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速鐵路概論》教學改革探析
時間:2022-09-28 09:01:51
導語:《世界高速鐵路概論》教學改革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人們對軌道交通的關注熱情日益高漲,首次提出“交通強國”戰略目標,應時代要求,高速鐵路的基礎知識急需普及。一方面社會迫切需要更多掌握軌道車輛專業知識的技術型人才,另一方面,為“加快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世界高速鐵路概論》課程“生逢其時,責任重大”。本文對《世界高速鐵路概論》的課程特點以及教學難點進行了系統闡述,在分析與總結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了課程教學的改進方法。
關鍵詞:高速鐵路;課程特點;教學難點;教學改革
近幾年來,我國鐵路事業蒸蒸日上,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迅猛,加上“中國高鐵走出去”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廣大人民群眾更加渴望了解到高速鐵路的相關知識,尤其是在大學生中涌現出一大批“火車迷”,開展高速鐵路知識的普及教育勢在必行。
一、課程概況及目的
軌道交通學科致力于鐵路以及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緊緊抓住“中國高鐵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機遇,以“潔凈能源地面交通學科鏈”為依托,廣泛的結合機械、電氣、土木和交通等相關學科,重點關注軌道交通的結構和乘員安全,實現對軌道車輛全生命周期的監測;學科定位于“安全、節能、環保”,并且以“產、學、研”結合作為協同創新的手段,以團隊建設和平臺建設為發展的基礎,以國際化合作、卓越人才培養、重大科研項目為主要推動力,主動配合上海市以及國家科技部的創新體系發展思路,為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世界高速鐵路發展概論》這門課就是針對十多年來我國高速鐵路蓬勃發展的大環境,為拓寬同濟大學學子的知識面,了解世界各國高速鐵路的發展歷程,同時引導學生從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等多角度綜合評估高速鐵路發展所帶來的影響,更好地將當前國家倡議(“一帶一路”)與學生所學專業(如車輛工程、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緊密結合,增強學生學習后續專業知識的興趣。本課程擬在介紹高速鐵路有關基本知識、相關背景的基礎上,結合非軌道交通專業學生教育的特點,從車輛工程、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等跨學科的角度進行教學,為學生開啟更廣闊的專業聯系創造條件。
二、課程特點
世界上絕大部分發達國家都擁有高速鐵路系統,并且已形成了一定的網絡,例如德國、英國、法國的高速鐵路。《世界高速鐵路概論》課程就從各國高速鐵路的牽引系統、制動系統、傳動系統、座位分布等方面對它們進行了介紹。該課程特點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1.通識型課程。本課程面向所有專業的學生開設,力求對學生進行軌道交通系統方面的知識普及、讓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基礎的專業知識。對于非本專業的同學,本課程的學習能幫助他們對高速鐵路的知識有個全面的認識,著重掌握相關的基本知識;對于本專業的同學,本課程對其在車輛設計制造過程中全局考慮車輛各系統間的兼容性有所助益,在進行專業課程學習之前,將本課程作為先導式課程極具必要性。2.專業跨度大。一方面軌道交通車輛本身就融合了機械、電氣、力學等學科知識,另一方面我們既需要保證乘員的安全性又需要不斷提升列車的平穩性、舒適性,足見這是一個綜合了眾多學科的大系統,“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仍舊面臨著諸多難題與挑戰。3.種類眾多且關聯性強。各國擁有不同的鐵路系統,不同的鐵路系統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為了使學生能深入了解各高速鐵路之間的差異及特點,本課程根據不同系統分章節對各國高速鐵路的特征及各個模塊進行闡述,每個系統之間具有相似的原理及功能,以便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三、課程教學難點
《世界高速鐵路概論》涉及眾多學科知識,對任課教師所積累的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有較高的要求,同時考驗著任課教師的專業知識駕馭能力[1]。此課程作為軌道交通車輛的先導式課程,主要存在以下的教學難點。第一,課程把控要求高,教學效果把控難度較大。本課程的開設初衷是幫助軌道交通專業的同學、對此專業感興趣的同學更深入地了解世界高速鐵路的發展現狀、列車牽引及制動原理、軌道車輛的結構安全及穩定性等方面的知識。然而學生該掌握到何種程度以及如何考查學生真實的學習效果這是教學工作的一大難點。對于本專業的同學,本課程對其在車輛設計制造過程中全局考慮車輛各系統間的兼容性有所助益;對于非本專業的同學,本課程的學習能幫助他們對高速鐵路的知識有個全面的認識,著重掌握相關的基本知識。第二,教學方法單一,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程知識點較為瑣碎繁雜,多為圖表呈現,內容陳列較為枯燥,僅靠單一的課堂PPT展示難以時刻抓住學生注意力從而保證教學質量。因此,將線上學習、開展講座、工廠實地參觀等教學方式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多維度地向學生展示高速鐵路的相關知識,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高效地促進學生對知識更好更快地吸收。
四、教學模式改革
面對“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新形勢、新挑戰、新征程,要秉承“以人才培養為核心”的教育理念,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切實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堅持“人才強校”戰略的中心地位不動搖,具體對策如下。第一,探索信息化與教學融合新途徑,助力教學創新與質量保障。全面推廣“課堂+在線”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利用MOOCs平臺研發“全方位、立體式、智慧型”教學信息化服務平臺,力求實現課程全“翻轉”,使學生學習時間更加靈活,對于疑難問題能夠反復觀看視頻。第二,構建科學有效的第二課堂教育、培養與評價體系,協同第一課堂全面服務學生成長成才。定期邀請軌道交通車輛有關的專家學者做專題講座,從分享工程實踐直接經驗的角度讓學生對軌道車輛的知識有個更直觀真切的認識,對于學生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明白軌道車輛專業的教學目標以及意義大有裨益。第三,推進實施“以賽促建”的教學模式。課堂的教學難以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和快速的鞏固知識,需要大力支持學生參加課外競賽活動,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不斷開拓學生的視野,進而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學生參加飛思卡爾杯智能車大賽、浩亭杯創新競賽等學科競賽,個人的學習熱情和能力在競賽中得以提高。第四,重構“以學為中心”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推動教學從“教”向“學”轉變。強化“評價→反饋→改進”不斷迭代的閉環質量保障體系,有效保證了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圍繞學科、課程、專業實踐、課程實踐等環節,制定質量保障的評價體系以及實施辦法,確定包含“學科專業知識與技能”、“高級思維能力”、“人文價值觀”、“工作與事業準備”、“個人發展”等維度的教學目標。
五、總結與展望
全球科技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高等教育領域的發展因著不斷地互動合作與創新升級,并迅速走向國際化、信息化和數字化。筆者通過自身幾年來對于《世界高速鐵路概論》這門課程的教學實踐,提出了“課堂+線上”、開展工廠見習、實際動手操作等教學改進方法,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世界高速鐵路的現狀以及各國高速鐵路的技術特點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成.面向軌道交通工科研究生的彈性力學教改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38):79-80+110.
[2]陜耀,周順華,劉建國,付龍龍.《城市軌道交通設備系統》課程教學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7,(17):173-174.
[3]張曉玲.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人才需求調查分析與培養改革[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0,(12):12-14.
作者:周和超 徐世洲 單位:
- 上一篇: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措施
- 下一篇:農村經濟發展制約因素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