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應急救援能力建設芻議
時間:2022-11-22 03:47:49
導語:衛生應急救援能力建設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種自然災害、突發公共事件呈逐年上升趨勢,應急救援活動也越來越多。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衛生應急救援已逐漸向搶險救災的各類型擴展。因此,國家衛生行政部門高度重視衛生應急救援能力建設,本文以江蘇省為例,分析該地區的救援能力建設現狀、存在的問題,并結合以上實際,合理科學地提出改進對策建議,旨在為健全衛生應急救援聯動機制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衛生應急救援能力;隊伍建設;培訓演練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旦發生,除直接造成人員嚴重傷亡外,還會引發群體性的心理恐慌,甚至會導致社會經濟秩序的動蕩不安[1]。因此,如何通過防范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效加強衛生應急救援工作,保障公眾健康及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頻頻發生,呈現多元化、廣泛化的態勢,僅新發傳染病數量在過去50年中就增長了4倍[2,3]。自2003年“非典”后,我國高度重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相關工作,相繼頒布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一系列突發應急相關法律法規,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應急處置納入法制化管理進程。江蘇省地處東部沿海,是全國人口最密集的省份之一,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將對江蘇及其周邊省份乃至全國產生巨大的影響。為規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處置工作,加強衛生應急救援能力建設,預防和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筆者客觀分析江蘇省衛生應急救援能力建設的現狀,找出其中不足,并提出優化策略和改進措施。
1江蘇省衛生應急救援能力建設現狀
1.1信息建設。通過在江蘇省衛生計生委(省衛生計生委)建立省級衛生應急指揮中心,在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簡稱省疾控中心)內設立省級衛生應急處置中心,利用國家衛生應急隊的通訊指揮平臺,借助衛星通信、數字集群、微波通信及視聽傳媒等技術,組網聯通應急指揮中心、應急處置中心和通訊指揮車等要素(圖1),實現衛生應急救援工作指揮與處置的網絡化和實時視頻化,可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援的指揮和決策提供包括現場音、視頻等在內的第一手資料,極大提高了衛生應急救援的信息化水平及工作效率。1.2物資儲備建設。江蘇省通過將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的工作日常化和應急化結合,以遠程應對為目標,注重加強衛生應急物資和生活保障物資等的日常儲備和管理,做到品種齊全、數量充足、管理到位,必要時直接與生產企業簽訂產供合同,以保證應急所需,減少儲備盲目性,杜絕備而不用、資源浪費的現象;應急狀態下則注意及時采購急缺設備物資,根據處置工作的進展和消耗情況主動補齊相關物資。與此同時還制定了《衛生應急隊伍物資維護保養規定》等具體環節的規范性文件,規范了物資維護保養工作,以保證“有急能應”。除了應急物資的儲備,江蘇省還特別注重衛生應急救援的機動能力建設,健全國家衛生應急隊的作戰平臺(表1),確保衛生應急救援中工作與生活雙無憂。1.3隊伍建設。為擁有一支裝備精良、技術精湛、反應迅速、保障有力的平戰結合型衛生應急隊伍,關鍵時刻能夠拉得出、打得響、頂得住、過得硬,江蘇省于2008年起組建了8大類21支省級衛生應急處置隊伍。鑒于衛生應急形勢任務的變化和人員變動,2011年江蘇省衛生計生委決定對原省級衛生應急處置隊伍進行大幅調整,依托省衛生計生委直屬醫療機構和部分市級、部屬、軍隊醫療單位組建8類18支省級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隊伍,包括緊急醫學救援隊、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隊、食品和飲用水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隊、突發中毒事件處置隊、核和輻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隊、群體性燒傷緊急醫學救援隊、心理援助隊和健康教育衛生應急隊等。在加強省級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隊伍建設的基礎上,根據國家衛生應急隊建設總體規劃,依托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省血吸蟲、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江蘇省人民醫院、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江蘇省傳染病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和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等衛生機構,以中央與地方財政專項經費支持和承建單位自籌資金建設相結合的方式,成功組建國家核和輻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隊、國家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隊和國家中醫應急救治醫療隊3支國家衛生應急隊,目前正在準備籌建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1.4培訓演練。培訓演練是強化衛生應急隊建設的另一關鍵。重視業務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能操作的日常培訓,不定期組織開展隊伍的衛生應急處置實戰演練,可鍛煉隊員實戰應急處置技能,增強危機意識和應急意識,提高應急處置水平[4]。江蘇省通過制定《衛生應急隊伍培訓演練手冊》,以保證衛生應急培訓演練工作長期有序開展;通過將國家隊培訓演練列入工作目標考核,采取每年集中培訓演練的形式,達到了增強團隊意識、強化體能訓練、鍛煉應急技能的目的,還養成了令行禁止、整齊劃一的優良工作作風。從2011年應對日本核泄漏事件到2013年蘆山地震應急,再到2015年塞拉利昂抗擊埃博拉醫學救援及2016年阜寧特大龍卷風冰雹災害后的衛生應急防疫,江蘇省各衛生應急隊伍視災情為命令,始終牢記保護人民健康的神圣使命,充分發揮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術特長,做好做實疾病防控工作,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救援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已成長為不可替代的衛生應急救援力量。
2存在的問題
2.1物資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近幾年,以國家衛生應急隊的建設為契機,江蘇省在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及庫房建設方面投入了許多經費,為衛生應急救援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但物資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仍亟待提高。目前采用的仍是傳統的人工管理方式,即均采用人工完成物資出入庫信息等工作。隨著應急物資種類和數量的日益增多,物資儲備信息量不斷增大,人工管理效率低下的弊病日漸顯現,直接影響應急救援物資準備時的工作效率,無法滿足不斷追求工作高效性的實際需要。2.2衛生應急隊隊員儲備不足。無論是省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隊成員,還是國家衛生應急隊成員,均來自不同單位不同部門,其日常本職工作已是任務繁重,一旦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需要派隊參與應急救援時,隊員抽調再組隊會經常出現短缺或臨時換人的現象。
3對策與建議
3.1加強物資儲備信息化管理。應根據實際需要,科學合理地制訂出需要儲備物資的種類和數量,遵循“統一規劃、分級儲備、動態儲備、確保急需、突出重點”的儲備原則,引進物資超市化管理模式,建立物資現代化管理系統和物資出入庫自動識別系統。使管理人員能夠利用計算機智能技術管控龐大的物資信息,實時掌握了解庫房物資儲備的消耗情況,極大提高物資管理的工作效率,確保應急儲備物資的及時動態更新和補充[5,6]。3.2完善衛生應急隊隊員儲備。應繼續完善衛生應急隊隊員的遴選制度,在隊員選拔上嚴格遵循年齡、政治素質、業務素養等要求,同時制訂后備隊員相關制度,增加后備隊員資料庫。在接到應急救援任務時,結合隊員的實際工作安排,及時調整隊員名單,組隊開展救援工作。同時還要積極開展應急備戰思想教育,以增強隊員應急意識;制定完善激勵機制,以激發隊員參與應急救援的工作熱情等。3.3健全應急救援聯動機制。應急救援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常常需要跨部門、跨地區協同作戰。因此江蘇衛生行政部門應建立與農業、林業、公安、安全監管、消防等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及其他省份的應急救援聯動協調機制,明確各相關部門聯動職責,確保人員集結和裝備調配的信息共享,提高應急救援聯合處置效率,如蘇皖魯豫四省于2016-08在徐州市簽訂了應急合作協議,為提高四省聯合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衛生應急處置能力和確保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高效有序地開展應急處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衛生應急救援能力建設是一項需要不斷完善和發展的系統工程,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加以改進,及時動員相關資源和技術力量,將事件控制在有限范圍內,以減少對公眾健康的影響[7,8]。而針對目前存在物資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和衛生應急隊隊員儲備不足等問題,各救援隊要加強衛生應急物資儲備信息化管理,完善衛生應急隊隊員儲備,健全衛生應急救援聯動機制,以進一步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確保高效有序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作者:卞琳琳 朱寶立 單位: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上一篇:構建沙棘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思考
- 下一篇:公共衛生應急指揮系統建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