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時代地理教學策略
時間:2022-04-27 08:17:57
導語:全媒體時代地理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信息技術的發展將時代的脈搏不斷地向前推進,全媒體時代,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過程不僅是適應時展的一種行為,更是對教育模式的一種創新,本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探討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以及應用多媒體技術的意義,以期為廣大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全媒體;地理教學;創新;教育
全媒體,顧名思義就是將各式各樣的媒體結合起來,通過信息的多方位傳播達到信息推廣的目的,這種信息傳播方式具有廣泛性、實時性特點。隨著現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電子信息產品的普及,全媒體式的信息傳播方式有了大面積普及的現實可能性。而將全媒體的教育模式應用于地理教學中實踐,對地理教學目標的實現有著重大的意義。
將全媒體教學模式引進地理課堂的必要性
1.地理學科的特點。地理這一學科有著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點,它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思維邏輯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將原有的書本上的文字知識可視化,可以大大地減輕學生學習中對于某些地理概念的理解壓力,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地理概念,不再產生抵觸心理,這對于其日后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并且喜歡上地理這個學科有著積極的影響。例如,在講解地球的組成這一模塊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或是3D動畫的方式為學生展示地殼、地幔、地核以及兩個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存在的具體位置,這不僅可以清晰地為學生講述出整個地球的結構,還可以通過產生視覺上的沖擊,方便學生記憶。也只有在學生真正搞清楚這些結構后,他才會覺得掌握這些知識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機械的記憶,這有利于他們之后學習地球內部的分層。2.時代進步的需要。正如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科技的發展已經改變了周圍的一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動著每一個行業的改變,而作為傳承人類文明的教育行業,也必須跟上時展的潮流。采用年輕人更易接受的方式,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時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使用全媒體
1.在課前預習中使用。在開始進行一個章節教學前,在通過文字資料對學生導學的基礎上,若通過短片或小視頻的形式對相關的知識進行展示,使學生對將要學到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可以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效率,幫助學生增強學習信心。以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為例,本章內容為中國的自然環境,涉及到中國的地質地形、氣候、河流以及自然災害等。我們可以在課前通過視頻讓學生區別高原、山地、丘陵、湖泊等地形,幫助學生初步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江河湖泊,并理解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點,這對于之后課堂內容的教學起到了極大的便利作用。2.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基于學生課前預習中已對課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可繼續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將本節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加以展示,并逐一分層解決,適當時還可采用照片展示的方式為同學們呈現不常見的相關地理現象。如在講授中國的高原地貌時,可以采用圖片展示的方式為學生展示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內蒙古高原的一望無垠、云貴高原的峰林林立以及青藏高原的“世界屋脊”。這樣,學生就可以較為容易地區分各個高原的特點,更好地理解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另外,在講授我國氣候特征這一知識內容時,可以采用圖表的方式為學生分析我國氣候成因、具體的降水量、氣溫的分布等問題時,這樣可以讓學生清楚直觀地看到因地區的不同而造成的氣候方面的差異,便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問題。3.在課后歸納中使用。在課后的歸納環節,教師可以采用分組學習的方式,使組內的同學實現分工合作,對整節內容的重點、難點以及易混點進行分類整理,同時,利用互聯網對相關的知識進行補充。仍以第二章為例,在講完自然災害這一節后,學生可以通過組間互助的模式去收集各種自然災害經常在我國哪些地區發生以及歷史上大型自然災害的發生時間、規模、在當時造成的影響等。還可以通過課后的擴展讓學生了解一下自然災害的防治措施以及災害來臨時應該怎么做?
將全媒體教學引進地理教學的意義
1.引進全媒體教學對于地理學科的意義。地理作為知識性學科,其涉及的知識量大,涉及面廣,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而且,這一學科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綜合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因此,一部分學生會感到學習吃力。而采用全媒體的教學模式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的這種壓力。另外,學生不可能見過地理學科所學的所有的地理事物,所以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只能依靠課本文字去主觀想象這些內容,而采用全媒體的模式進行課堂教育,可以將不同的地理景象一一呈現在學生眼前,既省去了他們主觀臆想的時間,又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其更好地理解書本上文字。2.引進全媒體教學對于教師教學的意義。原有的教育模式下,教師只能通過單純的口述進行知識的講解,縱使教師有再多的見聞也難以給學生清楚表述出完整的桂林山水,整體教學形式呆板、無趣。而采用全媒體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將原有的文字知識展現出來,還可以采用實景教學的方法,通過展現桂林地區的樣子,幫助學生了解這個地區的地形、地質組成、山脈、河流等一系列的自然地理知識,這緩解了教師的一部分壓力。教師還可以用這種教學方式很好地解決“滿堂灌”的教育問題,將教師的作用由統治改為引導,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探索自己想要了解的內容。3.引進全媒體教學對于學生學習的意義。全媒體時代下學生的學習更具主觀能動性,學生們不僅可以在課堂上獲取知識,還可以利用周圍一切渠道獲取知識,如借助于互聯網,借助于手機、電腦甚至是現在各種各樣的教育APP,都可以方便地獲取知識。與此相對應的是,學生的老師也將不再只是一個人,學生也不再只是聽取一家之言,而是可以有很多老師,聽取不同人的不同理解,教師不再是學生迷信的權威,而只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種途徑。學生們獲取知識的途徑一下子從課堂拓寬到了整個社會,這為學生更好接受更加多元化的知識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有利于學生開放性思維的形成。4.引進全媒體教學對于整個教育行業的意義。在地理課堂中引進全媒體的教學模式,不僅是對地理教學模式的一種創新,更是對整個教育行業的推動。在某一學科進行的創新,勢必會波及其他學科,甚至推動整個教育行業的向前發展。順應互聯網模式下的更快發展,是教育行業必須面對的問題。將全媒體的教學模式引進課堂,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可以真正實現學生能動性的發揮,使學生能夠享受學習知識的過程,并從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唯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將全媒體技術引進地理教學之中,是對當前素質教育模式的一種積極響應,是教育行業的一次偉大創新。將全媒體的技術引進課堂是科技與教育的一次完美碰撞,在這個過程中,創新的作為將被放大,學生能夠更好地獲取知識,提高自己的地理學科素養,教師也可以在此過程中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讓我們共同期待全媒體時代帶給教育行業的美好明天。
作者:熊平 單位:重慶市豐都縣平都中學校
- 上一篇: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的運用
- 下一篇:生物教學生活服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