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護理教育教學模式分析
時間:2022-07-05 10:09:36
導語:中職護理教育教學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中職護理教育中的應用效果。方法研究對象為2015級護理專業1501班、1502班學生,將其設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模式,觀察組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結果觀察組理論、技能考核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自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職業道德與專業行為能力的達標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對教學模式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中職護理教學中應用效果顯著,能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對自我價值的認識,培養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實踐能力。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中職;護理教育
中等衛生職業學校以培養行業人才為重點,肩負著向國家和社會輸送優秀護理人才的重任。因此,其護理教育質量至關重要[1]。近年來,隨著國民受教育水平和整體學歷的不斷提高,中職學校生源質量不斷下降,大部分學生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2]。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是改變教師原有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課堂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效掌握課程內容[3]。由于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能彌補中職護理教育的不足之處,其理念已日益受到重視。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校2015級護理專業1501班、1502班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研究時間為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研究對象為2015級護理專業1501班、1502班學生。將1501班設為觀察組,共計59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51人,年齡18~21歲,平均(19.4±0.6)歲;將1502班設為對照組,共計57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48人,年齡18~21歲,平均(19.7±0.4)歲。兩組人數、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1.2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模式,包括常規理論授課和操作訓練;觀察組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具體如下。1.2.1崗位調研。對各級醫院進行調查,與醫院各科主任、各病房護士長、護理部主任討論崗位需求,并邀請其協助指導課程改革。1.2.2序化教學內容。根據調研成果組織開展研討會,進行課程內容排序和選擇,設計能體現實踐與理論一體化的護理教學任務。1.2.3設置與學生就業相關的課程。綜合考慮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如社區醫院、老人療養院等,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就業需求設置課程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增加社區醫院和老年護理等相關專業內容。中職學校大多數學生就業時針對性強,因此,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下,應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課程的實用性。將課堂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快速了解未來職業的工作模式[4]。1.2.4模擬真實工作場景。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模擬真實工作場景,使學生在進入社會前了解自己未來的工作環境,提前熟悉并發現問題,然后在教師指導下及時解決問題。比如,創設在社區醫院遇到老年患者突發心臟病的場景,讓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獨立思考和處理問題。教師在旁邊仔細觀察學生在問題處理過程中的表現,然后評論并給出針對性的指導意見,從而提升學生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和應變能力。當學生認識到當前所學知識對未來工作的重要性時,他們的學習心態將會由被動轉變為主動,教師也會從中體會到教學成就感,從而更好地設計課程內容。1.2.5分析真實工作案例。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分析大量實際案例,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未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5]。教師在案例教學時,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并讓他們進行案例討論。學生結合所學理論知識分析案例,并通過頭腦風暴法制訂解決方案,之后進行方案展示,教師綜合各組表現選擇表現最優組。1.3觀察指標。1.3.1期末考核。學期末對兩組進行理論考核和技能考核。理論考核:以教師出題、學生答卷方式進行,分值為0~100分。技能考核:依據實際需要制定考核評分標準,在實訓場所(比如模擬病房、多功能示教室)進行,目的在于考核學生護理禮儀、操作能力以及規范程度,分值為0~100分。1.3.2綜合素質評估。綜合學生期末考核成績和平時表現以及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結果,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自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職業道德與專業行為能力等綜合素質進行多方位評估[6],記錄兩組各項指標達標人數,從而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評價。1.3.3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調查。采用教學模式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學生進行調查,分值為0~100分,將滿意度分為3級:(1)滿意:81~100分;(2)較滿意:61~80分;(3)不滿意:0~60分。總滿意度=滿意度+較滿意度。1.3.4統計學分析用SPSS19.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2.1兩組學生期末考核成績比較表1顯示,觀察組理論、技能考核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2.2兩組學生綜合素質評估結果比較表2顯示,觀察組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自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職業道德與專業行為能力的達標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2.3兩組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比較表3顯示,觀察組對教學模式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3討論
3.1在中職護理教育中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意義。自教育部實施《面向21世紀全國衛生職業學校系列整改方案》以來[7],我校護理教研人員確定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中心、強調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的職業護理教育理念,并以該理念為指導,明確提出以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實際情況為出發點、突出護理專業特點、實現綜合改革、提高護理課程質量的研究目標。行動導向作為一種強調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理念,不僅可以培養適應崗位需要的中等職業護理人才,還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是護理職業教育研究的主流方向[8]。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是一種起源于德國的全新教學模式,其教學理念較為先進。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能力。它不僅能使學生在校學習系統的理論知識,還能使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9]。這種教學理念有利于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其真正成為學有所成的護理人才。中職護生的就業目標十分明確,因此,要注重其實踐能力培養。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與中職教育特征相符[10]。通過模擬真實的工作場景,使學生了解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并在教師指導下嘗試解決,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判斷、人際交往和處理事情能力。3.2在中職護理教育中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要點。作為學校教育的核心,課程是實現教育目標的主要手段,大部分中職學校的教學理念僅局限于教學改革或針對某一課程的改革,使得行動導向教學理念無法充分發揮其作用,特別是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機構要培養學生職業行動力就需要采取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完成教學任務目的[11]。中職學校的護理課程設置與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密切相關,將直接影響到我國中職學校護理教育發展狀況。有學者認為,行動導向職業教育的表現形式是行動體系工作過程導向課程,并設置行動導向課程體系,注重突出行動導向特點,做到學習與工作相輔相成[12]。行動導向課程體系以勞動組織條件的變化和專業的不斷變革為前提,保證學生能夠重新獲得知識與技能,并培養其可持續性發展能力。以專業為起點,以崗位需求為源頭,總結崗位工作任務,劃分行動域,分配典型工作任務[13]。現階段我國中等職業護理教育體系仍采用學科體系,該體系分為3個模塊:臨床護理、基礎醫學和文化基礎,由于這三者相互獨立,導致教師在教學時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學習時感到迷茫。因此,需要改變中等職業護理教育體系,建立以護理工作為載體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形成以教學大綱為基礎的教學體系。與傳統護理教學模式相比,行動導向護理教學模式下,教學內容難易程度適當,使得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前提下,還能擴大護理知識面,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創新,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14]。3.3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對提高中等職業護理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學習積極性低、專業知識缺乏的問題,還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社會培養更多專業水平高、工作能力強、全面發展的優秀護理人才[5]。中職學校應大力推廣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創建新的教學體系,為中等職業護理教育注入新鮮血液,為今后學校及師生更好地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本研究旨在探討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理論、技能考核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自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職業道德與專業行為能力的達標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對教學模式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職業能力及素質,還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研究者認識到我國部分中職學校護理教學已經引入行動導向教學理念,但卻集中在護理操作改革和個別課程改革等領域,缺乏對課程體系建設、課程框架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單課程行動導向教學改革已不能滿足人才培養要求。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構建新的課程體系,注重實踐教學。根據教學目標,為學生創設符合臨床護理工作標準的教學情景。中職學校開設護理專業課程時應注重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和思維能力,全面貫徹行動導向教學理念,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建立新的教學體系,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中職護理教學中應用效果顯著,能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習積極性,使其發揮個人特長,提高對自我價值的認識,培養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實踐能力,值得推廣應用。
作者:沈云燕 單位:桐鄉市衛生學校
- 上一篇:愛課程平臺教學模式探討
- 下一篇:高校法學教學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