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學法在診斷學的應用
時間:2022-11-12 02:47:52
導語:案例教學法在診斷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對現階段在診斷學臨床思維教學中案例教學方法的應用進行了簡單的梳理,對現階段診斷課程教學的實際狀況進行了探究,分析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明確了案例教學法應用改革的重點與內容,制定了改革目標,確定了案例教學法的改革方案,希望可以為案例教學法在診斷學臨床思維教學中的應用提供簡單參考。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診斷學;臨床思維教學;應用診斷學
在臨床醫學基礎學科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經驗性,同時又是鏈接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重要橋梁,診斷學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醫學生的培養質量。診斷學中臨床思維方法的培養一直是診斷學教學的難點及診斷學教學的最高境界。醫學生科學的、良好的臨床診斷思維是今后是否能培養出優秀的醫學生的關鍵。而案例教學方式作為一種科學的方式與手段,在實踐中應用可以提升學生的臨床思維,提升學生的溝通技能、臨床技能,增強學生的職業價值感,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生的行為以及倫理能力,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模式。
1.臨床診斷學現狀分析
診斷學課程以知識點多、知識零碎為特點,大部分知識點的傳授以縱向了解為主,同學們橫向聯系的能力較差,如何能使醫學生能盡快的將診斷學知識點融會貫通,熟練應用,是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第一步。同學們在進行知識點融會貫通的同時,教師進行科學的引導,這樣臨床思維能力就會逐漸的形成。而在傳統的臨床診斷教學過程中,其主要的授課方式多采用填鴨式教學為主的傳統理論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以講授課程為主,課堂上也會有一些學生互動,但教師是主導,學生很容易有惰性思想,不能主動進行學習,僅僅是單純被動聽課,單純的對知識點進行機械性記憶,容易喪失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要想提升臨床診斷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必須要探究科學的方式與手段,增強學生對診斷學學習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為社會培育出高質量的醫學生。
2.案例教學法在診斷學臨床思維教學中的應用
2.1確定目標,合理開展。在應用案例教學法進行診斷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具有明確的目標,有的放矢的開展教學,這樣才可以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模式。因此,教師要通過病例分析,讓同學們了解相關的癥狀、體征及疾病類型,對其進行系統梳理,進而形成深刻的橫向聯系;同時,通過案例教學法可以充分的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文獻檢索能力,讓學生嘗試通過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處理問題,進而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分析梳理以及實踐探究,可以養成良好的臨床思維能力。2.2創新優化,不斷完善。傳統診斷學理論課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課堂講授為主,同學們以聽課,學習為主。以往的醫學生普遍反應診斷學課程內容太多,太瑣碎,不容易記憶。而在診斷學教學過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方式,要綜合實際狀況系統開展。通過對案例教學的分析,綜合實際狀況,對其進行創新優化,將問題式教學與案例教學方式進行了有效的融合,合理的應用了計算機技術手段,通過翻轉課堂以及微課、慕課等方式開展教學。通過此種方式在將系統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的同時,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項教學改革順應了時代的發展,為以后更好的開展網絡教學,慕課教學奠定基礎。例如傳統診斷學理論內容包括疾病的問診,疾病的癥狀,疾病的體征。很多不同的疾病在癥狀和體征上卻有許多相似之處,如何進行區分,是同學們學習的難點。如果不能區分癥狀及體征與不同疾病之間的區別,就會將所學內容混淆不清。為了能使同學們更好的掌握知識點,并且能夠靈活運用知識點來解決問題,教師將診斷學理論課程分為兩個部分來進行。第一部分為知識點的學習,把知識點以縱向的方式逐一講解,盡量使同學記憶,可以通過慕課、微課等方式對知識內容進行展示,梳理;而在第二部分為知識點的融合學習,在把縱向知識點講授完畢后,教師可以通過翻轉課堂的方式展示病例,讓同學們對每一個實實在在的病例進行剖析,通過學生的梳理分析,討論探究,讓同學們知道臨床工作中每一個疾病的發生都不是單一的某一個癥狀或體征,很多癥狀體征混淆在一起,作為醫生需要找出癥狀及體征之間的聯系與不同。2.3明確內容,科學設置。在應用案例教學方式開展診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的內容,綜合實際狀況合理分析,要科學的設置案例教學模式,合理的分配小組,確定具體的實施方案、方法以及計劃,對其進行全面分析,這樣才可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對此,教師在實踐中要科學合理的分配課時時間、精心準備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要通過任務教學模式提前布置案例,通過讓學生搜集整理病例資料,建立病例資料庫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患者的各種情況,通過小組討論,對其進行綜合匯報分析,教師則要對學生的匯報內容進行及時的評估并修正,通過實驗驗證的方式確定結果;而在進行小組劃分的過程中,要保障人數適宜,避免超過10人,控制在4~6人范圍之內。而在應用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要綜合實際狀況逐步的調整教學方案,要適當的增加臨床思維實訓課的課時比例;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在案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及時調整優化,通過分析學生的實際狀況,不斷的提升教學模式與手段。
3.案例教學法對臨床診斷學教學的啟示
3.1完善臨床案例,設置臨床案例數據庫。臨床診斷案例教學直接受到案例質量的影響。而多數的案例均來自醫學文獻、醫院案例以及實踐案例,教師要組織學生收集整理各種案例,對案例中的經典類型、精品案例進行整理,通過網絡的方式進行存儲,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形成案例數據庫。形成臨床診斷教學案例信息管理系統,對其進行及時的維護與更新,通過網絡的方式提供下載與學習,繼而為微課、慕課以及翻轉課堂等方式的應用提供支持,有效的做到教學資源的信息共享。3.2靈活應用,系統整合。臨床診斷是一項系統的學科,而在教學中應用臨床案例教學方式不僅僅要應用各種醫學專業知識,也要融會貫通的應用內科、外科以及兒科、婦科等臨床知識,構建完善的教學模式。通過案例分析,在問題教學模式、任務教學的融合之下,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總結經驗,進而在無形之中形成一定的臨床思維模式,這樣才可以提升教學的質量與效果。而教師在實踐中,要通過科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評分析,在課堂上增加案例討論以及技能操作的內容,增加考評比例,這樣才可以激發學生臨床應用知識的技能,優化學生臨床思維模式,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診斷學在臨床醫學基礎學科對學生的實踐性與經驗性要求嚴格,為了提升學生的診斷學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診斷思維,就要探究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而通過案例教學法開展教學,綜合任務教學模式、問題教學方式,通過慕課、微課以及翻轉課堂等教學方式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的臨床思維能力,優化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這樣才可以為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春燕,張津銘,羅愛林,等.臨床醫學概論整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4,34(2):214-216
[2]林宇天,楊廣,黃維真.改良PBL-高職臨床醫學概論教學改革初探[J]職業教育:下旬刊,2014(1):90-92
[3]宋淑菊.段婷.臨床診斷學教學的體會與思考[J]臨床實驗醫學雜志,2012,11(11):902-903
作者:趙清 魏華 王婧 狄貴娟 單位:河南大學淮河臨床醫學院
- 上一篇:煤炭銷售物流體系構建和應用
- 下一篇:資產評估案例教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