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產管理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10-19 10:37:35
導語:國有資產管理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資產評估專業建設在我校處于探索階段,新的課程與人才培養會遇到困惑與挑戰,在提出解決措施的同時,應配合多元手段進行教學與課程改革。而現代社會需要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構架必須圍繞知識運用、問題解決、能力創新進行設置[1],國有資產管理的課程也應以此為目標,綜合分析問題與對策。
1國有資產管理課程概述
1.1課程性質與主要內容。《國有資產管理》是資產評估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課程以掌握國有資產管理理論與實務為專業培養目標,通過多層次的教學內容設置,讓學生掌握國有資產管理的基礎理論知識,同時運用案例教學充實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國有資產管理現狀和代表性問題的理解,通過多元化的教學設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最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1.2課程的人才培養目標。雖然企業價值評估、無形資產評估等業務在資產評估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國有資產評估仍是資產評估中的核心內容,因此《國有資產管理》依然是資產評估專業的必修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程,必須著力提升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為國有資產評估這一重要評估業務服務。同時,結合學校應用型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通過案例教學、實踐環節等要素強化學習效果,全面提升學生專業素養。
2課程建設的主要問題
專業必修課的良好建設在整個專業建設中具有基礎地位,為了實現該課程的人才培養目標,必須全面提升該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效果。但結合實際教學工作的現狀,發現以下幾個典型的問題,也是目前該課程建設過程中的主要瓶頸。2.1課程理論化程度高。國有資產管理的課程內容中,大部分具有顯著的“純理論化”特征,充斥著大量的文字,概念的解讀同樣停留在理論層面。課程內容的另一個特點是較為“上層”,常與“社會主義制度”、“國有經濟”等關鍵詞相關聯,略顯乏味,學生往往提不起興趣,若只是照本宣科,教學效果必然大打折扣。2.2缺乏實際應用性。包含投資、經營、收益、評價管理等內容,但是教材本身只限于理論的介紹,缺乏現實性與應用性,使得學生缺乏學習動力,且理論若總是脫離應用,也無法真正被學生接受。另外,教材缺乏案例,在較難理解的知識內容授課中,不能給學生具象化的實際應用參考,也缺乏對學生深入研討的方向引導,仍是僵化于理論或文字的表層,無法實現活學活用。2.3教材選擇空間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學者認為,“在選用教材上,專業課程教材的優秀教材比例分別達到85%以上,才能更加有效地滿足當前人才培養質量的需求”[2]。教材應盡量滿足省部級以上獲獎或者規劃教材的條件,但目前《國有資產管理》教材的選擇空間較小,符合要求的已出版教材不多,且都存在一些瑕疵。在此前的授課過程中發現,部分數據及其推斷的結論已不符合現狀,對學生容易產生誤導。例如“第三產業發展滯后”這一觀點,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在2015年已超過第二產業,說明此觀點具有時滯性。另外,教材中的數據分析、論據支撐、案例應用等內容較少,不能滿足部分教學需要。
3教學改革對策與建議
針對當前課程建設中的問題與瓶頸,結合實際教學體驗與經驗總結,可從以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從而實現“夯實理論基礎,提升應用能力”的綜合目標。3.1增強授課趣味性,提升吸引力。3.1.1突出講授內容趣味性。面對概念較枯燥的章節與內容,可通過深入挖掘其內在“故事性”的方式,靈活地解讀相關概念,提高趣味性。例如,我國國有資產形成的途徑是第一章的重難點,當中包含“沒收官僚資本,改造民族資本,建立國營企業”。若純粹從概念出發,則顯得枯燥乏味,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若針對這種與歷史演變緊密關聯的知識點,深入挖掘概念之后的背景、故事,則可突出其趣味性。關于官僚資本,可從著名的“蔣宋孔陳四大家族”尋找突破口。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新中國的成立,國家沒收國民黨政府及“四大家族”的資本,為恢復國民經濟,以及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奠定了基礎。民間道“蔣家的天下陳家的黨,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財”,通過介紹這其中蘊含的國有資產資源,可加深學生的理解。3.1.2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素材。多元化的教學素材運用,是提升學生興趣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可靈活地融入視頻、圖片、音樂、故事案例等素材,一方面可獲取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將知識點具象化,寓教于樂的方式可大大增強教學效果[3]。例如,大型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中有大量關于央企建設和國資運營成就的介紹,在課程相關章節的講授中插入視頻的播放,可讓學生充分體會部分國資運營的直接方式與成果。3.2將理論延伸至實際應用,激發學生探究潛能。3.2.1關注課程相關熱點專題國有資產的重點關注對象是經營性國有資產,尤其是在國有企業或相關部門中進行運營的部分,因此,關于國企管理等專題的研究是本課程必須重視的部分,應在講授國有資產管理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將理論延伸至實際領域,增強現實性,同時結合課內實踐等應用環節,提高學生實際應用水平。在國企管理中,國企改革是貫穿始終的重點,核心內容包括政策解讀、重點行業改革進展、時政專題等方面。因此,可根據每學年相關時事、政策等內容的變化,設置不同的專題供學生自行研究,以此形成第一個課內實踐環節。例如,央企發展與“一帶一路”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新國企改革十大試點中,“混改”是重點內容之一;電力行業等的改革是國企改革道路上的重要突破等。在此課內實踐中,目的是使學生充分關注國有資產管理的學科前沿與熱點專題,結合理論進行研討,激發探究潛能,從而鍛煉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并提升學生團隊管理與協作能力。在國有資產管理專題研究的基礎上,課程可設置的第二個課內實踐環節是報告展示。公開報告或展示,是大學生必須培養和提高的素質之一,通過這一環節,不僅盤活了課程內容,從教師講轉化為學生講,增強課堂互動性,還可督促學生鍛煉相關素質,契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3.2.2結合案例庫,深化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與應用。案例分析是幫助學生理解課程難點的有效方式之一。國有資產管理課程理論化程度高,部分概念較難理解,但目前的教材中缺少相應案例,因此,教改過程中應注重案例庫的積累與建設,不僅能直接應用于教學,也可服務于專業案例庫建設、教材編寫等相關工作。較為典型的需求之一體現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教學中,此為課程重難點,但書中只介紹了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原則、方式,停留于理論表層的講解缺乏現實性,使得學生無法建立具象化的概念與體系。而通過查閱更多資料,可選取案例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通過自我研習與總結,掌握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內容,為之后的關于國有資產經營、國企改革的學習打下基礎。另外,在建設案例庫方面,校企合作是有效的途徑之一,可通過企業積累實際應用的經驗,拓展學生視野。3.3完善教材建設。在可供選擇的教材有限的情況下,可通過教學過程中的不斷積累,收集符合本校專業與學生特點的素材,在更多有經驗的前輩的指導與監督下,編制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將學校的定位、教師的專長、學生的特征有機結合起來,打造具有高度適用性、符合各方需求的精品教材。教材方面的建設應同時滿足幾個基本特性:3.3.1適用性。不僅是指教材與專業課程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相匹配,還要適合學生群體這一直接使用者。一方面,一本合適的教材能夠有效地引導授課教師設計教學內容與要求,把控教學節奏,總體提升教學質量;另一方面,適用度高的教材能夠促進學生更好、更深入地理解、鉆研,總體提高學習效果。3.3.2前沿性。教材必須滿足前沿性的要求,通常要選用三年內出版的教材,從而保證其理論與內容與最新變動保持同步,不與時代脫節。在自編教材的過程中,更要注重最新資料與數據的收集,為學生提供與時俱進的知識與講解。3.3.3應用性。這與前文論述的案例庫有一定的相關性,在應用型教育中,十分注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提升,教材的內容應設置合理的案例分析、討論題等,引導學生進行自習或小組討論,通過實際應用將理論升華。尤其在理論性較高的課程中,提升教材的應用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結合課內實踐環節,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全面提高教學效果。
4結語
面對資產評估專業《國有資產管理》課程遇到的主要問題,必須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革對策:通過獲取學生的注意力,增強教學效果;引導學生關注熱點、自主學習,結合課內實踐等方式形成監督、反饋機制,提升應用型學科建設效果;積極建設案例庫,拓展校企合作,結合本校專業與學生特點,打造符合各方需求的精品教材等。教學課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確定合理的綜合目標,穩步推進具體工作,才能將教改落實到位,為資產評估專業的整體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車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中文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文學教育(上),2018(06):69-71.
[2]高玲玲.高校市場營銷教學中翻轉課堂模式教改研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8(05):91.
[3]王艷秋.創新創業背景下應用型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09):271-272.
作者:林愫 單位: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 上一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
- 下一篇:建筑結構設計優化方法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