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程在地理新高考的作用
時間:2022-12-17 04:18:12
導語:微課程在地理新高考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地理新高考對高中地理教學提出的挑戰
新高考政策實行“3+3”的考試模式,即3門必考科目加上3門選考科目,其中地理學科便是一門選考科目。地理高考的選考政策對高中地理教學提出了三點挑戰。第一,學生自主選考要求教師以更巧妙的方式介入教學,幫助學生認識學科,及早決定是否選考地理。第二,新高考的選考政策促成了走班制的出現,走班制又往往帶來學生學力水平差異大的問題。在教學資源并不充足的情況下,“同層同班”式的分層次教學并不易實施,因此更多地要求地理教師在“異層同班”的條件下采取個性化教學。第三,因為選考時間提前,選考科目復習時間相比傳統高考模式有所降低,要求地理教師以更高效的方式指導學生復習。微課作為以時長10分鐘左右的微視頻為中心的教學載體,具有“短、小、精、活”的形式特點,有助于應對新高考制度下與選考政策相伴而來的教學問題,可在地理學科教學中發揮多方面的作用。
(一)通過微課程輔助學生提前規劃選課。微課程作為依托最新信息技術而形成的教學樣態具有突破時間、空間限制的優點,可將教學時間延伸到課堂之外,甚至入學之前。各校地理教師可加強教研,開發用于被錄取學生入學前在暑假學習的入門級課程。因為在缺少教師現場指導情況下學習難度較大,微課程的設計應當盡量詳盡,指導要足夠充分。課程可包括導學材料、課前作業和課后作業三個部分。學生觀看微視頻、學習圖文資料后,可完成相應測試題,在線提交答案后網站立即生成相應的試題解析,讓學生在查漏補缺的同時了解自身能力基礎。為滿足學有余力的學生的地理學習需求,也可設置相應的拓展版塊。通過暑假期間的自學,學生能夠了解學科的特點、難點以及自身是否適應該學科學習要求,這對學生的理性選考抉擇具有深遠意義。為保證學生在暑假期間學習微課程并且完成相應的任務,除資源設計工作外,也需要學校投入足夠的宣傳和組織力度,讓學生及家長了解學前微課程的意義,配合學校在暑假學習課程。微課程也可作為開學初期學業基礎測試的依據,以供學校做出平行分班決策。(二)通過微課程體現個性化教學。微課程最適合于信息化支持的個性化學習。因學力基礎、選考決定時間先后等因素,學生在地理學科上的差異會隨著復習的差異逐步加大,這在高考第二階段的復習中表現最為明顯。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差異制作不同深度的微課程,讓學生進行分層次提高的同時,也有助于基礎有限的學生對深層內容強化學習、自我提高。在傳統課堂中,教師傳輸的多數信息是一次性的,基礎較弱的學生一旦跟不上進度便易于掉隊。在微課教學中,學生基于制作好的資料學習,學習具有可重復性和可調節性。基礎較好的學生可只學習一次,基礎較弱的學生可多次學習,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攻克難點。例如,針對“影響大氣保溫作用強弱的因素”這一知識點,便可以將微課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劃分為三個部分。在基礎部分,要求學生掌握大地吸收短波輻射以及大氣吸收地面長波輻射的原理。在提高部分,要求學生理解秸桿燃燒通過增加煙霧吸收地面輻射達到御寒目的的原理。在拓展部分,要求學生理解塑料薄膜隔絕地面長波輻射以保溫的原理,從而加強對長波輻射與短波輻射區別的認知。這樣的設計層層鋪墊、層層推進,有利于兼顧各層次學生的需求。(三)通過微課程加強專題教學。高中學習節奏快,教學進度緊鑼密鼓地推進,在高考備考階段往往出現教學時間不夠的問題。通過微課程設計微專題有助于針對重點知識教學,抓住主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高考第一階段復習中,微專題可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結合起來使用。課前由教師根據課標和考試大綱制作微課程資料并且上傳至學習平臺,學生學習課程,從中復習、掌握主體知識。在課堂上再將相關的專題知識吸收內化,有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因為正式課堂不再是學生接觸陌生知識的渠道,而成為加深理解課前已熟悉知識的渠道。課后可提供補充性試題作為作業,加強復習效果。在高考第二階段復習中,教學時間更為寶貴,可更多地由學生在課下學習微專題并完成試題。教師根據微課反饋系統了解練習情況后,在線下課堂講解錯題,并且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第二階段復習的教學中,還應加強對高考綜合題、高頻考點以及與社會熱點有關的地理專題的講解。
總之,微課程以其教學特點,可以在應對地理新高考中發揮積極作用。微課程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與之有關的一系列理論與方法問題都有待進一步探究。高中地理教師要明確新高考的要求,結合實際學情,不斷探索具有可行性的微課程教學方法,促進高中地理教學質的提升,讓學生更好地應對地理高考。
作者:張佳樂 單位: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一中
- 上一篇:作文教學聯想和想象能力培養
- 下一篇:環境生物技術實驗課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