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藥物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時間:2022-12-03 10:48:46
導語:水產藥物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水產藥物與使用技術》課程作為高職水產養殖技術專業核心課程,是現代學徒制學習中的核心課程之一,在教學模式上展開了相關改革探索:課程設計形成理論學習—公司崗前培訓—實踐鍛煉—總結提煉四個環節,教學方式上增加案例引入,考核方式由學校教師、企業師傅的多元評價方式,培養新型高技術技能和創新創業人才。
我院(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于2015年實行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確立了校企合作雙主體育人,學校理論學習-企業生實訓三次循環提升的人才培養方案與相關課程體系;經過三年實踐,畢業生對教學滿意度高,就業率、就業滿意度及創業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水產藥物與使用技術》課程作為高職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是現代學徒制學習中的核心技能之一。水產藥物是我國現階段防治水生動物病害最直接、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水產養殖技術專業人員掌握一定的水產藥物學知識和技能是水產養殖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在教學中必須科學構建課程知識體系,堅持既教書又育人的原則,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用藥的理念,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理論聯系實踐,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水產養殖產業轉型升級和行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高素質“三農”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基于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教學實施的背景下,探討《水產藥物與使用技術》課程的改革實踐,為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及水產藥物課程的教學改革累積實踐經驗。
一、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改革
《水產藥物與使用技術》作為水產養殖技術專業核心課程,結合學徒制教學改革,以“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水產一線創新創業型人才”為課程建設和改革的突破口,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教學模式下,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實施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和改革,課程設計形成理論學習—公司崗前培訓—實踐鍛煉—總結提升四個環節進行:3-4月為期6周42學時在校內理論學習,之后為期1周企業培訓環節,4-7月為期11周的企業學徒學習,9-12月16學時總結提升。(一)在校理論學習,加入新型案例。理論教學時間為二年級下期1-6周,42學時,之前三學期學生已學習魚的解剖生理、水產微生物、水環境化學、水生生物學等專業基礎課程,具備相關基礎知識,進行理論課程集中排課,進行水產藥物的理論教學,引導學生對基本的藥效、藥動學進行分析,強調安全用藥原則,對常用藥物的原理、有效成分在課堂上進行拆解分析,強調記憶藥物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等,在接下來的學徒學習環節中能實踐問題用理論分析,做到不同案例不同環境的靈活用藥。在教學過程中,收集往年學徒學習中同學遇到的典型生產案例,引入典型性、代表性案例進行理論-實踐的分析,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相對傳統教學案例有很大不同:其一這些案例是學長收集,也就是接下來同學們可能會遇到的真實情況,與學生所處的現實生活中的信息相聯系,對學生來說馬上會走出學校,進入生產,走進行業,觸發了學生迫切進入社會的好奇心、興趣點,自然而然聚精會神的關注;其二這些案例是去年發生的,具有時效性,代表全國最新的養殖現狀,最新的養殖問題,而傳統教材上的案例也許是10年甚至20年前的生產案例,嚴重和現在的生產脫節;其三,結合信息化的發展,網絡自媒體、手機多媒體工具的普及,這些案例的展現形式不再是傳統單純的文字形式,而是加入了更多的圖片、視頻,更能真實的展現臨床情況,用視頻、圖片替代傳統的文字,信息量的深入化,上課形式的多樣化,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價值和意義,激發學習興趣與調動學習積極性。將實踐問題與當堂課的理論知識結合,用所學到的理論分析實踐案例,達到了很好的理論學習效果,同時也進行了學徒學習的學前教育。(二)企業培訓環節。經過學校理論學習后,進入實踐環節前需要一個銜接,也就是企業崗前一周的培訓,針對企業文化、管理規定、學徒學習崗位的基本工作流程以及業務能力培訓;目前我校學徒制合作企業共計六個,每個公司的藥品名字、作用原理、使用方法都存在部分差距,每個同學所接觸實踐的養殖地區、品種都不同,進入實踐前都需要每個公司進行單獨的系統培訓。此環節中,企業培訓往往結合了自己對新入職員工、實習生的培訓工作,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的專業人才,其中不乏本科名校學生,作為二年級學生,專業背景沒有別人強,但集體榮譽感會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學習,比在學校能夠見到和學到更多。(三)實踐階段。經過一周的培訓銜接,接下來進入為期11周學徒學習實踐階段,崗位為合作企業的動保崗位,魚病診斷、漁藥使用。企業推薦符合要求的師傅指導學徒(學生),需要師傅品行端正,工作技能突出等要求,具體參照我校《校內指導教師、企業帶徒師傅選拔與管理辦法》。在漁藥店師傅的指導下,進行水產藥物使用的學徒實踐鍛煉,同時校內教師對學生的專業、心理問題通過電話、網絡媒體進行輔導,校內老師、校外師傅進行“雙師”指導,在確保學生的安全前提下進行水產藥物使用的實踐鍛煉。鍛煉期間,結合水產藥物課程給學生相應的任務,這些任務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對生產實踐進行理論思考,比如生產案例的收集與總結,要求學生遇到典型生產案例的時候,按照魚類流行病學調查的基本格式進行文字、圖片、視頻的收集,對用藥原因進行提煉分析,用藥后效果跟蹤回訪記錄,形成教學案例,讓學生在實踐中聯系理論,做中學,也為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提供優質教學案例,輔助下一屆的理論教學。(四)總結提煉階段實踐鍛煉后,新學期對企業學徒學習階段進行16學時的總結,學生在課堂上分享之前提煉總結的案例以及實習收獲,教師引導思考總結,對學生的總結進行點評,修改完善。一個人的經歷有限,每個同學經歷都不同,一個人的收獲轉變成全班的收獲,案例共享,收獲共享,達到共同提升的教學目的。
二、考核方式改革
結合現代學徒制,水產藥物課程對考核方式有較大的改動:教學的四個環節分別考核打分:理論教學環節采用傳統考核方式:考勤、作業、實訓、閉卷考核,要求在實踐前掌握一定的理論基礎,用于分析實踐問題;企業培訓環節由企業培訓員靈活考核打分;跟崗實訓階段采用校外指導師傅(70%)加校內指導教師(30%)共同打分,具體打分細則參照實訓手冊,客觀體現學生整個學習的過程表現;提煉總結階段采用案例收獲總結報告、ppt制作的多元化考核方式,鼓勵學生做中學,自主總結思考。
三、結語
在四年時間內,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在我院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對教學滿意度、就業率、就業滿意度高,而且創業比例大幅提升,實踐證明水產養殖專業適合現代學徒制模式。水產藥物課程作為現代學徒制模式中的核心課程,在教學設計、教學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了大力度的改革。近年來各教育工作者對高職水產藥物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嘗試,提出需要增加該課程的實踐教學學時,適應行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如采用理實一體,在校內引進水產動物醫院門診,一邊實踐一邊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但依賴于學校有相應的實訓條件。學徒制整合社會企業硬件、師資資源,也得到企業和學生的充分認可,基于學徒制水產藥物課程改革模式有較好的可操作性和適用性。
參考文獻:
[1]李成偉,李月英,吳宏偉,etal..高職水產養殖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9(3):27-30.
[2]彭國瑞,王雪鵬.科學使用漁藥生產綠色水產品[J].山東畜牧獸醫,2009,30:54-56.
[3]廖長秀,韋健全,賴術.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導向的藥理學教學模式[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5):1010-1012.
[4]蔡雙虎,黃郁蔥,閆秀英,etal..水產藥物與藥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247:19-21.
作者:李成偉 李月英 吳宏偉 劉海燕 單位: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
- 上一篇:高校法學教學改革的挑戰及對策
- 下一篇: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