知識活動為主的組織系統,在吸收借鑒企業戰略管理有關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初步形成了具有教育特色的戰略管理模式。高等教育機構的產品和服務非常依賴于公共財政收入、政府等公共機構對高校的要求以及迅速變化的市場需求,所以在高校戰略管理的過程中既要滿足外部利益相關者(如撥款機構和其他“合作伙伴”)的要求,也要確定和實現學校內部目標之需。高校戰略管理是一種著眼于學校實際和未來發展愿景的前瞻性、預見性管理,是學校從外部環境的視角識別劣勢和優勢、威脅和機遇、問題和挑戰的外向性管理,是站在學校全局的戰略高度來提升院校管理效率的綜合性管理,是不斷利用和適應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戰略思想、戰略目標、發展策略的應變性管理。一般認為戰略管理過程主要包括戰略制定、戰略實施和戰略評估,是一種現代管理理念、新型管理理念,也是一種動態管理理念,具有導向性、綜合性、長期性,同時也具有復雜性、靈活性和差異性等特點。

二、高校戰略管理制度建設的相關思考

規范管理,制度先行。為規范中央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的編制與管理工作,2004年11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令第10號公布《中央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管理辦法(試行)》,2005年1月1日正式實施。制度是一切管理的基石和保障,要實現有效的戰略管理,必須建章立制,自此我國央企及各大集團公司開始制定企業戰略管理辦法。根據對“戰略管理制度”、“戰略管理辦法”等網絡檢索數據顯示,戰略管理制度或辦法相關資料訊息僅在公司、企業、行業中出現,關于高校的條目幾乎沒有,這或許說明高校戰略管理缺少制度建設。更或許在教育競爭激烈的當今,高校之間對先進有效的戰略管理方式、理念等隱晦如深,沒有將相關知識資源融入共享的教育體系。不管是戰略管理制度缺失還是信息透明度低下,都對我國高校發展造成不良影響,阻礙高校戰略管理的步伐,阻礙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學校應該如何滿足外部和內部對學校總體規劃的合法要求,應該如何實現戰略資源和機會的最大化以及弱勢和威脅的最小化,如何確定戰略目標、如何選擇戰略方案,如何開展戰略實施與評估等疑難問題的解決需要一個完善的戰略管理制度做保障。制度建設是一個制定制度、執行制度,并在實踐中檢驗和完善制度的動態過程,高校戰略管理制度建設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明確責任目標,完善規劃制定程序。自各高校開展戰略規劃制定工作以來,很多高校呈現出校長一人確定戰略目標、戰略思想,各職能管理部門相互推諉,僅由規劃管理處閉門起草文件的現象。發展規劃在很多高校淪為應付上級檢查的指標性文件,并未起到指導學院科學發展的作用。發展規劃制定是戰略管理的首要階段,包括戰略分析和戰略選擇,高校戰略管理制度中應明確規劃制定的責任目標,制定程序。學校應成立專門的戰略規劃工作委員會,不僅包含職能部門人員,還應有相當數量涵蓋各業務知識淵博、深入教學一線工作的教師,涵蓋教學、科研、師資隊伍建設、校園文化、資源配置等各方面業務主管人員。應有明確編制原則與工作機制,各部分各司其職又相互協作,做好規劃編制工作。學院應從保障整體目標、發揮中下層管理人員積極性及協調各部門戰略方案制訂等多個角度,選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或上下結合的方法進行戰略制定;根據有利于戰略目標實現,聘請外部機構參與,最終遞交學院或上級部門審批等論證環節進行戰略選擇。(二)加強戰略宣貫,增強戰略管理意識。發展戰略不是一個口號,不是學校領導的個人想法,不是學校哪一部門的發展思路,而是在充分認識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下,學校行政領導班子、教師隊伍和學生對學校發展戰略藍圖的共同期待。戰略管理是學校全員性的管理,需要廣大師生員工的理解、支持和參與。高校戰略管理制度建設中應明確戰略宣貫的工作機制,制定高效的戰略宣貫方案,多形式、全方位、全覆蓋組織開展宣貫培訓工作,組織全面學習發展戰略,增進教職工對發展戰略的認知,引導全員共同促進改革發展;通過專題討論、小組交流等形式,組織中層領導干部、教職工代表深入學習發展戰略深刻內涵,準確把握規劃總體要求和任務,確保戰略的實施沿著正確的目標發展道路。(三)重視戰略實施,推動戰略目標實現。合理優化戰略資源,推動學院戰略重點。戰略實施是戰略管理的重點,重點戰略是戰略實施的關鍵,一所學校的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是很有限的,高校應建立合理的優化資源配置機制、完善的財務預算管理機制,對戰略重點明確增加資源配置,對需要限制發展的學科,則減少資源配置。落實戰略措施與任務,保障戰略目標實現。總體發展戰略與規劃、各專項規劃以及年度工作計劃共同構成高校戰略管理體系,高校戰略管理制度中應明確將學校戰略規劃任務納入年度工作計劃中,并將發展戰略各階段實施分解、年度任務等及時下達學校各部門。建立績效考評機制,監督戰略管理過程。高校戰略管理制度建設中應建立并完善績效考評機制,學習運用平衡計分卡這一新型戰略管理工具,從財務、客戶、內部運營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描述戰略及戰略績效指標的測量與平衡,并將戰略規劃的制定、實施、調整等全過程作為學校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四)適度戰略調整,健全動態管理機制。進入21世紀高校競爭環境日益激烈,在我國加強現代教育體系建設的機遇和挑戰下,高校應適度保持戰略管理的靈活性,創造性的設計、應用戰略管理系統,應有足夠的彈性以適應學校面臨時刻變化著的外部環境。高校戰略管理制度中應完善戰略管理動態機制,建立明確規范的戰略評估機制,主要包括:戰略環境檢查,運用院校研究[4]手段密切跟蹤學院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變化,了解這些變化給學校帶來哪些機會和威脅,明確專人負責定期形成發展戰略評估報告;戰略目標檢查,分析當前組織機制的有效性,戰略規劃方案進展狀況,現實工作與計劃目標的吻合度;戰略調整與修訂,戰略管理制度應有規范的戰略調整程序,應明確規定需進行調整與修訂的情況等。

【參考文獻】

[1]戰略管理—MBA智庫百科[EB/OL].wiki.mbalib.com/.

[2]L.L.拜亞斯.戰略管理:規劃與實施———概念與案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8

[3]劉向兵,李立國.從戰略規劃到戰略管理———高校管理發展的重要選擇[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12

[4]張朝敏,郁冬.試論院校研究對高校戰略管理的意義[J].高教高職研究,2009,

作者:高文靜 單位: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