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師發展共同體實踐探索
時間:2022-08-02 09:01:01
導語:高職教師發展共同體實踐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職業院校名師工作室的建設,可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職業院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水平。本文基于名師工作室的實踐研究,探索構建跨院校教師發展共同體,構建校企合作的教師發展共同體,構建中高職教師專業學習發展共同體,構建教師教學研究發展共同體,這種多領域,多維度,立體化的教師發展共同體,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的示范引領作用,促進中高職教師隊伍的整體發展。
關鍵詞:名師工作室;中高職;教師發展共同體
所謂“教師發展共同體”是具有共同的教育理念,共同的目標和追求,在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具有不同發展意向的教師、專家、學者以平等姿態參與組成的研究團體。它鼓勵一種源于教師內部的相互協作、相互學習、相互支持,促進專業成長,而不是來自于外部的行政式的評價。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到2022年,“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總數超過一半,分專業建設一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職業院校創建名師工作室,在名師工作室引領下構建職業教育教師發展共同體,無疑是促進和造就“雙師型”名師團隊的重要方式。四川省學前教育名師工作室是以專業為核心,跨學校、跨層次、跨區域,組建的中高職銜接、院園合作的雙師型名師團隊,以構建中高職教師發展共同體,促進職業教育發展。
一、構建跨院校教師發展共同體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通過研修培訓等形式造就一批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職業院校創建名師工作室,在名師工作室引領下構建職業院校教師發展共同體。基于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需要,不同院校,不同專業名師工作室之間加強協作,形成名師工作室群,實現跨院校,跨專業的教師發展共同體。四川省職業院校的名師工作室有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雅安職業技術學院等12所不同專業的名師工作室。四川省學前教育名師工作室除了與其他省市名師工作室的聯系和交流外,主要與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名師工作室、雅安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名師工作室等組成工作室研究群,共同開展學術研討活動。工作室之間多次開展經驗交流、成果展示,實現了數據共享、經驗共享、專家共享,有機構建成學科間教師跨專業發展共同體。
二、構建校企合作的教師發展共同體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2020)的意見》提出“校企人員雙向交流合作,實施教師企業實踐和兼職教師聘用有效對接,完善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企業人員到學校兼職任教的校企人才雙向交流機制,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建設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和兼職教師資源庫,將校企合作就是是實現資源互換和共享的一種途徑,是校企雙方提高效益、實現共贏的立足點”。名師工作室以提高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立足點,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兩步驟,將行業專家最大限度地吸納到工作室的隊伍中來,將學者、專家帶出去開展區域服務活動,形成了校企合作共同體。(一)請進來,提升教師教育理念。報告中指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請進來”是指以名師工作室的名義邀請行業專家(園長、主任、骨干教師)到職業院校開展專題講座,并承擔校內實訓課程;中高職名師為幼兒園教師開展業務、科研培訓,提高合作的力度和密度,實現雙方之間的共同發展。“進”不僅是學生,更是教育方法、資源和理念,這些探索也讓教育開放的腳步邁得既穩又實。2018年7月至今,四川學前教育名師工作室已邀請了西南大學、四川師大、成都大學、四川省教研室等數十名領域專家來到工作室,開展教學、科研、培訓等方面的專題活動,工作室成員依托四川省學前教育名師工作室,積極開展專業調研,搜集中高職人才培養方案,開展模擬情境教學,學術研討,形成專業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的報告,實現教師多個領域的專業成長。(二)走出去,學習企業先進經驗。“引進來”是為了更好地“走出去”。所謂“走出去”是指派出優秀教師外出講學考察學習,積極送教下鄉活動,推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名師工作室組織學員們前往瀘州市張壩幼兒園進行環境、教學的實地觀摩和考查;針對中高等職業教育全面銜接的需要,工作室團隊先后赴瀘縣、江陽區、敘永等地開展觀摩講評、專題講座等送教下鄉活動,為制訂中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標準,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材料。
三、構建中高職教師專業學習發展共同體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被動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動地建構意義,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因而結合學習的情境性、互動性以及學習者的主體地位的原則。名師工作室通過教師之間教學展示、教學答疑、教學比拼等方式,互相聽課、賞析課程,共同促進教師的教學發展。“學習共同體”是由學習者及其助學者,共同構成的團體,她們彼此之間經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因而在成員之間建立相互影響、互相促進的人際關系,形成一定的規范和文化。名師工作室通過導師指導、專題研討的方式,促進成員的專業成長,形成“學習發展共同體”。學前教育名師工作室在對團隊內的青年教師進行學歷水平和專業特點分析,然后根據相關需求指定培養導師,形成了固定的二十位“師徒”關系。導師遵循“擅長理性分析,促其向科研領域引導;擅長課堂教學的,就促其向課堂教學技能技巧方向發展;學歷較高,專業水平積淀深厚、素質全面的,就鼓勵她們向名師方向進軍”的基本路線,嘗試實施以導師引導為方向,啟發學員實踐探究的“學習發展共同體”。專題研討,助推成長。工作室圍繞培養目標,開展系列專題研討活動,為教師的個性化成長創設條件,助推部分教師成為“知名青年教師”。名師工作室定期邀請專家開展學術報告,讓學員了解最新的教研動向和最新的教學理念。2018年11月,學前教育工作室有幸邀請了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劉云艷教授、四川師范大學吳定初教授、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武友德教授、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楊達教授、成都大學學前教育學院劉先強院長等,有針對性地對課堂教學、人才培養、學術論文等方面開展了十余場專題講座。講座中,工作室學員進一步了解了學前教育當前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了學前教育專業內涵及教學資源庫建設,掌握了基于專業認證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原則及方法等。講座之后,組織普通學員和專家、特級教師面對面交流,就學科教學中的熱點與敏感問題積極討論、發表意見,在思維的交流和碰撞中,形成一定的教師學習發展共同體。
四、構建教師教學研究發展共同體
社會建構主義強調學習的情境性、社會互動性以及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因而,名師工作室通過聚焦線上、線下的情境課堂,研磨教師教法,挖掘學生學法,一定程度上構建了教師教學發展共同體。(一)聚焦課堂,研磨教法,開展課程開發。名師工作室通過線上+線下交流學習,互相聽課,賞析精品課程和開展校際交流、學科間交流等。在交流過程中,由專家指導,從不同側面領略精品課的精妙之處,從細節中挖掘教育智慧,積極探索如何在各自教學實踐中滲透。學前教育名師工作室領銜人,開展在線課程《幼兒園活動設計與指導》研究課,錄制課堂或課堂的一個片段,供青年教師學習,名師共同探討。名師工作成員開展中高職課程實踐演練,探索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將自己的課堂錄像上傳到網上,接受名師的指點,開展評課研究,這樣不僅能夠便于教師觀察課堂事件,也便于教師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學習的過程。基于這樣圍繞自己教學課堂的“共同事件”的學習吸引了教師,輔導者與學習者便組成了一個教學實踐共同體,進一步共享知識、資源和信念,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二)關注問題,以研促教,開展教學研究。課題研究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名師主持研究課題,關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模式等職教熱點問題,帶動團隊教師從事教學研究,形成學、研、教一體化。鼓勵名師工作室每個學員都有自己的課題研究方向,以課題推動教師發展,以科研提升教師素養,以研究來形成教師特色,通過在課題中反思、實踐,引導教師由經驗型向專家型的轉變。目前,學前教育專業依托工作室平臺,已對全省13所高職院校、20所中職學校以及30余所幼兒園進行了問卷調查和電話訪談,形成十幾萬字的調研報告,收集整理各中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2018年人才培養方案,組建科研團隊,認真分析材料,針對熱點問題申報省、市、院等科研課題。
總之,“名師工作室”是在名師的引領下,以專業為紐帶,營造一種共同研究和學習的氛圍。定期展開學術研討、經驗交流、成果展示,實現數據共享、經驗共享、專家共享,構建院校間、學科間教師發展共同體,積極將成功經驗和研究成果向其他學科名師工作室推薦、介紹。另外,還要加強與其他省市名師工作室的聯系和交流,互學經驗,互通有無,為跨省市教師發展共同體的構建積累經驗。
參考文獻
[1]陳兆芳.名師工作室引領下高職教師發展共同體的構建[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6,25(01).
[2]崔立平,張振華.中職學校名師工作室建設的實踐探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7(02).
[3]白楊,康黎.名師工作室建設的方法與途徑——以廣東省深圳市張玉彬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為例[J].新課程研究(上旬),2017(01).
[4]俞小麗.談名師工作室引領下高職教師發展共同體的構建[J].學周報,2018(29).
作者:謝應琴 高原 單位:瀘州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大學計算機公共課教學改革分析
- 下一篇:分層教學法在小學體育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