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遠地區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對策
時間:2022-12-15 10:18:39
導語:邊遠地區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邊遠地區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水平直接影響著高校的教學質量。指出邊遠地區高校青年教師在知識類、教學過程中的技能類、態度類和個人特質類等四個教學能力方面的現狀,并從青年教師自身和高校兩個層面出發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問題提出對策,從而實現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邊遠地區;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對策
邊遠地區高校是指那些地理位置處于非中心化城市的高校,這類地區高校多半屬于高職類院校。對于高職類院校來說,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承擔教學工作的主要力量是青年教師。青年教師在很多方面存在優勢,如青年教師思維敏捷、接受新信息的速率快、具有創新意識等,但同時也應注意到青年教師的不足之處。由于高職類院校的性質決定了在高職類院校所設置的專業中非師范類專業較多,于是相應專業的授課教師也多半為非師范院校畢業的教師,他們在大學階段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教學理論方面的知識,這導致了他們的教學能力不足,因此,邊遠地區高校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
一、邊遠地區高校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現狀
教學能力是教師為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活動所表現的一種心理特征。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是高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核心[1]。邊遠地區高校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包括青年教師的知識類能力、教學過程中的技能類能力、態度類能力和個人特質類能力等四個方面。首先,青年教師的知識類能力,它包括青年教師對所學專業的專業知識掌握能力及所教授的專業知識的掌握能力。邊遠地區高校青年教師在知識類能力方面的現狀主要體現在:青年教師自身教育教學知識儲備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及時學習和更新教育教學相關知識,學科教學知識及應用能力有待提升,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發現并加以研究、解決。其次,青年教師教學過程中的技能類能力,它包括青年教師教學的組織與設計能力、教學創新能力、教學調控與實施能力、轉化知識的能力及技能操作的能力等方面[2]。邊遠地區高校青年教師在技能類教學能力方面的現狀主要體現在:青年教師缺乏對授課內容的教學設計,課堂內容照本宣科,缺少創新性,對課堂突發事件缺少預見性和調控能力,不知道如何將教學內容按照合理的方式方法傳授給學生,在知識轉化能力上明顯較弱等。這些現狀都直接導致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接受效果差和教學效果不佳的狀況。再次,青年教師的態度類能力,它包括青年教師的教學熱情、興趣、師德、責任心及奉獻精神等方面。邊遠地區高校青年教師在態度類能力方面的現狀主要體現在:一些因為穩定而選擇從事教師工作的青年教師,由于擇業的原因,使得他們難以把較高熱情投入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之中;另外一些青年教師對教學工作缺少興趣,師德方面的弱化致使他們在教學工作中沒有表現出敏銳的感知力、豐富的想象力和積極的創造力,而表現出的卻是對教學工作的厭煩和懈怠,缺少應有的責任心和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最后,青年教師的個人特質類能力,它包括隨機應變能力和教學反思能力。邊遠地區高校青年教師在個人特質類能力方面的現狀主要體現在:缺乏隨機應變能力和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因為在學校所學的內容中很少有涉及此方面的教學內容,加之缺乏工作經驗,致使青年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缺少對可能發生的教學情況的預見性,一旦突發事故發生,隨機應變能力方面的弊端就顯現出來。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學行為的再次思考和認識,以此來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及教訓,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3]。青年教師應該對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教學反思。而邊遠地區高校青年教師因為缺少教學反思,致使在青年教師中存在明明十分認真地備課,但教學效果卻不理想;明明對所講授的教學內容十分熟練,但教學過程卻十分生硬;明明制作了精良的教學課件,卻收效甚微等等這樣的情況。
二、邊遠地區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對策
邊遠地區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是關乎高校教學質量的一項大工程,它受教師自身和高校的培訓體系與教學評價機制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以下主要從青年教師自身和高校兩個層面出發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問題提出解決對策,從而實現提升邊遠地區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目的。
1.青年教師自身層面的對策
首先,加強教育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學好基礎教育理論知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是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首要前提。為此,青年教師不但要主動參與高校組織的教育理論培訓,同時青年教師個人也需要對教育理論知識進行詳盡細致地學習,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真正了解“教什么”的內涵和“怎么教”的方法,做到與所教學科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加強自身對課堂教學的掌控能力,做好本學科的教學組織與設計,努力進行教學創新,靈活轉化所教授的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知識與技能類能力。其次,端正教學態度,提升教學熱情。“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敬業精神,在當代社會仍然應該被廣大高校青年教師所敬仰和學習。態度決定行為,熱愛教學工作,才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繁復的教學工作中。興趣能激發教師敏銳的感知力、豐富的想象力和積極的創造力,青年教師要善于發掘自身對教學工作的興趣點,提升自己的教學熱情,建立對本學科教學的自信心,激發應有的責任心和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更加熱愛自己的本質教學工作。
2.高校層面的對策
首先,創設一體化培訓機制,采取多元化培訓形式。邊遠地區高校應創設青年教師崗前職后的一體化培訓機制。青年教師在成為一名高校教師前,必須參加崗前培訓。崗前培訓以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學和教師職業道德為培訓內容。教師崗前培訓的目的是為了讓青年教師盡快適應教師工作環境、順利完成從接受到給予的學生與教師角色之間的轉變。高職院校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教師要有與時俱進的專業學科知識和先進的教育理念,要不斷更新自身的專業學科知識體系,所以要在青年教師入職后定期進行職后培訓,幫助青年教師形成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觀念。培訓可以采用教授講壇、教學研討、“老帶新”、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等多元化形式。其次,建立有效的青年教師評價考核制度,采取多元化評價方式。只有高校重視教學效果,才能使青年教師提高對教學工作的重視。高校應把教學效果納入青年教師考核體系,通過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來量化青年教師的教學效果。采取同行評價、系部領導評價、督學評價、學生評價等多元化評價方式,其中包括同行、系部領導和督學課堂隨聽隨評,學生課堂月評。由學校設立網絡評價系統,系部領導、同行和督學采取推門進課堂的方式,隨時聽、隨時評,然后登陸網絡評價系統給所評青年教師進行評價。學生評價采用由學校針對不同系部和專業制定的月末學生評價表,評價周期為一個月,學生每個月末在學校網站評教系統選擇自己所在的學院和專業,并在對應青年教師的評價表中進行評價。最后將幾種方式的評價結果進行匯總,結果納入教師的考核中,作為青年教師職稱評定和獎勵的依據。這種評價制度有利于青年教師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學上,進而提高青年教師教學的積極性。
作者:李丹丹 單位:伊春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黃偉.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制度支撐研究[D].廣州:廣東師范大學,2014.
[2]襲雅楠.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4.
[3]梁露.教學反思在教學各環節中的滲透[J].學園:教育科研,2012,(3):173.
- 上一篇:高校教師教學基本能力提升對策
- 下一篇:教師教學反思影響因素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