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能力素養提升途徑

時間:2022-11-13 09:38:12

導語:教師職業能力素養提升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職業能力素養提升途徑

【摘要】高職教師隊伍的素養水平決定了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是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高職院校專任教師職業素養水平不一,與高職院校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差距較大,有必要對高職教師職業能力素養提升路徑進行系統分析。

【關鍵詞】高職教師;職業能力素養;提升

一、高職教師職業能力內涵

對于高職院校教師來說,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并將職業所必需的知識、能力和態度融會貫通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并在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態度。教師職業能力是通過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經驗日積月累形成的綜合素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以“雙師型”教師為重點,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加大職業院校教師培養培訓力度。依托相關高等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完善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制度。這就要求高職教師理論基礎要扎實,專業實踐能力也要強,要以行業的不斷發展需求為依據,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斷提高專業實踐水平。

二、當前高職教師職業能力素養存在的問題

1.專任教師教學設計時忽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對于專任教師來說,日常教學中是能夠進行整體教學設計和單元、單堂教學設計的,但是大多數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重視理論文化知識的傳授,極易忽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年輕專任教師大多是碩士研究生畢業直接到高職院校從事教學工作,缺乏教學經驗和實踐能力,主要講授教科書的內容;有一定的教學經驗、掌握了一定的教學技能的教師沒有以學生為中心,弱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實踐性。在當前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專任教師在開發具有先進性、實用性的課程體系還不是非常適應,教學資料的編寫和課程的開發與行業發展結合不是和很緊密。2.高職院校教學任務較重限制了專任教師知識素養和能力素養的提升。筆者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專任教師,經過調查了解,我所在院校的校內專任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基本是超12節周課時的,少數周課時超過18課時甚至20課時。之前多年專任教師還要擔任至少2個班級的班主任,最近學院改革聘用專任輔導員,專任教師剛剛解脫班主任職務,身上壓力稍稍下降。但是專任教師數量的不足,教學任務仍很繁重,缺乏有效學習時間,普遍感到沒有充足的精力去備課、教改、科研,在教學科研等方面力不從心,知識素養得不到有效補充,教改、科研能力素養得不到有效提高,現實情況是高職院校的教師在教改、科研能力上和本科院校的教師還有不小的差距,核心論文的撰寫能力不強,教改課題、科研課題的申請、結題能力一般。3.多數專任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素養較弱。現在是信息化社會,多數專任教師已經認識到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認為信息化教學段的應用能夠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興趣,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雖然愿意使用信息技術,但是現在做不到將信息技術與具體學科有效的整合。常用的教學制作軟件只有PowerPoint,其他信息化教學工具像FLASH,AXESLIDE沒有掌握使用方法,授課時使用的課件大多是從網上下載,使用信息化技術能力較弱導致教師課堂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不高。年輕教師學習新的信息化技術的意愿比較強烈,但是沒有有效的途徑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技術水平。4.學生的特殊性影響專任教師的職業能力素養提升。高職專任教師雖然沒有中小學升學壓力,但是繁重的教學工作量,教改科研的壓力也很大,尤其是承擔主要教學工作年輕的“雙師型”教師。經過高考的洗禮,成績差、某些行為習慣不好學生考到了高職院校,專任教師對學生的培養,無論是課堂教學組織與設計(差異化教學、分類教學等)還是課下對學生的心理輔導,要付出的辛勞和努力都是加倍的。專任教師尤其是年輕的專任教師心理素養容易受到環境影響,影響教師其他素養的提升。5.校企合作不確定性影響教師職業能力素養提升。校企合作能促使專任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職業素養提高,為校內學生提供實訓機會,這種形式被大多數高職院校所接受和重視。但是由于教師個人的能力有限,專任教師與相關行業企業關系較為松散,校企合作規模一般不大,由于一些偶然因素,雙方合作中斷,存在較大的不穩定性。再者企業擔心教師的實踐能力和企業的實際需求有差距,對校企合作的項目預期不高,積極性不是很高。現實中大多數校企合作還是浮于表面,專任教師為企業或政府部門提供咨詢等社會服務機會不多。長此以往,專任教師的理論應用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專業實踐能力效果一般,實踐教學效果不好,專業創新性無從談起。

三、高職教師職業能力素養提升路徑

1.提升高職教師教學素養能力路徑。高職專任教師應意識到自己是課程開發的主角,自覺承擔起課程開發的責任,研發教學軟件,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從中提升專任教師的教學能力素養。專任教師能夠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等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更有趣。大多數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還停留在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這一階段,隨著微課、慕課等新教學模式的不斷出現,對專任教師進行培訓,提升專任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素養,掌握其他類型的現代教育教學信息技術,設計開發制作各類教學資源,運用到教育教學實施過程中。順暢的課堂教學組織與管理能夠保證課堂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與學生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及時調控課堂教學。專任教師通過創設挑戰性的情景任務,激發學生興趣,針對不同學習內容,引導學生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監督自己的學習活動,帶領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進度及成果。年輕的專任教師要不斷更新所任教專業和課程的知識體系,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不斷積累實踐經驗,舉一反三,逐漸形成豐富的理論經驗來指導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2.提升高職教師職業道德素養能力路徑。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說,專任教師不只是傳授專業知識,而且指導學生的未來的職業發展。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知,這就要求專任教師自身必須要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專任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提升的同時帶動學生職業道德標準的建立。高職院校要增加年輕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機會,鼓勵參加高職院校教師職業素養培訓。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專任教師將專業理論知識與職業道德相結合,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3.提升高職教師科研素養能力路徑。高職專任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科學研究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專任教師在教育教學以及管理實踐中,發現有價值的問題,這些新問題可以是科研立項的來源,設計為研究課題。專任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注意平時素材的積累,從教學改革、教學反思中尋找值得研究的問題。因此專任教師有先天的條件搞好科研工作,將自己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示出來,不斷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素養。專任教師在科研過程中不斷提升思維、分析、判斷的能力,以及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職院校在科研方面也應該出臺一些激勵政策,把教師科研成果列入學校打分項目,與績效工資掛鉤,科研成果的多少與教師的收入息息相關,拉開教師收入檔次。推行激勵政策促使專任老師重視起科研,激發科研熱情,提升教師科研素養能力。4.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師綜合職業能力素養。高職專任教師職業能力的培養要在實際工作和實踐中鍛煉,職業院校本身特有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為教師實踐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在現有合作的基礎上,高職院校和企業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建立資源共享平臺,學院提供場地以及教師、學生為企業提供人才。在具體操作上,為保障資源共享平臺長久運行,可以和校企合作企業簽訂保障合同。例如合同中規定專任教師每學年在該企業實踐時間,參與企業開展的實際業務。長此以往,專任教師的理論應用實踐能力一定會有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耿維.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教育素養提升研究[J].基于某高職校的個案分析,碩士論文

[2]董瑞麗,朱維巍.教育信息化視域下的職業院校教師能力素養提升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5年10月下,65頁

作者:邵苗苗 單位:山東經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