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究生外語教學模式探索

時間:2022-03-21 11:19:23

導語:醫學研究生外語教學模式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研究生外語教學模式探索

1傳統教學中課程實用性和教學問題的研究

局限性是傳統專業外語教學材料的首要問題。進入研究生階段的醫學生,學習任務從臨床訓練轉移到科研實驗室,需要將大量精力投入到相關科研領域的國內外文獻的調研上。多年來使用的傳統專業外語教材故步自封,教材內容與目前口腔醫學研究生教育的實際需要相差較遠,缺乏實用性和實時性[4],這樣的教材很難激起研究生的學習興趣。很多研究生反映在專業外語課上學到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基本用不上,直接限制了學生的發展。

其次,專業外語的傳統教學方式單一且程式化,多由教師對教材中出現的醫學專業單詞進行解釋后逐句的翻譯講解,不適合研究生的個體學習動機差異,不能激發個體學習欲望[4]。根據學習的構建主義理論,現行口腔醫學研究生的傳統外語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高層次專業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需要。這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研究生教育工作中“推進素質教育,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5]。

另一個問題是,教師的“核心能力”即同專業結構相關的教學理念、技能、態度和與學生互動交流的技巧,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缺乏足夠的重視[6]。課上向學生傳授了足夠的專業外語知識就是一位稱職的好老師,這個觀念在相當一部分教師中存在。據筆者的走訪和調查,這一問題也是導致研究生學習專業外語時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無法真正調動的原因之一。

2研究生專業外語課程中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

筆者于2013年5月先后向98名口腔醫學專業研究生分發專業外語學習需求調查問卷。調查期限內共收到98份反饋問卷,其中97份為有效調查問卷(有效率98.98%)。調查問卷中,每一項醫學專業外語學習需求程度均分為五等,其中1代表最不需要,2代表不需要,3代表一般需要,4代表需要,5代表最需要。在總計7項備選的專業外語學習需求中,國外專業進展前沿(4.433±0.895)、專業外語聽說(4.285±0.879)、英文文章撰寫(4.021±0.827)和專業外語實戰實踐模擬(4.565±0.875)的平均值超過了4,是需要開展或者最需要開展的教學內容。醫學外語文獻閱讀、專業外語詞匯、專業外語翻譯、分值分別為3.321±0.900、3.796±0.829、3.699±0.765。

根據這一調查結果,我課題組探索形成了符合學生需求的“??平滩?多元化現代教學方式-實際應用能力培養與考核”的新型專業外語教學模式,以求應用、示范和推廣。

2.1構建符合口腔醫學研究生需求的??平滩捏w系筆者聯絡了具有海外經歷的致力于口腔醫學專業教育的研究者,組建了研究生專業外語教學組,開專題討論會并認證,重新編寫了更具實用性的專業外語教材《口腔醫學基礎與進展》(basicsandadvancesinstomatologyscience)。該教材以口腔醫學五大主干學科將課程分為五個部分,各按12個學時進行,共60學時,包括口腔內科學基礎與進展《basicsandadvancesinendodontics,periodontitisandoralmedicine》,口腔頜面外科學基礎與進展《basicsandadvancesinoralandmaxillofacialsurgery》,口腔修復學基礎與進展《basicsandadvancesinprosthodontics》,口腔正畸學基礎與進展《basicsandadvancesinorthodontics》,口腔預防與兒童牙醫學基礎與進展《basicsandadvancesinpreventivedentistryandpediatricdentistry》,循序漸進的展開課程內容并重點進行專業外語的實踐訓練。

2.2建成多元化、合理、先進的教學方式研究生階段外語的學習要注重提高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7]。因此,本課題組摒棄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單一模式,在課程設計層面上把重點放在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整合與實施上。

通過整合學院各教研室外語教師資源,課題組定期集中舉行專題會議和示范教學,交流他們的想法和資源,使教師的“核心能力”概念化,規劃了各個專業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法和教學方式,準備了具體實施方案和細節。5個部分(各12學時)的外語教學法基本分布如下,可根據專業學科特點做適當調整,基準是至少采用3種教學法,且傳統講授方式不能超過1/3:傳統講授式教學即LBL2學時,主動討論式教學6學時(其中包括PBL[8]4學時,TBL[9]2學時),模擬式教學4學時(包括自學撰寫綜述2學時,多媒體課堂英語ppt匯報2學時)。整個授學過程結合賞識教學法。在二年級口腔醫學研究生中分上、下兩個學期完成,每學期30學時。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強調把學習設置到有意義的問題事件(criticalincidents/problems)中,學習者自主探索來解釋這些問題,從而學習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8,10]。授課教師首先根據授課的內容查閱相關資料,提供口腔專業外語臨床事件并設置問題,提前發給每位研究生。研究生課前分組對所提問題進行討論,預習教材和查找相關資料。課上授課教師引導各討論組互問互答,質疑補充,逐漸將問題事件解決,最后教師對學習重點作出小結,并進行教學評價(計入期末成績)和問卷調查。在英語情境中進行的整個教學過程,自然而然地增強了研究生專業外語口語及聽力的訓練過程,兼顧了教與學的專業知識的針對性,同時增加了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教學相長,寓教于樂。

以團隊協作為基礎的學習(TBL),是以教師講授和學習者團隊(team)協作討論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9],形式多樣。本課題組采用的形式為,課前對研究生進行組隊,每隊5~7人,教師提前發放授課內容預習材料,讓學生自學準備;課上進行iRAT課堂測驗、tRAT課堂測驗(選項被覆蓋的刮刮卡)和辯論式綜合應用練習,教師引導研究生學習團隊內和團隊間的討論和交流,促使學生自我總結以及深層次理解授課內容的內涵;課后進行教學評價(計入期末成績)和問卷調查。整個教學過程在英語語境中進行。

自學撰寫英文綜述。醫學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起步就是撰寫綜述。在專業外語的學習過程中,研究生可以接觸大量的國外相關研究領域的先進成果。利用這一特點,輔以教師的提點指導,醫學研究生在學習專業外語的同時自學進行英文綜述的撰寫,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專業外語水平以及歸納、分析和提煉的能力,有利于其今后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

多媒體課堂。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室[11],按照口腔醫學專業外語主干課程包含的5個基本主題,進行英文多媒體音視頻播放與專題學習。(1)采用純英文搜索引擎實時訪問互聯網,搜索合適的文獻和音視頻資料,對其中出現的關鍵詞及重點句式現場翻譯講解,既可以讓學生了解口腔專業最新發展動態和知識,又可以學習國外文獻的嚴謹及英語語言在口腔專業原汁原味的靈活運用之道。(2)對學生進行分組,將部分課堂資料分發留作課后作業,要求進行專業譯配音、文檔互譯、角色扮演和相關知識擴展學習等,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英語ppt匯報檢查效果。通過這種方法督促強化了針對專業外語的各種實踐性學習,并且提供了靈活可變的機會讓學生課外發展自身的學術興趣。

賞識性教育。為了改變以往教師教學隨意性大的問題,提高教師的“核心能力”,本課題組對授課教師隊伍進行了賞識性教育的相關培訓,使其成為條理清楚的、被教師廣泛接受的有價值的教學規范[12]。通過在教學活動中創造環境和設計環節,如pairwork,groupdiscussion,roleplay,speechcontest,debate等,讓課堂的主角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老師,而是研究生自己;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主要是會心的笑容和贊許的語言等賞識教學,鼓勵學生運用專業外語并體驗專業外語學習的成就感。

2.3摒棄“啞巴式”的常規考核本課題組摒棄了傳統的常模筆試,采用了注重專業外語聽、說、讀、寫的實踐應用能力的綜合考核,包括四個部分:聽力口語考試,模擬各個口腔專業的臨床工作和學術講座實境,占總成績的30%;閱讀考試,現場閱讀專業文獻并翻譯,占總成績的20%;寫作考試,就研究生自己的科研領域或課題實際寫作1篇可以發表的綜述、論文或論著,占總成績的30%;平時成績,即課堂上的教學評價,占總成績的20%。

2.4教學效果通過3年來對口腔醫學二年級研究生的調查走訪,學生普遍反映專業外語教學課堂活躍,學習效果良好,見表1。

3新型專業外語教學模式面臨的問題

3.1對教師的挑戰從事口腔醫學專業外語教學的教師專業知識都很強,但畢竟不是英語專業的教師,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對教師的外語運用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另外,新型教學方式的多元化應用,教師工作量大為增加,教師需要付出比傳統課時更多的努力。如果新型教學模式進入常規運行,如何補貼教師和獲得教師認同就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我們將繼續研究解決該問題。

3.2對學生的要求多年來的應試教育讓研究生習慣了教師“喂”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懶惰地被動吸收知識。新型教學模式使研究生們在大部分的學時中成為了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將專業外語用于口腔醫學的實踐者,這需要他們克服惰性、壓力和考驗,自導學習。

3.3對專業外語課程管理的要求知識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如何進行課程管理并與時俱進,不追求一時的效應至關重要。我課題組在推行新型教學模式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課程管理的規范性和科學性[12]。結合實際,探索設立專門機構和小組負責制,合理選用適合研究生的新材料、新信息,合理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合理運用互聯網等技術支持,客觀地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等都需要在實踐基礎上不斷總結和反思。

作者:吳 娜 竇 磊 楊德琴 單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