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法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析
時間:2022-03-27 02:48:07
導語:高職法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國內的教育部門大力推行高職院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尤其在院校的法學課程上,教師要加強高職生對于法學知識理論的理解。但是教師容易忽略了培養高職生法律知識應用能力,這是國內傳統法學教學模式的一個弊端。因而,落后的法學教育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新課改要求以及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的目的,應用傳統教育模式容易束縛高職生的思維,進而會限制了高職生應用法律知識的能力,因此學校要大力推進教學模式的改革。
【關鍵詞】法學課程;教學改革;教育模式
近些年,國內的大專院校都紛紛開設法律專業課程,為我國培養優質的法律人才。尤其在高職院校的法律教學當中,學校都加強了提升高職生的理論知識,以此來提高高職生的法律工作能力。然而在當今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社會對于法律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不僅僅需要高職生儲備大量的法律知識,同時也需要能夠靈活應用法律知識的人才,以及法律綜合性人才。法律專業的高職生不僅要學習法律,還需要學習一些經濟管理方面的知識,以此才能夠充分地了解企業運營以及企業經營過程中出現的法律問題。法律專業高職生能夠深入理解這些法律問題,以便為企業制定出優質的法律糾紛解決方案。
一、法學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在國內的高職院校當中,法學課程的開設時間比較短,課程體系設計的結構不夠合理。此外,高職院校的法律教師人才欠缺,這些都會降低院校內部的法律專業教學水平。教師通常以單一的知識講述,作為法律法務學課程的教學模式,這樣就很難實現新課改對法學教育的要求。此外,高職院校內部的教學體制、績效考核等方面制度的約束,也會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以此導致法學課程很難實行現代化的教育模式。由于法學課程理論性較強,因而就需要在課程講解的過程中,逐步培養高職生的邏輯思維和哲學思維。在當今高職院校內部的法學教學改革過程中,高職生通過充分地理解法學知識,以此來提高自身的法律應用能力。法律學科具有較強的技術性,此外法學也具有大量的理論知識,因而對于高職生來講學習法律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如果法律高職生基礎不扎實,就不能夠深入地理解法律條款中的具體內容。教師要求高職生進行合作,進而實現在教學方式上的突破和創新[1]。
二、法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
通過在國內的高等院校的調查,發現法律專業的部分高職生認為在學校學到的法律知識,以后很難在工作中用上,因而,導致高職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強。并且有部分高職生認為教師的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多數的法學教師采用知識灌輸的方式,來強行將法律理論知識講解給高職生,這樣就會挫傷高職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高職院校內部,法學教師給專業建筑專業的高職生講解法律知識,這是教師不能夠熟練地將法學知識與建筑專業知識結合起來,導致高職生在學習法律時存在許多困惑,不能夠深入地理解法律的具體內涵。此外,也有部分法學教師給經濟管理專業的高職生講解法律知識,不能夠將國內的經濟法與經管專業的知識相聯系。法學教師使用傳統教條主義教學模式,難以促進高職生提升自身的法律知識應用能力,難以提高高職生對于法律課堂的興趣[2]。在推行法學教學的改革過程中,教師要避免使用滿堂灌的教育模式,因而要應用新型的情景教學法、實踐教學法來提高法律知識的應用性。教師促進高職生將法律知識與實踐活動相聯系,將法律知識運用到社會生活中。由于法學課程的特殊性,因而給高職學校法學教學模式改革帶來了一些困難。在開展教學改革,改革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因而就需要多方參與,教師與高職生合作,并且要求校領導給予教學改革工作必要的支持。學校與其他學校進行合作,積極地學習其他學校成功的法學教學改革案例,以及吸收校外的成功經驗,進而結合高職學校內部的教學實際狀況,來推動教學模式的改革。首先,教師要縮短自身在法學課堂上的講解時間,并且加強與高職生之間的知識討論。同時,教師也需要在課堂上給高職生設置活動時間,積極地帶領高職生到企業去開展實踐,促使高職生將法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的過程中。學校在內部建立法律援助中心,以及設置法律的實訓基地平臺,進而促使高職生積極地參與到法律實踐活動當中。例如,學校可以借鑒美國的法律診所教育模式,來推動學校內部法律專業教學的改革。教師積極地探索先進的教學方法,此外,教師學校還需要提高高職生的職業能力,通過給高職生設置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來彌補高職生的短板,提高高職生的工作能力和學習能力,給高職生制定實踐教學目標,進而培育高職生的法律思維和守法意識[3]。
三、法律教學改革模式路徑研究
(一)優化法學課程結構。在高職院校內部開設的法學專業課程,需要結合實際的教學目標以及國家最新出臺的課程改革目標,并以高職生的學習需求為導向,來有針對性地優化法學課程結構。在設計法學課程時,要注重法律課程的實踐性,針對學校內部法學教學存在的問題,來設置符合法學教學改革的法律課程。此外,高職院校還需要給經管專業、建筑專業、財經專業開設與專業相關的法律課程,進而提高學校內部不同專業高職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應用能力。此外,學校還需要加強對于法律課程的考核,增加法律課程的學分,以及增加法律課程內容。在整個高職生學習過程中,提高法學課程占比。高職院校要結合不同專業對于法律知識具體學習狀況,設置合理的法學課程體系。此外,將公司法、知識產權法都納入高職生的法律課程體系當中,通過合理地設置法學課程內容,就會大幅度地提高高職生的法律意識,以及促進高職生法學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4]。(二)改革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在高職課堂設置活動的方法,來增強法律課程的趣味性。教師重點在課堂上培養高職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設置一些趣味活動,來調動高職生的積極性。此外,通過開展社會的實踐活動,來激發高職生對法律知識的熱情。在推動高職院校內部法學教學改革過程中,將提高法律專業高職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改革的目標,為社會提供優秀的綜合性法律人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發揮高職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通過設置一系列的問題來激發高職生的思考,逐步培養高職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教師在上課之前要深入地研究課程的內容,開展備課工作,并結合課程的重點內容設置一些關鍵性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提問,以此來激發高職生的思考。在設計課堂問題時,要保持與課堂內容相一致。例如,教師在講解公司破產中的財產分配問題時,教師可以以國內三鹿奶粉事件作為法學課堂講解的案例內容。如教師提問如果給使用毒奶粉的人開展賠償以及賠償權的相關問題,通過一系列提問可以促進教師與高職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和溝通,進而深入地研討法律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路徑和方法。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通過開展小組討論的形式,來促進高職生自主地學習,相互配合和協作。(三)開展實踐教學。高職院校在推動法學課上的改革中,要增加法學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內容。通過給高職生設置適當的法學實踐課程,來提高高職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學校也可以與企業進行合作,建立企業合作平臺。通過合作平臺的形式,來幫助高職生到企業進行實習,以了解企業經營中在的法律糾紛問題,以及如何將法律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問題解決過程中。此外,高職生要在實踐平臺上積極學習以及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內開展法律知識的比賽、競賽活動以及模擬法庭的形式,來促進高職生靈活地應用法律知識。
四、結束語
當前高職院校法學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改變自身的教學模式,教師應用情景教學法、合作教學法、實踐教學法來開展教學,提升高職生對法律知識的學習興趣。教師要以提升高職生的邏輯思維、法律思維、創新思維作為教學改革的重點目標,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法學教學實踐活動,來提高高職生的實踐能力,以促使他們靈活地將法律知識應用到社會工作中,為社會提供更多綜合型法律人才。
參考文獻:
[1]吳琪.高職院校法學教學中討論式教學模式的分析[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18(7):36-37.
[2]黃毓毅.慕課在高職院校法律事務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長江叢刊,2018(33):27-28.
[3]胡霞.信息技術環境下高職院校法律課程教學模式創新[J].現代職業教育,2018(36):45-46.
[4]劉佳.高職法律實訓課程教學設計新思路[J].高教學刊,2018(2):78-79.
作者:王瑩 單位:吉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 上一篇:試論實驗在初中生物教學的運用
- 下一篇:人工智能應用于司法實務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