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學本課堂”應用分析

時間:2022-12-13 10:51:25

導語:初中地理“學本課堂”應用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地理“學本課堂”應用分析

【摘要】在知識經濟、信息經濟背景下的現代教育時代,教育活動由原來“言傳身教”走向學習活動多元化。在地理教學中創建學習者為本的課堂教學,有利于教師素養的提高,學生地理思維的培養,學習能力的提升,實現師生合作學習,合作進步。

【關鍵詞】“學本課堂”;地理;教學;應用

隨著現代社會步入信息化、知識化、全球化時代,隨之而來的是學習方式多樣化,學習途徑多元化,學習方法智慧化。未來學習型社會呼喚學習型課堂。基于此,在韓立福團隊指導下,選擇性推進“學本課堂”。所謂學本課堂,是指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這里的學習者包括學生、教師。學本課堂理論認為,課堂教學將遵循人的身心和認知發展規律而變化,在學習者不同的身心發展階段采用適應的教學方式。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認知能力、思考能力,以及獨立學習、自主管理能力,故筆者選擇部分班級進行“先學后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實驗,具體模式如下:這里的“學”,有兩層涵義:一是課前教師對文本知識進行結構化備課,認真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認知傾向、能力水平,深度開發學習工具單。筆者以教研組為單位,對學習工具單預先籌劃,形成系統性設計。二是課前學生對文本知識進行結構化預習。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結合地理學科特性,將預習放在課堂,將問題導讀評價單、問題解決評價單、問題訓練評價單三單合一。“導”是指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中尚未解決的問題進行指導,包括“生本聯導”(自主學習),“生生相導”(合作學習),“師生互導”。師生共同圍繞著核心問題開展自主性探究學習,進行展示對話,完成學習目標,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一、教師作為學習者與參與者,有利于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

教師由知識擁有的權威者,變成“大同學”,師生關系由“上對下”傳遞關系發展為“大小同學”之間的合作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轉換身份,變為“大同學”,與學生形成平等、合作、對話的關系,師生共同學習工具單,共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學生能力得到鍛煉,教師自身素質也提高了。此時教師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習者,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同時促使教師加強自身專業發展與提高,從而達到師生共學,師生共拓,實現師生“雙贏”。

二、課堂嵌入問題要素,有利于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

課堂上以問題學習為主線,以任務驅動為途徑,以小組學習為平臺創設新型學習模式。作為“大同學”的老師與作為“小同學”的學生以平等身份共同開展學習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在學科長、小組長帶頭作用下,師生共同圍繞“問題”開展自主合作展示對話。以“我國氣溫分布”為例,教師創設情境:1.海口的小明放寒假到哈爾濱的外婆家過年,途中服飾的變化情況。2.放暑假了,小明帶著羽絨服去哈爾濱外婆家避暑。學生生成問題1.為什么寒假從海口到哈爾濱衣服越穿越多?越來越冷?2.為什么暑假到哈爾濱不用穿羽絨服?為什么不冷?學生思維被激活,他們產生一種急不可待的心情去快速閱讀課文,讀取“我國1月和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并爭先恐后地討論探究問題的答案。讀圖分析后,再次生成問題:1.為什么冬季海口和哈爾濱溫差那么大?夏季卻溫差小?2.為什么等溫線遇到青藏高原就拐彎?3.為什么夏季青藏高原氣溫比周圍低?4.為什么等溫線大多是東西向延伸?學生思維又一次被點燃,積極展講交流。生一:海口在熱帶,有陽光直射,一年到頭都很熱。哈爾濱緯度高,所以冬季很冷。生二:是因為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越小,得到太陽熱量越少。生三:因為青藏高原海拔高,所以氣溫比周圍低,等溫線才拐彎的。生四:哈爾濱夏季不冷,是因為它白天長,我暑假去過,很晚才天黑。……學科長補充:小組討論后上臺展講。生五:我發現0°C那條線特別顯眼,為什么呢?“大同學”:這條線大致經過哪座山脈,哪條河,有什么意義?生齊答:秦嶺,淮河生六:我在新聞看過黃河封凍的景象,可能有關。生七;不對,我暑假到蘭州,沒看到黃河結冰。生八:我去三峽,也沒看到長江結冰。新一輪的討論再次開始。整個課堂緊緊抓住問題,給學生思維空間,把自由支配的時間還給學生。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積極動腦思考,深入鉆研,問題意識增強,質疑能力提高,思維得到啟迪,智力得到開發。

三、實踐學本課堂,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實施“學本課堂”一年后,筆者隨機抽取兩個入學成績相當的班級進行對比分析。從兩個班的對比可看出,實驗班學生的差異比傳統教學班較小。實驗班學生課堂上圍繞學習工具單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生生之間一起探究,互幫互助。優生起引領作用,薄弱生則在同伴的幫助下得到有效轉化,甚至主動上臺展講,體驗到被人尊重的幸福,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及格率也提高了。此外,兩個班級識記部分相差較小,但能力題有明顯差異。筆者發現實驗班在這方面優勢明顯,原因是學生在上臺展講時,學會像老師一樣講話,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解,綜合表達歸納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在這種自我建構、體驗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學習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學習成績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總之,在地理教學中實施學本課堂,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大大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效提升。當然也存在不少困惑,如導學單的問題設計過于簡單,缺乏討論交流的價值;學生合作意識差,有的只關注自己,獨霸話語權,有的消極退縮,依賴優生,“搭車”現象嚴重等。此外展講時間也不易把握,學生展講時語言不夠簡潔、流暢,詞不達意,延長了課堂時間,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針對以上情況,在今后的教學中將深入學習“學本課堂”理論,耐心指導培養,相信不久的將來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韓立福.《學本課堂原理》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9

[2]韓立福.《有效教學法》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

作者:施明麗 單位: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