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主教育管理研究

時間:2022-05-10 09:59:30

導語:高校民主教育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民主教育管理研究

一、將民主理念引入高校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一)堅持“以人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必然選擇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將更加關注人的自由、人的情感、存在和價值,尊重、理解、溝通、信任等人文精神再次成為時代的呼喚[1]。作為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主體,高等教育的終極價值是人的主體性,是人的各項潛能全面、自由、和諧的發展[2]。當前高校奉行的“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尊重和理解被管理者,真正將他們的需要放在首位,使師生能夠幸福、快樂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這就需要引入民主理念,這樣可以使身處校園中的被管理者感受到自身不只是被動地接受管理,更是校園管理的主體,感受到自身的存在價值,進而能夠拉近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間的距離,營造出融洽的氛圍,進而提升學校的教育管理質量。

(二)高校發展的客觀需要

當今社會,高校面對著激烈的人才競爭、優勝劣汰的社會環境,為了適應這種形勢,各高校都在不斷通過改革創新尋求自身的發展出路,大部分高校不斷地擴大辦學規模,想通過硬件設施的完善和學生數量的增長來實現自身的發展,然而一所學校真正的發展更需要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模式的改進、教育管理制度的創新。將民主理念引入高校教育管理,是對人在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的肯定,對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重視,利于人的綜合素質的提升和高校競爭力的增強,使高校教育管理跟上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速度,所以說,高校的發展需要民主理念。

(三)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

知識經濟時代需要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如果還因循守舊,將會阻礙教育的發展,阻礙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民主理念的引入,可以使高校在人才培養上更加注重學生個性、潛力與愛好的發展,關注學生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要求,關注學生的訴求,給予尊重,并不斷激勵,營造出一個讓優秀學生脫穎而出的氛圍,這都是創新型人才成長所必須的。

二、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當前中國大部分高校的教育管理理念比較落后,習慣于用傳統的管理思路來處理和解決新問題,因循守舊,害怕遇到問題,不愿意進行大膽的教育管理改革和創新,使得教育管理停滯在“管”的層面上,不注重為教學活動提供服務,不注重被管理者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也不注重發揮校工會和校學生會等各方面的作用,教育管理的民主化、制度化、科學化水平很低,進而無法適應高校教學改革和社會對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需要。

(二)缺少民主的、科學的管理制度

當前很多高校沒有形成一整套動態的、發展的、完整的管理標準和管理制度,即使已有的一些制度也沒能及時跟上形勢的發展變化,很多還停留在過去,這就使得高校教育管理過程中缺乏完整的、科學的管理依據和標準。主要表現為,在對學生和教師的管理制度方面,明確規定了必須遵守的各項規章制度,雖然能夠起到很好的約束作用,保障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但這樣的管理制度存在著制約因素過多、教育疏導過少的問題,無法激發師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限制師生創新性思維的發展,不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三)教育管理實效性不強

提高實效性是教育管理的最終目的,但當前很多高校的教育管理的實效性缺失,主要表現為:教學方法缺乏多樣性,很多方法還停留在傳統的單純的灌輸傳授上,啟發、討論較少,理論多實踐少,缺少文理滲透、理工結合的方法;教學內容陳舊,新知識、新信息、新思路較少,缺少學生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內容。在對教師的科研和教學的管理方面,盡管高校意識到了科研與教學同等重要,科研應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但實際操作中,很多高校只注重科研,而忽視了教學,致使很多教師只顧科研,對教學應付了事,這樣不但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高,也不利于學校的發展。

(四)教育管理隊伍結構缺少科學性和合理性

擁有一支高水平、科學、合理的教育管理隊伍是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然而當前很多高校恰恰就在這方面不足。很多高校的管理隊伍的學歷、專業、年齡等沒有達到最優化配置,甚至把教育管理崗位當成是安置“閑人”的位置,教育管理人員素質不高,而且對于現代化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技術掌握和運用不夠,進而無法使高校教育管理實現高效、高質的目標,無法滿足師生、學校和社會的需要,影響了高校教育管理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三、高校教育管理的新路徑

(一)教育管理理念體現民主

教育者要在吸取傳統教育管理理念精華的基礎上,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即要實施人性化管理,從被管理者的需求及滿意程度出發。第一,要貫徹“民主、平等”的管理理念,管理者要從傳統的將師生作為管理對象,處于被動的地位的管理理念中走出來,要將被管理者引入到管理層,引導他們發揮主體優勢。第二,管理者還要樹立服務理念,時刻把師生的需求放在首位,使管理能夠最大限度地為師生服務,充分調動和發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第三,管理者要有辯證的教育管理理念,在管理實踐中辯證地對待嚴格與寬松、原則與靈活、繼承與創新、民主與集中的關系。

(二)教育管理制度體現民主

提倡民主,并不意味著淡化管理,而是要加強教育管理,要使教育管理符合教育規律、管理規律,在探索、發現、認識規律的基礎上,總結提煉體現民主的教育管理規范,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首先,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要充分考慮廣大師生的利益,調動廣大師生參與教育管理的積極性。如每年優秀教師和學生評選的制度,師生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議,管理者可以與師生共同商討制定評選標準。其次,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中還要面向全體師生,注重師生的個性化發展,創造良好的激勵制度,使師生的活動能夠在自主性的指導下進行,進而有利于提升師生的綜合素質。再次,應制定合理的申訴制度。對于涉及師生重大利益的問題,認為處理不合理的,可以向管理部門提出申訴,通過這種制度能夠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師生的基本權利。

(三)教育管理方法體現民主

教育管理方法是達到教育管理目的的橋梁,正如同志所言“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3]。在高校教育管理方法中體現民主是達到教育管理目的的有效手段之一。應主要從幾方面入手:第一,充分發揮工會的作用。工會作用的發揮程度體現著高校教育管理民主化程度的高低,它代表的是教職工的利益,而高校教育管理政策的實施和目標的實現依賴于教職工的愿望和利益訴求的滿足程度,為此,工會的作用不可小視。第二,充分發揮學生組織的作用。高校教育改革應該不只是教育者的事情,學生會作為受教育者的組織理應參與其中,高校應構建學生參與教育管理的有效機制,確保學生會等學生組織的獨立地位、申訴權利、自治權利,保證其在學校職能機構中的地位,真正體現民主,保障學生的基本權利。

(四)營造民主的校園氛圍

高校的教育管理總是與一定的校園環境聯系在一起并形成一定的互動,受管理者的學習、生活、工作都受到校園氛圍的熏陶。基于此,高校要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公平、自由的校園氛圍,這有利于受管理者了解學校教育管理的實質,進而形成與學校發展相一致的思想和價值觀念,主動參與學校的教育管理,從而使高校的教育管理充滿生機和活力。這種氛圍的營造需要高校建立一種新型的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關系、教師關系、上下級關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教育管理的真諦,實現教育管理的目標。(本文來自于《經濟研究導刊》雜志。《經濟研究導刊》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楊葉平a林艷b工作單位:黑龍江科技學院a.馬克思主義學院b.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