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案例教學理念研究
時間:2022-07-20 03:32:20
導語:思想政治案例教學理念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案例教學法發端于19世紀二三十年代,是哈佛商學院基于商業管理而創設的旨在激發和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一種非傳統教學模式,80年代開始其被廣泛運用于美國的教育教學場域中并受到重視,國內教育界對它的探討和重視則更晚。對于案例教學法,多數學者比較認同“案例教學是高等學校社會科學某些科類的專業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方法。即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一系列案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使學生掌握有關的專業技能、知識和理論”。[1]根據此觀點,筆者認為高中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是在教師的精心安排和啟發下,基于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借助案例教學幫助學生分析案例并習得課程知識,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在高中課堂教學中引入案例,能夠避免學生直接接觸抽象的概念、范式,現實、典型的案例能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積極參與者。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的學理基礎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代表皮亞杰認為人的認知結構是在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通過同化和順應來實現二者之間的平衡,從而達到個人內部圖式變化的目的。[2]鄭金洲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將學生的學習分為沖突、建構和應用等三個階段,也就是說,思想政治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通過問題情境的巧妙創設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主動回憶以往的知識經驗,而且積極借助有效的思維策略對沖突引發的新問題進行分析與探索,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通過遷移性的練習建構新的認知結構,獲得知識鞏固與優化應用的效果,從而幫助學生實現沖突過程的同化和順應,以求得學生知識增長和積累問題解決經驗的最優目標,教會學生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系統認知內部世界和外部世界。(2)發現學習理論。發現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布魯納認為,“如果我們要展望對學校來說什么是特別重要的問題,我們就得問怎樣訓練幾代兒童去發現問題,去尋找問題”。[3]換句話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課堂知識,避免純粹地灌輸教材知識。教師作為腳手架,應該幫助學生創設一種積極探索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在沒有現成知識的前提下,超越案例本身所蘊含的現象信息以發現并習得本質知識,促進學生智慧和認知的生長。思想政治課程案例教學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對一些有典型性、啟發性的案例的分析討論和學結,了解有關思想政治課程知識方面的內容,教會學生通過真實的案例發現潛藏于其中的學科教材知識和經驗。(3)心理發展理論。維果茨基認為兒童心理發展分為“現有發展水平”和“最近發展區”,前者指一定的已經完成的兒童發展周期的結果和由它而形成的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后者意指兒童“正在形成、正在成熟和正在發展的過程”。[4]高中正是學生心理發展和思維迸發的關鍵階段,高中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水平趨向相對成熟,他們有著強烈的學習效能感和成就感,同時他們也有一定的合作探究意識和主動獲取知識能力。所以,學生更樂于接受案例教學這種交互式的學習模式,他們期待問題解決超越自己現有知識水平,獲得新知識和新經驗。根據維果斯基的心理發展理論,實現學生的心理從低水平向高水平循序漸進的積極發展,需要教師選擇適合教育對象和自身發展的教學方法。思想政治案例教學作為一種問題導向型、具有啟發性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和總結,培養他們的學習責任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利用在自身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獲得新經驗的生成,構建替代性經驗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綜合實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遷移能力,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達到促進學生心理取向高水平發展的終極目標。
三、高中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的課堂實施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生命力在于理論聯系實際,恰恰案例教學法是一種理論知識聯系生活實際的教學方法。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實踐中要求教師適當采用案例教學法,變換不同的呈現方式把新鮮的生活案例展示于學生,使教材內容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掌握,不斷激發學生的內在驅動力,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和主動性,為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上有效實施案例教學提供有力保證。第一,精準把握教學目標。新課改要求高中思想政治任課教師應以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關于三維課程目標的規定為基準,經過研究教材內容和了解學生實際,科學設定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思想政治科)任教師明確教學目標是選擇案例的憑據,是順利進行案例教學的前提,同時也是評價案例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因此教師授課前必須從三個維度來制定教學目標,并且根據具體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嚴謹有序教學環節,即要求老師全面考慮到學生學習教材知識當前的學習能力水平,充分認識到學生通過案例學習應達到的知識與技能水平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改變。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法教學,正好順應了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也促進了學生的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第二,精心選擇合理案例。選擇合理的案例是實施高中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的充分必要條件,亦是衡量案例教學效果的價值尺度。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師通過實施案例教學,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案例討論中,既提升了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智力技能,也培養了他們積極的社會需要的思想道德觀念。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選擇一個好的案例可使課堂討論圍繞真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這樣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感并在思想上認同理論教學,從而使學生循序漸進地內化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并且作出社會期待的正確行為。第三,有效把握教學節奏。把握上課節奏是區分灌輸式教學與互動式教學的重要標志,首先,教師在課堂實踐時要給予學生適當的等待時間,讓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有一個思維加工的過程,讓他們積極思維,搜索知識,這樣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學習共同體中得到共同發展。其次,教師在教學進程中要提出富有層次的問題,這是落實因材施教原則的有效措施。這樣既能讓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能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夯實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向著更高水平發展。案例教學是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良性互動過程,只有思想政治任課教師將各個教學環節一環扣一環地啟發引導,漸進式地推進課堂教學,才能有效地推進案例教學的深入發展。
總之,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要踐行以人為本的現代化教學理念,在實施課堂案例教學進程中既要把學生看作完整而又獨特的生命個體,又要把學生看作能夠自主參與課堂學習的受教育者,始終將學生置于一切教育教學活動主體地位,以學生的成長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學生自覺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設計理念而展開。
參考文獻:
[1]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7.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翟雪梅.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性培養的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
[4]余震球.維果斯基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02.
作者:王華 單位:延安大學政法學院
- 上一篇:生物教學促進學生樂學研究
- 下一篇:中學田徑新教學理念研究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