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

時間:2022-02-22 09:36:01

導語: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

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的形象語言,地理離不開地理圖表,地理圖表也是初中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直觀教具,匯聚了大量的地理信息,借用地理圖表可以使大量的地理知識一目了然地展示給學生,讓抽象復雜的地理教學變得清晰直觀。所以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樹立讀圖意識,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從感性知識出發,由近及遠、由表及里,去識別、去感受地理事物,進而從抽象上升到理性思維。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一、利用教材中的地圖,培養學生讀圖意識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地理圖表,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利用教材中的地理圖表,培養學生讀圖意識。課堂上有意識地帶領學生讀圖,指導學生怎么讀圖,讓學生從圖中找隱含知識,從圖中解讀教材。所以讀圖、用圖的意識是原動力和興奮劑。比如在講“中國地形”的“地形概況”這一節中,就有“中國地形圖”“中國地勢階梯狀分布示意圖”“等高線地形圖”“我國各類地形面積比例示意圖”。一節內容就有這么多的地圖。課堂上,可以先帶領學生讀“中國地形圖”了解中國大致的地形,然后具體讀“中國地勢階梯狀分布示意圖”,分析中國的三級階梯,大致的分界線,讀縱坐標得出各級階梯大致的落差。然后讓學生回答思考題“長江、黃河等江河在從高一級階梯流入低一級階梯的地段時,河流的落差會有什么變化?水流會產生什么現象?為開發利用水能資源提供了什么便利”,在讀完這兩張圖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回答河流落差的變化。然后進一步思考水能資源利用和地勢落差的關系,學生通過讀圖,對回答思考題應該不是很難。思考題做完后,然后帶領學生完成“做一做:在中國地形圖上,找出地勢三級階梯的分界”。再帶領學生讀“等高線地形圖”說出它們分別表示哪一種地形,通過“我國各類地形面積比例示意圖”,讓學生了解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進一步讓學生思考“我國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對農業生產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響?”所以通過對這幾幅圖的解讀和學生對思考題的完成,這節課的教學目的就基本達成了,上課效率大大提高,學生也學會了讀圖的技巧和方法。總之,課堂上教師要多引導學生讀圖,久而久之,學生會做到心中有圖,從而養成讀圖用圖的意識。

二、掌握讀圖步驟,養成讀圖良好習慣

筆者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一般采用“五步曲”教學生讀圖步驟。第一步,讀地圖的名稱。地圖的名稱往往是用來說明這幅地圖所要表現的內容,學生在讀圖的時候往往會忽略這一點,所以在一些比較復雜的地圖中就會難以理解地圖中所要表達的意思。其實有時只要看看地圖的名稱,很多地理信息就變得好懂多了,地圖的名稱往往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第二步,讀地圖的比例尺。比例尺有助于學生弄清圖中的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區別,形成地理空間思維。第三步,讀地圖上的方向。因為正確地認識地圖方向才能保證地圖信息的準確性。第四步,讀地圖上的圖例注記。圖例注記能幫助我們理解地圖上面的各種符號的意義,也是學生獲取地圖信息的必要步驟。這樣才能保證所讀地理信息的準確性,也能快速地幫助學生在地圖上確定學習目標。第五步,根據學習目的瀏覽地圖,分析地圖。通過這五個固定的步驟,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從而讓學生的讀圖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三、指導讀圖技巧,以四種圖觸類旁通

一幅地圖中所包含的地理信息是很豐富的,因此,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通過讀圖,獲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在這個步驟上教師可以通過引導性的做讀圖析圖,達到示范的目的,讓學生模仿來實現。初中地理教材中地圖很多,通過歸類,主要集中在四種地圖,把這四種地圖掌握了,也就能觸類旁通。1.地理分布圖地理分布圖是初中地理教學中最常見的地圖,它主要用來表述地理事物的位置和范圍,并且說明該事物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分布規律,如中國地形圖、世界地形圖、我國主要山脈分布示意圖、我國鐵路干線的分布圖等。在這類地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確定觀察和分析的重點,再準確落實到圖上。如中國的地勢和地形圖,因為地圖提供的地理信息比較多,教師要引導學生先看地勢特點,用地圖的顏色變化來分析,再看主要的地理單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主要山脈)的分布及它們相互位置關系,最后啟發學生歸納出該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規律。因此,在地理分布圖的學習中,要讓學生抓重點,落實位置及相對位置的關系,再歸納總結分布特征或規律。2.地理等值線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常見的等值線地圖主要有等高線圖、等溫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用于表述地理現象的數量及其分布狀況。要掌握這類等值線地理地圖的讀圖技巧,就要注意讓學生根據等值線數值、分布、排列的形狀等,引導學生認識地理事物變化的幅度及分布特點等。如“我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就可以根據等降水量線在排列方向及數值上的變化,據此讓學生總結出我國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因此,在這種地圖的學習中,要讓學生細心觀察等值線的特征,歸納等值圖線所要表達的內在規律或地理信息。3.地理圖表初中地理常用到的統計圖有線狀圖、柱狀圖、餅狀圖等。使用這類地圖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圖例或坐標,再分析其所要表達的地理事物的內容,找出規律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例如在分析“我國北方和南方水土資源的比較”餅狀圖時,首先就要讓學生明確圖例表示的意義,再分別看水資源和耕地資源南北方所占比例,進而聯系所學知識來分析這樣的水土搭配是否合理,并最終下結論。4.地理示意圖地理示意圖多用于化繁為簡,用以表示各種地理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反映各種地理現象之間的規律性。比如地形雨的知識點,筆者就做了一個flash的動畫示意圖,很容易就把我們比較難以用語言文字描述的表現出來,通過引導學生積極觀察,就能得出“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城降水少”這個規律。通過掌握地理示意圖的讀圖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地理規律和知識要點,也有利于提高地理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教師應當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加強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做到心中有地圖,盡早運用地圖解決地理問題,達到提升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目的。

作者:計葉峰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松陵第一中學

參考文獻

[1]沈丹丹.初中地理讀圖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新課程(中學),2015(5).

[2]徐飛.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22).

[3]段煥春.初中地理學生讀圖能力培養方法探析.才智,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