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技巧及個性化風格形成策略

時間:2022-01-13 03:37:15

導語:歌唱技巧及個性化風格形成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歌唱技巧及個性化風格形成策略

摘要:聲樂教學對于唱歌技巧的鍛煉和演唱者個性化風格的形成非常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區別于基礎訓練和唱歌風格的形成,讓二者相輔相成。只有精湛的唱歌技巧,才能夠有唱歌風格的完美展現,唱歌技巧的不同運用又會展現出不同的風格。唱歌風格的形成影響因素較多,嗓音條件和演唱技巧對于唱歌風格形成有著直接的影響,演唱者應當根據自身的條件來開展科學的訓練,一方面做好音樂基礎練習,同時也要逐漸形成自身的個性化風格。

關鍵詞:聲樂教學;唱歌技巧;個性化風格

唱歌的風格是一個演唱者演唱內容及表演形式的一種獨特體現,通過表演能夠從表演者身上反映出具有個人思想及精神氣質的內部特征印記,展現出具有時代和民族精神的風格特點。唱歌的個性化風格的形成,會受到成長經歷、思想、性格特點等各種內在主觀因素的影響,也包含了多種外在客觀因素的刺激。不同時期的作品、唱歌的技巧和演唱者自身的內在條件等都直接影響到最終唱歌風格的形成。每一位演唱者都應該形成獨具特色的個性化風格,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演唱的基礎教學以外,還應該重視學生的演唱風格的形成,因材施教。

一、不同唱歌技巧的唱歌風格形成

(一)嗓音條件對唱歌風格形成的影響。每一個人嗓音生理構造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差異,這些差異性的構造形成了不同的聲部,特殊的嗓音音質和聲部會形成演唱者獨有的辨識度。抒情類的歌唱風格優美流暢,音色讓人感受到一種溫暖和陽光的感覺,聲色的連貫性及表現出來的藝術性線條使得類似歌唱風格極具抒情性。例如《藝術家的生涯》中的高音魯道夫,聲音明亮醇厚,富有磁性,在《江姐》中的江雪琴等藝術人物角色同樣展現的是抒情性歌唱風格。抒情類風格的演唱者,必須要對演唱內容中的人物角色進行定位,并對整個劇情要有一個深入的認知和思考,要了解故事中起承轉合的情緒變化,將整個人的情緒代入其中。演唱者要能夠準確揣摩出角色的內心情感世界,根據演唱的不同階段對應轉變自己的性格特征,在充分了解了作品的創作背景情況下,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要營造出詩意般的哲學意境。在氣息上面,要保證和聲音的協調平衡,強化高位置唱歌的感覺,要通過氣息來控制聲音的情緒、虛實等。元音在發音時一定要做到位,要利用頭腔共鳴進行聲音的修飾,保證語言清晰圓潤,實現統一的音色。戲劇性唱歌風格的演唱家需要洪亮寬厚的聲音,更易于塑造戲劇沖突性強烈的角色,能夠通過飽滿、結實以及向量的男高音帶給觀眾或聽眾以非常強烈的感染力,例如意大利歌唱家卡魯索,西班牙歌唱家多明戈等。女高音的聲音則表現為鏗鏘有力,有著十足的張力,例如瑞典的尼爾松以及美國的普萊斯等。戲劇性風格唱歌的技巧同樣需要做好氣息的支持,但是由于演唱者自身的口腔共鳴大,因而較難尋找到高位置歌唱的感覺,因而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要更多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發聲,避免發生喊唱。與之相對應的花腔類歌唱風格則表現在聲音的纖細、靈巧上面,歌唱家會有著非常寬廣的音域,因而可以擁有變化豐富的音色。抒情類的花腔女高音給人少女氣息十足的感覺,聲音輕盈透亮,例如《唐帕斯庫勒》中的諾麗娜。戲劇性花腔則需要穩定的超高音技巧,能夠全面詮釋劇中的人物形象和內心情感,可以增強人物的欣賞性,例如我國的歌唱家吳碧霞等。輕型的抒情男高音擁有穿透力強大的而各省,在表現上與花腔類唱歌風格類似,共鳴位置相對靠前一點,演唱時剛柔并濟。聲樂教師在進行花腔類唱歌風格的教學時,需要讓學生遵循于漸進的原則,要讓學生實現對氣息的自由控制,強化氣息的沉穩狀態。(二)演唱技巧與唱歌風格的相互關系。演唱技巧對應的唱歌風格不同體現在發聲、共鳴、呼吸和語言等各個方面,從微觀角度來看,每一名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和風格都是不盡相同的。從宏觀角度來看,不同的演唱者由于自身的審美情趣和成長經歷、地域語言等各方面不同的影響,也會對演唱風格產生一定的影響,產生不同的歌唱流派。即便是同一個國家之中,也會因為地域的差異和不同的時間呈現出不同的風格流派,例如中國的傳統戲曲唱法中的四大旦角流派。西洋的美聲唱法始于十七世紀的意大利,因為意大利語特殊的單次母音收尾方式,所以在發音上就會展現出非常強的旋律性,非常具有唱歌性。美聲唱法注重的是讓演唱的時候盡可能滿足于人聲的生理機制和自然規律,通過科學系統的訓練方法能夠讓歌唱趨于完美,講求的是聲區統一,音域寬廣。美聲唱法的氣息講求的是藝術性和技術性的統一,要將氣息運用地恰到好處才能夠保證歌唱的順利進行。而只有做好氣息和發聲的配合,才能夠做到聲音的力度與色彩的自由變化,實現低音區向高音區的貫通。例如《為藝術,為愛情》中的歌劇人物托斯卡在向上帝凄楚傾訴時的情緒表達,就必須要依靠氣息來實現控制和變化。美聲唱法是將聲音和功名進行了完美的結合,其精髓在于將真聲和假聲進行混合運用,保證真聲和假聲的混合比例保持不變,用真聲來彌補假聲的“虛”,用假聲突破真聲音域的“窄”,通過聲音來表達豐富而自由的情感,可以突破音域的限制隨心所欲歌唱。當前我國將戲曲、民族民間唱法以及曲藝都稱之為民族唱法,并具體劃分為基于傳統戲曲、民間唱法延伸而來的唱法以及結合西洋唱法融合的民族唱法這兩類。中國民族唱法可以追溯的歷史非常久遠,從古老的《彈歌》到后來的《詩經》《楚辭》,歷經秦漢的專業化,直至唐朝時期發展至高潮,后來的每一個朝代都迎來了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新高潮。隨著的爆發,西洋美聲唱法傳入中國后,為中國的傳統民族唱法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和血液,大量具有民族風格的歌曲、歌劇等相繼問世,例如《白毛女》《夫妻識字》等。中國傳統民族唱法保持了中國傳統戲曲的精華,借鑒于西洋美聲唱法的發聲技巧,在提升演唱者歌唱能力的同時,也豐富了情感表達,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風格特征。相較于西洋美聲唱法,中國傳統民族唱法的音色在各個音區都是明朗的,在跨越音區的時候音色變化較小,共鳴的調節力度更小。由此可以形成圓潤、清亮和甜美的聲音。雖然民族唱法以及美聲唱法都需要演唱者要在深呼吸的作用下來進行演唱,但是二者在吞吐量上面是有一定的區別的。相較于西洋美聲唱法,民族唱法之中對于氣息的輸出量相對較小,發出的聲音也纖細、高亢。

二、基于演唱技巧的唱歌風格形成

唱歌時的“呼”、“吸”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動作,對應的生理反應也有較大的差異,人們的說話、哭笑等聲音的發出,都是由于呼吸作用而完成的,只要有人聲音的發出,就必然就呼吸的作用。唱歌發聲需要尋找到一個舒適的呼吸狀態,唱歌過程中需要讓自己的口、鼻、氣管、肺等都處于一種擴張的狀態,這就是所謂的“打開唱歌”,讓唱歌氣息在呼的動作中還要保持住吸氣的擴張狀態。唱歌的時候要盡可能尋求到肺部最底端的呼吸支持,實現深呼吸唱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姿勢軀體習慣,保持頭部、頸以及傷身軀體在一條直線上。以《嘉陵江上》樂段為例,如果都使用較大的力量去唱每一個音,那么就會形成一個非常僵直的聽覺效果,演唱者也會產生非常重的身體負荷,會出現疲勞的唱歌狀態。例如開頭的f情緒要求如果每一個字都保持同樣的強度,不但會讓演唱失去語言邏輯,還會沖擊聲帶。因此在具體的演唱過程中,應當要和3/4拍音樂的旋律邏輯符合。唱歌時聲音應當集中在頭腔區域,實現高位置歌唱,充分打開鼻咽腔,發聲時聲音緊貼著后咽壁,可以讓發出的聲音形成一種在頭頂抱團的聽覺效果。在低位置唱歌的時候,是有意識的將聲音集中在聲帶上面,通過向肌肉施加壓力來進行高音的演唱,這種演唱方式很難保持氣息的均勻,后頭僵直,音色暗淡,甚至可能因為肌肉的過度組織而失去唱歌的平衡狀態。學習者應該能夠準確判斷出發生位置的高低,必須完成一系列的動作來實現高位置的歌唱。一個健康的聲帶應當同時兼具有假聲和真聲兩種唱歌機能,不同的聲音效果是因為振動方式的差異而形成的。學生在唱歌的過程中要實現換聲,必須要在鄰近換聲點的時候提前進行準備,要保證聲門上方肌肉不坍塌,同時打開上顎來唱歌,保持前胸、頸部等位置放松,讓聲音感覺是被“拎起來”的。唱歌技巧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這是一個需要長期訓練解決的技術問題,不同的演唱者因為自己的氣質和性格差異而有著一定的區別,因此在解決這個技術問題的時候所采用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在聲樂教學過程中,需要實現因材施教,教師不應該單一化開展統一教學,重點是啟發不同的學生氣質及性格中的優點,并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加以培養,不能夠將自己的偏好傾向強加于學生身上。對于熱情、奔放類型的學生,應當對其嚴格要求,避免其出現狂傲、驕傲的特征,在避免沖突的前提下對其要求,可以讓其多演唱抒情而優美的作品。對于活潑機靈的學生,則需要注意培養他們的專注力,要讓其能夠深挖自己演唱作品的思想內涵,提升自己演唱技巧的同時要不斷提升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對于穩重的學生,就需要提升他們思考問題的靈活性,可以更多演唱一些輕快而熱烈的作品。在進行歌唱技巧的訓練的時候,要針對性的選擇訓練的作品,讓他們多進行實踐,將自己內心的恐慌和技巧的不熟練轉化成為一種想要通過唱歌表達的欲望。

三、歌唱表演的個性化設計

聲樂表演綜合了視覺和聽覺,應當同時注重聲音及儀表的訓練,唱歌的時候要將優美的歌聲傳遞出來,同時也需要表現出優雅大方的臺風,有著觀眾喜愛和接受的表演風格。每個作品的表演都應該兼顧呼吸、空間、眼神、步伐、手勢以及風格這六個要素,歌唱表演者需要將這六點和曲譜結合在一起。唱歌過程中的手勢不僅僅是單純的升、降,應該根據自己演唱作品的風格來進行設計,要考慮到歌曲的風格來展現手勢動作的幅度、速度、韻味等。手勢的歸位要充分考慮音樂的節拍,利用合理的手勢設計來表達演唱者內心的情感,不宜采用過于花哨繁瑣的手勢設計,區分出表演和動作之間的關系。即便是動作設計相對較少,但是也要保持住演唱的眼神及呼吸,要始終貫穿在整個的演唱表演過程中。眼神應當結合歌曲意見來進行展現,要有一定的畫面感,避免出現無神、空洞的眼神,是隨著歌曲的行進而進行變化的。可以在表演過程中設計簡單的前后、左右的步伐。考慮到舞臺表演中的空間有限,但是演唱者可以通過眼神來拓展這些空間的變換,利用眼神空間變化將歌曲場景的遠近虛實表現出來。表演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呼吸,唱歌過程中保修要保證有連續的呼吸,同時也不能夠忽略肢體的呼吸動作。唱歌的表演設計主要是能夠清晰的劃分出段落及樂句,由此可以構建出具有邏輯性的表演。要厘清句子及段落之間的情感遞進關系,以使得歌唱表演能夠層層遞進,歌唱表演具有層次感,要能夠將紙面上所有和文字相關的都設計到表演之中來。在初學階段,要避免即興表演和設計肢體動作方面的表演,要提煉肢體動作,盡量用少的肢體動作語言來表現更為豐富的情感內容。歌唱的風格必須要依賴于扎實穩定的聲音基礎,包含了對語言、發聲位置、呼吸等多方面的訓練。可以將每一位演唱者理解為特殊的“樂器”,演唱者需要對自身這個抽象的“樂器”有更為清晰的認知,要能夠熟練掌握唱歌的技巧。唱歌技巧的好壞或正確與否,都要有一個科學的判斷,無論是何種唱歌風格,都應該有一種健康的唱歌狀態,能夠實現呼吸、共鳴、表演等多方面的平衡協作。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學生的演唱特點,讓他們更多去尋找自己的唱歌方式和風格,要更多去探索不同的音色變化。

作者:周閔 單位:南京曉莊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