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匹配模式下青年教師心理壓力研究

時間:2022-05-06 03:02:43

導語:環境匹配模式下青年教師心理壓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境匹配模式下青年教師心理壓力研究

一、環境匹配的內涵及特點分析

(一)環境匹配的內涵

就現階段世界范圍內環境匹配模式的研究進行分析,環境匹配這一概念是基于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基礎加以定義的,通過強調環境背景對人員的組織管理產生的影響,以綜合評述個體與環境之間的匹配關系。環境匹配這一概念是由西方學者在研究組織管理的過程中提出的,他們認為企業或組織如想在運行過程中發揮出該組織最大潛力,并有效避免組織管理對個人產生壓力,應在組織中著重強調個體與環境之間的相稱性,其在組織管理中具體表現為工作要求與個人能力的匹配,組織需求與供應能力的匹配等,在統籌環境與個人之間相稱程度的同時,還要結合不同維度下環境與個人之間的特征匹配,通過維度匹配性和人與環境之間的相稱性來實現對組織的科學管理。當下環境匹配模式則更加強調個體與環境之間在變化過程中的匹配性,通過在研究變化過程中個體與環境之間的作用方式,得出個體與環境之間的匹配關系以及需求關系,由于內涵方向上的環境匹配模式更具多樣性和普及性,因此該環境匹配模式在實際應用中得以迅速普及,并且在實際組織管理中取得了理想的成效。在綜合性研究方向上的環境匹配模式通過對不同匹配模式進行定量分析并加以融合,使得該匹配模式下個體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得以更為直觀的展現。作為環境匹配模式下最新的研究方向,綜合性研究整合了維度與內涵兩種形式下的環境匹配模式,使兩種匹配模式得以相互滲透,進而有力促進個體與環境之間匹配關系的形成。

(二)環境匹配模式的特點分析

在當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愈加注重提升自身的競爭能力,并通過不斷完善內部結構,使其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隨著環境模式在社會發展中的不斷普及,企業更為注重員工與工作環境匹配的科學性,以此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保障企業在科學管理模式下的穩定運營。由于在環境匹配模式中個體與環境之間通過匹配建立起了穩固的效益關系,因此在環境匹配模式下,企業或組織中資源的投資與開發也逐漸成為了環境匹配模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下環境匹配模式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應用更為靈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環境匹配模式向多元化和實際化方向發展,針對個體與環境之間在不同維度下的匹配關系,環境匹配模式在實際應用中要更要強調個體與環境之間的統一性和同質性,在保障組織中統一價值觀和目標的基礎上,為企業組織的有效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目前高校青年教師心理壓力狀況分析

心理壓力作為個體在實踐活動中由于某事件影響而出現的緊張狀態,在活動的參與過程中能夠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而長期的心理壓力則會逐步使個體處于一種消極狀態,進而在工作和其他事業的開展中產生嚴重的影響。隨著社會發展對教育事業要求的不斷提升,社會、學校、家庭對教育者的要求愈加苛刻,教師在工作中所承擔的心理壓力正在逐漸增加,心理壓力的過度增加會使得教師消極情緒持續積累,進而會對其教學效率與質量產生不良的影響。中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主力軍的重任,完成重任的承載主體當仁不讓就是我們的高校教師尤其是中堅力量的中青年教師。然而這一重任光榮而又艱巨。面對當今社會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新的“讀書無用論”思想的影響,社會對高校教育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隨著很多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張以及學校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教師的教學、科研、考核等任務也在不斷加重,尤其對青年教師的教學、科研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提升課堂教育效率,增強青年高校教師的個人能力,做出怎樣的科研成績才能達到相應的職稱評定條件等,而且很多高校的青年教師在教育工作負荷逐漸增加的過程中,學校對青年教師的待遇卻無法得到及時提升,加之青年教師在物質生活質量、精神生活質量方面的要求普遍提升,如此種種情況的匯聚,明顯的焦點表現就是個人能力與實際工作不匹配的問題,使得很多青年教師在學習、工作、生活的過程中常常感覺到極大的壓力。這多方面的壓力使得青年教師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增加,身心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許多教師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或表現出明顯的抑郁倦怠或表現出明顯的浮躁不安,如果不能及時疏導和排解教師的心理壓力,久而久之將會對高校的教育教學帶來很多顯性和隱性的影響。因此針對高校青年教師心理壓力開展科學合理的排解方式是十分必要的。有調查團隊就2012年高校青年教師壓力調查數據顯示,高校青年教師中存在中等程度的心理壓力的教師約占調查總量的近75%,面臨嚴重心理壓力的青年教師占到了總數的4.6%,高校青年教師面臨心理壓力的數據更為直觀的體現出了該群體現階段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思維方法告知我們:任何問題的解決都不能脫離問題本身的內因和外因條件。因此為有效緩解和調節高校青年教師自我的心理壓力,高校青年教師應當積極主動調節心態,加強自身對高校教育環境的適應能力,并通過對自身工作時間進行科學調配,保障工作與生活的質量,在放松身心的同時,高效率的完成高校教育工作。高校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教育中的特殊群體,其面臨的心理壓力問題正逐漸受到社會的廣泛重視,不同高校也開始采取科學的方式營造多種合理的、人性化的工作環境氛圍予以調節和引導,使青年教師能夠以快樂的心態面對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人生。通過科學合理的調整心態并付之實踐來達到減輕心理壓力的效果。

三、環境匹配模式對高校青年教師的心理影響

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環境匹配模式已逐漸深入到各行業的發展中,個體發展與環境相匹配的思想也在社會的發展中得以普及。在環境匹配模式的發展趨勢下,高校教育也開始注重將環境匹配模式應用在教師管理過程中,通過將教師的教學目的和學校的辦學目進行有機結合,以提升高校教師群體與學校環境之間的匹配效率,進而保障高校的教學期望,使高校教育能夠更為高效的展開。基于這些要求必然會使得多數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心理壓力。由于環境匹配模式更為強調個體與環境之間的協調與匹配,尤其是他們之間的相容性,為進一步促進群體和個體之間的協調與發展,個體必須通過調整自身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式,使其能夠與環境的發展相協調,環境條件也應根據個體的實際發展進行調整,通過順應個體的發展形勢,促進個體的進一步完善,進而促使群體目標的實現,因此在高校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創新工作,使自身的教學目的、內容、手段與高校的辦學方式、人才的培養目標相結合,以實現自身的教學價值。這樣就必然會對青年教師的工作及其發展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必然會讓一部分青年教師產生相應的心理壓力。故而在環境匹配模式下,高校的辦學環境也應針對青年教師的心理壓力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避免因課程安排和課堂成果要求等造成教師的心理壓力,通過調整辦學方式,為青年教師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促進教師課程教學的有效開展。環境匹配模式在高校教學中的開展其實也會是一把雙刃劍,它的系統要求對一部分青年教師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但是也應當看到它的另一面,在這一模式的應用中高校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加強了教學環境和教師個體之間的聯系,通過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使得教學環境能夠有效滿足青年教師的教學需求,進而推動青年教師出色地愉悅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得青年教師在高校教學環境調整的條件下實現對其心理壓力的有效緩解。環境匹配模式下高校對教師資源的調配也是環境匹配模式開展的重要體現,為進一步加強青年教師之間工作的協調互助,高校針對教師資源的分配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通過不同青年教師教學方式相結合,以實現教學方式的互補發展,進而在資源共享的條件下使得青年教師在自身發展方面會大大提升,也會大大緩解青年教師在自我發展方面的心理壓力得到有效緩解。環境匹配模式背景下青年教師為有效緩解心理壓力,也能夠通過調整自身教學方式以適應高校辦學模式,在自身教學方式依照高校辦學要求改進的前提下,青年教師也能夠將教學實踐和高校辦學環境相結合,以此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科研水平及其教師的綜合發展水平,進而有效緩解青年教師在成長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心理壓力。

四、環境匹配模式對高校青年教師心理壓力緩解的有效方式

(一)加深對環境匹配模式理解,積極改善教學方式

高校在辦學過程中開展環境匹配模式的目的,是通過加強教師教學和高校辦學之間的相容性,使教師的教學能夠與高校辦學環境形成統一、相稱的模式,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深化高校教學,進而有效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保障高校的教學效能。為有效緩解青年教師的心理壓力,教師應在加深對學校環境匹配模式的理解,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將環境匹配法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從自身角度出發,考慮如何做好課程教育,并以此為基準落實環境匹配模式,增強個人教學水平。

(二)探索環境匹配教學模式與生活的相關性

生活壓力作為高校青年教師的心理壓力的主要組成部分,對心理壓力的影響時間較長,因此高校在開展環境匹配模式的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教師教學與生活的相關性,通過將生活因素融入到青年教師的教學過程中,以拉近環境匹配式教學和青年教師之間的距離,有效緩解青年教師在生活方面的心理壓力。環境匹配模式的開展強調個體與環境之間不同維度之間的聯系,通過發掘個體與環境之間的關聯為個體指明發展方向。高校環境匹配模式下青年教師更應著重發掘教學與生活之間的關聯之處,通過將生活中的能力與興趣轉化到工作中,以提升自身對高校教學的熱情,并將興趣與熱情投入到高校教學中,心理壓力也便得到了有效緩解。

(三)環境匹配模式對心理壓力緩解的重要作用

心理壓力的有效緩解要采取積極的方式加以解決,消極避世的方式只會使問題得到暫時掩藏,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心理壓力問題,環境匹配模式的開展則推動了高校青年教師積極心態的建立,通過在高校教學過程中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以帶動青年教師積極心態的建立,并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帶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使高校教師能夠在積極心態的推動下主動適應高校的環境匹配模式,并以積極開放的心態接受高校中的環境匹配模式,并通過科學調整自身心態,以最大限度的調動青年教師的適應能力和個人積極性,以此實現對青年教師心理壓力的有效緩解。

(四)環境匹配模式對高校教師教學方式的支持

為有效處理高校青年教師的心理壓力問題,應從教師自身出發,并結合客觀環境對高校教學模式進行改進與完善。高校環境匹配模式作為高校教育中對青年教師教學起到直接影響的辦學模式,更為貼近高校的辦學實際和人才培養目標,其對青年教師教學方式的有力支持也為青年教師的教學開展起到了有效的促進作用。在現實高校教學過程中,環境匹配模式的應用促進了教師教學方式的改進和完善,使得青年教師的教學模式更為貼近高校的教學實際,環境匹配模式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模式的改進與完善,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能力,這也使得青年教師的心理壓力得到了有效緩解。環境匹配模式在高校教學中的開展,通過統一教學模式對青年教師的心理壓力起到了重要的緩解作用,青年教師心理壓力的緩解促進了高校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也有效避免了教師因心理壓力而無法協調學校辦學方式這類事件的發生。環境匹配模式下教師個體和高校教學環境之間的協調與匹配,促進了高校教育模式的完善與發展,也使得青年教師的心理壓力得到了有效緩解。隨著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環境匹配模式將會被更為廣泛的應用到高校教育中,加之社會對高校中青年教師心理壓力的關注,定會有力的促進環境匹配模式在教育界的普及和發展,并為青年教師心理壓力問題的處理提供更為高效的解決方案。

本文作者:史美青工作單位:太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