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教學理念創新分析
時間:2022-06-18 10:51:13
導語:民族舞蹈教學理念創新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民族舞是一種具有強烈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是民族情感表達的重要媒介。好的舞蹈教學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民族舞的理解和認知,而且可以傳承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本文就目前民族歌舞團存在的教學問題進行探討,來闡述新時期民族舞蹈教學創新的重要性。
關鍵詞:民族舞;情感表達;教學創新
一、引言
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其中包括了五十六個民族,人口基數大且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文化中每一個民族因為不同的文化背景都產生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習俗和生活習慣。民族舞蹈又被稱作“土風舞”“民俗舞蹈”,就是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因此,民族舞蹈就具有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如禮儀性舞蹈、祭祀舞、自娛性舞蹈等都是民族舞蹈的表現形式。民族舞蹈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其以強烈的肢體形式傳達了這一區域,這一民族的思想情感,風俗面貌,審美情趣,更是各民族向心力的重要體現。而目前我國的民族舞蹈教學工作還是一個薄弱環節,民族歌舞團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只是邊緣性質的教學,學生非但學不到真正的舞蹈,而且會有害于學生的舞蹈興趣的培養。所以,民族舞蹈的教學形式需要緊跟時代,推陳出新。本文就此問題進行分析交流,希望可以討論出解決辦法。
二、民族舞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任何的文化形式都離不開創新,沒有創新就談不上發展。民族舞蹈的教學也一樣需要對形式和內容進行革新,更好地應對挑戰。雖然我國很多都相繼開設了舞蹈課程,但大部分都是街舞、鬼步舞等現代舞。給民族舞蹈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使得教學工作舉步維艱。(一)邊緣化的零散民族舞蹈教學模式是一大難題。目前的舞蹈課都是以選修形式進行的,且舞蹈課的教學內容都是以街舞、鬼步舞等現代舞為主的,民族舞的教學卻鮮有學校涉及。民族舞早被選為舞蹈課程,但其教學工作卻不容樂觀,無論是在課程的設置上還是在教材的選擇上都有很大的缺陷,需要很長時間的革新才能有所改善。在課程設置上多以邊緣形式的零散教學為主,雖然開設了舞蹈課程,但是教學設施卻非常有限,許多學生在進入之前從未接觸過舞蹈,更沒有進行過專業的舞蹈基礎訓練,水平良莠不齊。教學工作很難展開,往往初期的舞蹈教學就變成了純粹的形體訓練課,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訓練學生的舞蹈基本功,這樣舞蹈教學課程進行的就十分緩慢,加之課程安排次數少,就更難培養優秀的舞蹈素養。所以索性把舞蹈課程改成了舞蹈鑒賞,缺乏肢體的實踐訓練。(二)民族舞蹈教學模式單一,內容過于單調。我國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且群體大雜居,小聚居的生活習慣促使每個民族都將衍生出具有獨特風格的舞蹈形式,例如:傣族舞蹈、蒙古舞蹈、祭孔樂舞、新疆舞蹈、秧歌舞、朝族舞蹈、苗族舞蹈、壯族舞蹈等。但是,由于師資力量薄弱,教學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民族舞蹈的教學走上了模式單一,內容單調的道路,制約著舞蹈教育的發展,沒有辦法滿足學生的求知要求。往往學生只是接觸一些舞蹈的皮毛,舞蹈的理解不夠透徹,學而不精,嚴重影響了舞蹈教育的初衷。(三)新時期民族舞蹈教學忽視了民族情感的培養。一個民族的舞蹈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漸產生的,他表達了豐富而真摯的民族情感,只有對本民族的文化習俗,生活習慣以及情感表達形式有所了解之后才能更好地跳出優秀的舞蹈。肢體動作的變化是對情感積累的表達,是表達的手段之一,感情則是需要表達的內容,只有動作與情感的水乳交融才能演繹出動人心弦的舞蹈,這也是民族舞蹈的核心。如果只是單純的肢體表達,機械式的動作重復,沒有結合民族特色,就無法產生真正的舞蹈魅力,使舞蹈失去靈魂。舉一些例子,如:在傣族的孔雀舞中需要以舒展的動作,放松的表情以及柔美眼神配以舒緩的音樂來體現出孔雀優雅之姿,美麗之態;蒙古舞則與之不同,表現的是蒙古人熱情豪爽的性格特點,熱切的眼神交流,夸張的肢體動作,明朗的快節奏音樂都是蒙古舞獨具的特色;在藏族舞蹈中則表達的是對生命的敬畏,所以藏族舞多是嚴謹的動作標準,表情肅穆,有強烈的神秘感。但是在實際的教學課程中,老師大多只注重學生的肢體動作是否規范,而忽略了對學生民族情感的培養,學生不會去運用自己的眼神、面部表情和情感表達,重技不重情。學生往往在舞蹈表演中缺乏情感交流,甚至是無情感表達。(四)新時期民族舞蹈課程設置不合理,缺乏創新。目前,開展的民族舞蹈教學課程在設置上存在著很多不合理,首先是將舞蹈課設置成選修課,而且課程次數很少,可能學生一兩周才能上到一節舞蹈課,完全沒有重視舞蹈課的重要性。眾所周知,當前的學生體質呈現出下滑的趨勢,每年都有大量的學生因為不良作息和缺乏鍛煉而猝死,這是教育界的悲哀。學習民族舞不僅可以領略各民族的風土人情,而且可以保持身材,提高身體素質。課程設置的不合理導致學生對舞蹈的粗淺認識,無法學到精髓。目前我國的舞蹈發展水平良莠不齊,重視舞蹈課程的則建立了自己的專業舞蹈團隊,每年會有不少的優秀作品問世;而有的則是把這些課程當做是一種差事,只為應付臨時的演出,只會照搬照抄,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創作。
民族舞蹈的創新就極具現實意義,促進了民族文化的發展,增強文化軟實力。在民族舞的課程教材編寫上,眾多的舞蹈家為我們開辟了道路,他們不斷地挖掘傳統民族舞蹈中優秀的營養成分,凝練舞蹈的動作,升華舞蹈的精神。(一)“情技結合”,相輔相成在傳統的舞蹈教學中老師大多將技巧放。在首位,把肢體動作教學作為課程重點,過分在乎“技”的培養。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有可能舞蹈技巧很嫻熟,技藝高超,但是無法把控情緒,未得精髓,不能將舞蹈的情感完整地表達出來。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民族差異明顯,所以“情”的表達多種多樣,配合以技巧就可以傳達出本民族的風貌習俗,情感特點,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組成了民族舞蹈。為此,在新時期,舞蹈老師的重點任務是將“情”與“技”結合教學,在傳授學生肢體技巧的同時,為學生講解該民族的整體社會風貌,讓他們了解民族文化,甚至可以帶領學生實地采風,真實的感受當地的生活習慣、飲食起居。在對此有了自己的認識之后,舞蹈就會有靈魂,有自己的見解。(二)“民舞育人”,以舞為師。民族舞與現代舞最大的不同是,民族舞有很強的民族特點,其中蘊含著本民族的智慧結晶,是文化的獨特標志。這就意味著在民族舞的教學課堂上必須接觸本民族的文化,并受其熏陶。學生逐漸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榮譽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而在此基礎上又有利于民族舞蹈的認知,對學好民族舞蹈有積極地促進作用,二者互補提高。(三)“人才培養”,緊跟時代。任何一個時代都離不開人才的培養,舞蹈人才的培養也至關重要,而想要有更多的舞蹈人才就需要改革現下的教育機制,創新民族舞蹈教學的理念,首先,要緊跟時代,將新思路新內容加入到舞蹈教學中,并且舞蹈團隊要掌握民族文化發展歷程,推陳出新,新舊結合,真正理解民族舞蹈的內在核心。其次,可以對有潛力的學生進行挖掘,并對他們重點培養,這些將會是舞蹈人才的后續力量,是民族舞蹈的主力軍。而對于一般的學生來說,就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對每個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不同的基礎配以不同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整體提高,保證學生的教學質量。(四)“創新發展”,推陳出新。創新是藝術之魂,民族舞蹈教學必須在創新中發展,不僅在課堂上讓學生掌握基礎的舞蹈知識和技巧,還應該鼓勵學生去培養創新思維,在抓住舞蹈精髓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創新除了是形式上的新,也體現在風格的創新和融入現在民族文化新內容。民族風格是民族文化與智慧的結晶,是民族舞蹈的根,因此在民族舞蹈教學中,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新提供有利的條件,如在舞蹈訓練中,要吸收和借鑒多種舞蹈藝術優點,突破思維限制,發展和豐富舞蹈訓練。
四、結語
舞蹈團隊要注重國內外的舞蹈發展情況,加強交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確保我國舞蹈教育事業穩步前進的基礎上,更新舞蹈團隊建設,創新民族舞蹈教學理念。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完善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人才培養,保證民族舞蹈的教學質量,為民族舞蹈的持續發展提供不懈的動力。
【參考文獻】
[1]崔久友.淺談民族舞蹈發展創新意識[J].戲劇之家,2015(19):162.
[2]馬小雨.我國高校民族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8(5):97-99.
[3]潘東升,劉謨楠.新時期民族舞蹈教學理念創新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7):61.
作者:張煊梅 單位:湖北省民族歌舞團
- 上一篇:初中生物教學活力探討
- 下一篇:提高中職英語詞匯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