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質量測評探索與實踐
時間:2022-05-09 09:11:06
導語:教學質量測評探索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起,學生評教活動在高校逐步開展,在教學質量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高校已有的學生評教提供給教師的信息不夠具體、操作的針對性不強,未能充分發揮學生評價的作用。本文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對其進行課程的階段測評(調查),極具針對性的分析存在問題,為切實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奠定基礎。調查使用自填式問卷法,采取整群抽樣方法抽取了西南石油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2個教學班,于2017年9月開展課程教學質量的階段測評,運用SPSS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描述性的統計分析。被調查的179人中男性占51.4%,女性48.6%;文科占24%,理科占22.4%,工科占53.6%。
1“基礎”課教學質量的階段測評
1.1課堂教學質量階段測評指標體系的構建考察學生對單門課程具體章節教學的評價,課程教學質量評價中常用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技巧、教學態度、教學效果維度及其相應評價指標體系不能直接照搬,只能從學生主體視角出發結合實際進行遴選,且由于教學態度、教學效果類指標更適用于在教學過程結束后的綜合評價,因此本文設計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技巧2個維度共4個指標開展單門課程課堂教學質量的階段測評,其中教學內容類指標為:教學內容的正確性和前沿性、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的合理性,教學方法技巧類指標為:教學形式的多樣性、注重課堂互動和學生反應的情況。1.2課堂教學質量階段測評指標體系的應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目前通用的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發行,課程教學內容共分為九部分,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的分章教學質量評測情況如下:緒論(珍惜大學生活,開拓新的境界):第一,從各指標評價程度的頻數和百分比統計情況看,絕大多數大學生對各項評估指標表示肯定,對全部4項指標均有超過73%的學生給予了5分(最高分,下同)評價;其中對指標1和指標2給予5分評價的學生比率接近80%。第二,從各指標得分的均值統計情況看,也體現出學生評價的肯定性,各指標的均值(均值得分相同的情況下參考標準差進行排序,下同)由低到高排序依次是:指標1(均值4.74,標準差0.603)、指標2(均值4.69,標準差0.697)、指標3(均值4.69,標準差0.767)、指標4(均值4.62,標準差0.772),總體均值按百分制為93.7分,即學生對各指標的評價均為優秀,可見該項統計結果反映出學生對評估指標仍持有普遍肯定評價。第三,從統計結果的比較中可看出,總體上學生對各指標的認可程度,位居前列的是教學內容類指標,特別是教學內容的正確性、前沿性;其次是教學方法技巧類指標。第一章(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第一,從各指標評價程度的頻數和百分比統計情況看,絕大多數大學生對各項評估指標表示肯定,對全部4項指標均有超過74%的學生給予了5分評價;其中對指標1給予5分評價的學生比率超過80%。第二,從各指標得分的均值統計情況看,也體現出學生評價的肯定性,各指標的均值由低到高排序依次是:指標1(均值4.75,標準差0.547)、指標2(均值4.70,標準差0.661)、指標3(均值4.67,標準差0.669)、指標4(均值4.61,標準差0.773),總體均值按百分制為93.65分,即學生對各指標的評價均為優秀,可見該項統計結果反映出學生對評估指標仍持有普遍肯定評價。第三,從統計結果的比較中可看出,總體上學生對教學內容類指標的評價度更高,尤其是教學內容的正確性、前沿性。第二章(弘揚中國精神,共筑精神家園):第一,從各指標評價程度的頻數和百分比統計情況看,絕大多數大學生對各項評估指標表示肯定,對全部4項指標均有超過74%的學生給予了5分評價;其中對指標1給予5分評價的學生比率超過82%。第二,從各指標得分的均值統計情況看,也體現出學生評價的肯定性,各指標的均值由低到高排序依次是:指標1(均值4.79,標準差0.485)、指標2(均值4.70,標準差0.587)、指標4(均值4.68,標準差0.707)、指標3(均值4.64,標準差0.700),總體均值按百分制為94.05分,即學生對各指標的評價均很優秀,可見該項統計結果反映出學生對評估指標仍持有普遍肯定評價。第三,從統計結果的比較中可看出,總體上學生對教學內容類指標的認可度更高,尤其是教學內容的正確性、前沿性,教學互動與學生反映的評價比較前兩章也有所提高。第三章(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第一,從各指標評價程度的頻數和百分比統計情況看,絕大多數大學生對各項評估指標表示肯定,對全部4項指標均有超過77%的學生給予了5分評價;其中對指標1給予5分評價的學生比率超過80%。第二,從各指標得分的均值統計情況看,也體現出學生評價的肯定性,各指標的均值由低到高排序依次是:指標1(均值4.77,標準差0.509)、指標3(均值4.73,標準差0.625)、指標2(均值4.71,標準差0.594)、指標4(均值4.69,標準差0.664),總體均值按百分制為94.5分,即學生對各指標的評價均很優秀,可見該項統計結果反映出學生對評估指標仍持有普遍肯定評價。第三,從統計結果的比較中可看出,總體上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正確性、前沿性更高,而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在本部分的評價也有顯著提升。第四章(注重道德傳承,加強道德實踐):第一,從各指標評價程度的頻數和百分比統計情況看,絕大多數大學生對各項評估指標表示肯定,對全部4項指標均有超過74.5%的學生給予了5分評價;其中對指標1、指標2給予5分評價的學生比率均占85%左右。第二,從各指標得分的均值統計情況看,也體現出學生評價的肯定性,各指標的均值由低到高排序依次是:指標1(均值4.77,標準差0.509)、指標2(均值4.75,標準差0.547)、指標3(均值4.67,標準差0.669)、指標4(均值4.65,標準差0.722),總體均值按百分制為94.2分,即學生對各指標的評價均很優秀,可見該項統計結果反映出學生對評估指標仍持有普遍肯定評價。第三,從統計結果的比較中可看出,總體上學生對教學內容類指標的評價更高,而教學方法技巧類指標的評價相對稍低。第五章(遵守道德規范,錘煉高尚品格):第一,從各指標評價程度的頻數和百分比統計情況看,絕大多數大學生對各項評估指標表示肯定,對4項指標給予了5分評價的學生比率均占78.5%左右。第二,從各指標得分的均值統計情況看,也體現出學生評價的肯定性,各指標的均值由低到高排序依次是:指標1(均值4.76,標準差0.512)、指標2(均值4.72,標準差0.561)、指標4(均值4.68,標準差0.699)、指標3(均值4.67,標準差0.701),總體均值按百分制為94.15分,即學生對各指標的評價均很優秀,可見該項統計結果反映出學生對評估指標仍持有普遍肯定評價。第三,從統計結果的比較中可看出,總體上學生對教學內容類指標的評價更高,特別是教學內容的正確性、前沿性;而教學方法技巧類指標的評價相對稍低。第六章(學習憲法法律,建設法治體系):第一,從各指標評價程度的頻數和百分比統計情況看,絕大多數大學生對各項評估指標表示肯定,對4項指標給予了5分評價的學生比率均占79.5%左右。第二,從各指標得分的均值統計情況看,也體現出學生評價的肯定性,各指標的均值由低到高排序依次是:指標1(均值4.79,標準差0.462)、指標2(均值4.75,標準差0.528)、指標3(均值4.73,標準差0.643)、指標4(均值4.68,標準差0.692),總體均值按百分制為94.75分,即學生對各指標的評價均很優秀,可見該項統計結果反映出學生對評估指標仍持有普遍肯定評價。第三,從統計結果的比較中可看出,總體上學生對教學互動與學生反映的評價相對稍低。第七章(樹立法治觀念,尊重法律權威):第一,從各指標評價程度的頻數和百分比統計情況看,絕大多數大學生對各項評估指標表示肯定,對4項指標給予了5分評價的學生比率均超過78%。第二,從各指標得分的均值統計情況看,也體現出學生評價的肯定性,各指標的均值由低到高排序依次是:指標1(均值4.80,標準差0.463)、指標2(均值4.77,標準差0.528)、指標4(均值4.67,標準差0.733)、指標3(均值4.66,標準差0.758),總體均值按百分制為94.5分,即學生對各指標的評價均很優秀,可見該項統計結果反映出學生對評估指標仍持有普遍肯定評價。第三,從統計結果的比較中可看出,總體上學生對教學內容類指標的評價更高,而教學方法技巧類指標的評價相對稍低。第八章(行使法律權利,履行法律義務):第一,從各指標評價程度的頻數和百分比統計情況看,絕大多數大學生對各項評估指標表示肯定,對4項指標給予了5分評價的學生比率均超過74%。第二,從各指標得分的均值統計情況看,也體現出學生評價的肯定性,各指標均值由低到高排序依次是:指標1(均值4.83,標準差0.403)、指標2(均值4.75,標準差0.536)、指標3(均值4.70,標準差0.676)、指標4(均值4.64,標準差0.723),總體均值按百分制為94.6分,即學生對各指標的評價均很優秀,可見該項統計結果反映出學生對評估指標仍持有普遍肯定評價。第三,從統計結果的比較中可看出,總體上學生對教學內容類指標的評價更高,特別是教學內容的正確性、前沿性;而對教學方法技巧類指標的評價相對稍低,尤其是教學互動與學生反映。
2結論與思考
第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各章節單項評價均為優秀,單項評價平均分為4.71。其中單項最高分為第六章,為4.74分;最低分為緒論,亦有4.665。第二,任課教師需著力提升本課程初階段的教學質量。綜合分析可知:各章評價分值由高到低分別為:第六章(4.74)、第八章(4.73)、第三章(4.725)、第七章(4.725)、)第四章(4.71)、第五章(4.706)、第二章(4.703)、第一章(4.683)、緒論(4.665);結合課程內容進行研究,第六、七、八章的評價分值均為4.73%左右,可見對學生對法律部分的評價較高,而對緒論和第一章的評價相對稍低,任課教師需著力加強前兩章節的教學工作,努力在課程開始階段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第三,針對各章單項評價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改進教學工作,首要的是要加強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課堂互動,其次是要使用更為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本文旨在考察學生對“基礎”課特定教學班具體章節的教學評價,從學生主體視角出發,設計符合階段測評要求的指標體系,雖測評內容不多,但其思路和方式有進一步推廣的價值,測評結果對任課教師確立今后課程教學改革工作的重點亦具一定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葉榮國,錢廣榮.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評價的“虛”與“實”[J].思想政治教育導刊,2017(1).
[2]陳明學,鄭鋒.發展性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創新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7(5).
[3]張莉.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研究——以H學校為例[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7(2).
作者:楊世箐 李飛 單位:西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全民健身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 下一篇:茶葉電子商務創新創業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