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數學信息化教學設計研究
時間:2022-07-07 09:08:37
導語:高等數學信息化教學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互聯網迅猛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界得到廣泛應用,通過移動客戶端進行學習的方式以其前所未有的體驗感展現著它的活力。本文以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中“函數在一點連續的定義”為例,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取得較好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高等數學;信息化;教學設計
高等數學是高職院校一門重要的文化基礎課,也是各專業專升本必學必考的科目。高等數學作為高職院校的基礎課,對培養和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文化素養,促進專業課程學習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學好高等數學十分重要。
1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現狀
目前,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以傳統方式為主,大部分教師課上僅用PPT課件上課,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效果較差。所有學生按一個進度學習,無法實現個性化教學。而學生學習能力差異也較大,有的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便會產生厭學情緒。高等數學課不被重視,課時少,有些知識在課堂上無法講清、講透。要想提高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質量,就必須進行教學改革,堅持“以應用為目的,以夠用為度,少而精”原則,減少理論推理,注重應用,多聯系實際,注重創新,提高學生素質,以學生為中心,實現個性化學習。要實現上述目標,就要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
2高等數學信息化教學設計
為解決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嘗試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取得了較好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課時不足,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學習積極性不高的缺陷,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實現個性化學習[1]。2.1教學內容設計。將教學內容碎片化,劃分為135個知識點[2]。每個知識點從課前、課中、課后3方面進行設計。課前資源包括微課、課件、教案、拓展資源、課前自測題、課中練習題、課后拓展題等。為了幫助學生課前自主學習,還設計了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指導學生課前自學。將每個知識點都錄制微課,融入PPT、Flash動畫、幾何畫板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2建立網絡教學資源平臺。依托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建立高等數學網絡課程。將微課、課件、講稿、拓展資源、課前學習任務單、課前自測題、課中練習題、課后拓展題等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網絡教學平臺能記錄學生學習情況,如觀看微課的時長、點擊次數、自測題完成情況、考勤,還可以開展各種教學活動,例如小組合作學習、投票、搶答、討論等。課前,學生根據要求自主學習相應微課、課件等,完成課前自測題,教師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二次備課,確定教學內容。2.3設計教學過程。現以“函數在一點連續的定義”為例進行教學過程設計。2.3.1確定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理解函數在一點連續的定義,會判斷函數在一點是否連續;能力目標:用函數在一點連續的定義解決數學問題;素質目標: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基于以上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是函數在一點連續的概念、會判斷函數在某點是否連續,教學難點是判斷分段函數在分段點的連續性。通過課前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基本情況:學生都有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能熟練使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平臺學習,具備信息化教學條件;已熟練掌握函數極限的求法,會畫分段函數圖像;具備使用幾何畫板畫圖、求導數、畫思維導圖的能力;數學基礎參差不齊,學習能力也有較大差別。2.3.2教學過程。(1)課前。課前教師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布置學習任務,包括學習4個微課(通過生活看連續、函數在一點連續的定義、函數在一點連續的條件、判斷函數的連續性)、學習教材內容、完成課前自測題,以小組為單位匯總課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通過教學平臺了解學生學習情況,針對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二次備課,確定教學內容。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情況在教學資源平臺上都有記錄,并占考核成績的30%,以此促進其課前主動學習。(2)課中。包括3個環節:情境導入、課堂活動、課堂小結。①情境導入。教師在講授本課程時,首先帶領學生回顧函數的4個性質,引出即將學習的第5個性質———函數的連續性。結合自然界中的連續現象,例如血液的流動、心電圖曲線、下落的雨滴運動軌跡等,介紹這種連續不斷變化的現象和事物在數量上的描述就是函數的連續性。復習函數極限的概念,通過3個幾何圖形觀察函數在一點連續的條件,觀察函數圖形的特征,激發學生求知欲。利用幾何圖形加深學生對函數連續性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生直觀感受。這樣的導入方式讓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進而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課前學生已觀看微課“通過生活看連續”,因此課上通過搶答形式讓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的連續現象,考查學生對函數在一點連續的理解。②課堂活動。答疑解惑。根據課前測試情況及學生分組學習時遇到的問題,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解決問題,教師進行指導,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由教師講解。討論后各組派代表解答其他學生課前自學時遇到的問題或教師提問。通過這次活動解決學生課前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鞏固所學知識,促進學生互相幫助,鍛煉學生表達能力。課堂互動。投票:提出問題“分段函數在分段點一定不連續嗎”。通過學生投票了解其對函數在一點連續的定義的掌握情況。搶答:利用教學平臺展示3個圖形,要求學生根據圖形判斷函數的連續性,了解學生對函數連續條件的掌握情況。討論:“函數連續的特征是自變量變化很小時,函數值的變化也很小”這句話對嗎?以此了解學生對函數在一點連續的定義的掌握情況。利用不同教學互動形式講解學生容易混淆的幾個問題,使學生理解函數在一點連續的定義,實現知識內化。鞏固練習。課前自測題主要檢驗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情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布置任務:登錄教學資源平臺,完成課中練習題,提交答案后系統自動評分。針對錯誤率較高的題目讓學生分組討論或教師講解。通過課堂測試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鞏固所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知識內化。③課堂小結。為了讓學生了解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要求其以小組為單位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繪制本節課知識的結構圖,分組展示,教師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進一步鞏固所學。2.4課后拓展。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課后作業,即舉例說明分段函數在分段點的連續性,并畫出圖像。2.5教學評價。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課程考核,包括課前自主學習、課中教學、課后拓展3個環節。課前自主學習由教學平臺自動評分,占30%,課中學習由教師評分和系統評分,占50%,課后拓展評分占20%。線上評價與線下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使評價多樣化,評價結果更加客觀。
3教學效果分析
問卷調查顯示,91.3%的學生喜歡信息化教學設計。從期中、期末考試成績來看,采用信息化教學方式的班級平均分比采用傳統教學方式的平行班高6.7%。信息化教學利用微課把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動態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信息化手段,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通過信息化手段,學生可以課前自主控制學習進度,反復學習,實現個性化學習[3]。
參考文獻:
[1]張一春.信息化教學設計實例精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王小平.高等數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
[3]胡農.淺談高職數學教育的認識與改革[J].機械職業教育,2001(2):115-117.
作者:李輝 單位:泰山護理職業學院
- 上一篇:水利工程質量檢測信息化建設分析
- 下一篇:翻轉課堂信息化教學設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