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工業設計師職稱制度對教育的意義

時間:2022-12-26 08:15:59

導語:芻議工業設計師職稱制度對教育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芻議工業設計師職稱制度對教育的意義

一、工業設計師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的調研結果

工業設計人員的職稱評定一貫走工程師系列,設計師被迫花大量時間去準備不熟悉的工程師職稱考試。工業設計職業資格認證對確定工業設計的產業地位、規范從業人員資質評價體系、幫助初入職者迅速定位和降低企業聘用考核成本等均有益處。但是筆者對認證制度的調研結果顯示,工業設計界對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的支持情況并不樂觀,調研結果如下所示:針對來自設計師群體的反對聲音,筆者在廣東省首次認證結果后開展了調研工作,重點調研了設計職業人反對工業設計資格認證的原因,調研結果如下所示:

二、調研結果分析通過分析

1.行業認知差異設計職業人對工業設計行業本質的認知更偏向藝術類,而不是服務業(目前國內對工業設計的行業劃分屬于設計服務業)。

2.約束抗拒心理認為認證是政府“強加管理”、“外行管內行”,以及對設計職業人創意活動的限制約束。在訪談中部分職業人還透露出對傳統考試制度的厭惡,擔心考證會導致“高分低能”者勝出而失去鑒別人才的作用。

3.官方動機質疑公共媒體上大量針對官方的負面輿論信息引發了設計師對認證制度的不信任情緒,把認證理解為某些機構斂取報名費、培訓費的借口。訪談得知,相當多的設計職業人對國外相關認證情況相當不了解,認為國外“絕不會”有工業設計職業資格認證(其實是有的),認為政府此舉是“無事生非”、“制造矛盾”,從而加深了對認證制度的對抗情緒。另外,對認證程序執行合法性的憂慮也大量存在,可能存在的閱卷不公甚至偽造證件的非法行為都構成了對認證制度的反對理由。

4.意圖誤解把認證理解為工業設計行業的強制性“準入門檻”,如醫生、律師、建筑師等,擔心不考證會被限制就業。訪談發現,這一誤解強化了對官方推行認證的動機的質疑。

5.對“創意”理解的拓展工業設計的創意工作帶有無約束、無限制、無固定規則等特性。不少設計師把這種理解拓展到人力資源的管理模式上。對抗制度、拒絕規則同化被理解為創意型人才的一種個性化品質,設計師們普遍表現出崇尚自由、蔑視規則的心態。

6.從眾與相互影響大部分反對者對自己在競爭中勝出是缺乏信心的,并且清楚地知道學歷的作用有限。部分有成就的、自信的設計師對規則的蔑視態度影響了一大批以他們為榜樣的初入職者和能力普通的人,而實際上認證對這些缺乏自信的人(75.44%)才是真正有幫助的。

7.改變現狀的惰性訪談中多數反對者透露出對行業惡性競爭狀態的不滿,但是他們寧愿茍安于混沌無序的現狀也不愿接受對職場秩序的重新整理。

三、高校教育系統的應對策略建議

針對工業設計師職業資格認證推行中遇到的阻力,筆者認為應對策略應該從教育系統抓起。因為參加調研的人有一多半是在校學生,在教育的過程中進行理性引導有助于緩和不滿情緒并改善工業設計行業的就業情況。

1.國外的成功經驗借鑒國外的一些經驗可以為國內教育系統采取應對策略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筆者總結了一些有參考價值的經驗如下:

(1)英國的經驗。英國1995年開始實施的“國家資格認證”(NationalVacationalQulification,NVQ)是職業資格認證界最有代表性的,也是最被廣為認可的。NVQ的職業認證種類多達幾千中,門類齊全而細致。其中設計類的職業資格有:設計、設計管理、設計支持、應用藝術與設計、藝術與設計等,隸屬“工藝、創造性藝術與設計”門類。NVQ標準的實施目的是促進就業。國外失業和改換職業是經常性的事,NVQ可以替招聘機構把一道關(針對無經驗者進入新行業),同時也隱含了舉薦的意思,屬于“國家擔保”的就業促進措施。NVQ的考核體系健全而完善,其中有兩點值得我國學習:一是鼓勵企業參與考核,企業經嚴格審查后授予考核與頒證資格;二是改變了傳統的重知識輕能力的評定方法,有現場操作考核環節,重點關注能力的現場測試。

(2)日本的經驗(藍欣,2005)。日本1985年頒布的《職業能力開發促進法》把資格證書作為推動學生學習的原動力,與學歷教育并行推廣,其目標是幫助普通勞動者就業,并不鼓勵高級水平的從業者參與資格認證。高校剛畢業初入職場的學生屬于該資格證書直接面對的群體,在高校學習階段就進行普及是十分必要的。

(3)澳大利亞的經驗(吳秀杰,2010)。澳大利亞1995年開始逐步推廣全國統一的資格認證框架(AustraliaQulifica-tionFramework,AQF),并且建立了AQF與文憑級別之間的對應關系。

(4)韓國的經驗(李敏誼,2010)。韓國于1973年頒布了《國家技術資格法》,并強制性規定為專科教育必須通過的考核內容。

2.教育系統的職責國外職業資格認證的最重要作用是促進就業,尤其是轉業和再就業,盡量減少職業人失業待崗的時間,解決這個世界性難題。從各國多年的實施效果來看,資格認證對就業的作用是可以肯定的。具體措施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提高認證在學生群體中的接受度與普及率,改善高校“嚴進寬出”造成學歷公信力下降的事實弊端,提高在校學生實現“能力接軌”的主動意識,同時為高校學歷教育提供指導性方向,緩解工業設計教育與產業需求脫節的問題。

作者:劉肖健孫艷單位:浙江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