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攝像混合教學模式探索

時間:2022-05-18 04:30:49

導語:新聞攝像混合教學模式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聞攝像混合教學模式探索

【摘要】新聞攝像是新聞課程和攝影藝術的結合體,如今新聞課程在很多高校都是新聞學專業的基本課程,也是學生學習新聞學的關鍵環節。在當前的數字化時代,如何通過慕課的形式將教學資源整合,進一步展開混合式教學,提升學生新聞攝像實踐能力是目前課程教學必須重點思考和探討的問題。鑒于此,本文從慕課的教學資源入手,對新聞攝像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的實踐進行一定的探索,以供相關人士參考交流。

【關鍵詞】慕課;新聞攝像;混合教學模式;實踐探索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教學網絡化已經變得越來越普及。在慕課教學平臺中,混合式教學模式讓學生體驗了線上線下結合學習的優勢,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新聞攝像課程教學新的路徑探索。學生通過慕課進行學習的熱情不斷高漲,慕課的深受歡迎讓教師建設慕課的積極性也不斷提升,網絡上優質的教學資源越來越豐富,教學質量越來越好,為新聞攝像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就目前來看,通過慕課進行混合式教學,使教學從之前的課堂為主變化為現在的課內外結合,注重教學過程的同時也注重學生的學習感受,在教學實踐中恰當使用混合式教學,可以取得較好教學效果。

一、新聞攝像課程的特點

新聞攝像課程是理論性和實踐性兼具的課程,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理論知識,還需要利用理論指導創作實踐。新聞攝像的實踐性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新聞采編技巧和新聞攝像技術,將兩者統一結合起來才能在新聞事件中拍攝出有效的圖像視頻,才能最大限度的還原事件本身。新聞攝像是新聞信息獲得的重要方式,拍攝的畫面語言是新聞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混合教學模式的優勢分析

1.不受時空限制。基于慕課開展新聞攝像課程的混合式教學,線上學習不受時空限制,一般來說,網絡覆蓋的地方就可以隨時利用信息化客戶終端聽課,學習的時候也不必集中在固定教室,互聯網+的靈活性體現的淋漓盡致,這種個性化教學是普通教學所無法達到的。2.師生交流頻繁。基于慕課的混合教學模式,以平臺傳授和論壇教學彈幕等形式的教學交流,讓多元課堂引導師生聯動,提升了學生和教師的參與度,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下,線上和諧、愉快的學習文化和線下積極、健康的教學活動可以同時展開,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3.傳統教學的輔助。基于慕課的混合教學,利用慕課課程的運行和線上組織討論的指導方式,形成了課程指導模塊整合,教師在其中進行知識引導,疑難解答。學生協作探討,提升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的能力,而且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對學生學習行為的統計信息可為教師提供下一步教學設計思路,也能提升教師傳統教學水平。4.授課時間碎片化。混合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碎片化的學習實踐,微縮的課程要點和課程講解,無形中讓知識變得凝練,符合學生的快節奏生活,優化了學生的學習時間,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新聞攝像課程微課制作

慕課的建設,離不開微課的制作,微課制作優勢突出,比如時間短、內容精、碎片化的方式,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還能滿足學生移動學習的需要,實現了翻轉課堂和混合式學習理念的滲透。因此,新聞攝像課程的教師也需要根據教學內容、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有目的、有創意的制作微課視頻。微課制作是慕課建設和傳播的核心內容,也是決定慕課質量和豐富程度的載體,所以嚴格把握微課制作的質量其實是對慕課學習者的一種負責。就目前來看,隨著新聞攝像教學的資源以及微課制作經驗的不斷豐富,高校可以嘗試制作屬于自己在線開放課程供學生學習。由于新聞攝像課程理論和實踐結合的特殊性,在微課制作時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制作。比如可以采用演播室錄制的方式,可以利用簡單的電腦錄屏和實操演示的結合。在實驗部分首先采取實景錄制的方式,然后采用有效的視頻制作和剪輯軟件,如Premiere、AfterEffects、3dmax、Maya、Audition等。這些軟件的操作難度雖然比較高,但制作的效果卻非常好,其中Premiere是非常適用的視頻后期編輯軟件,3dmax、Maya則是非常成熟的二維和三維動畫制作軟件。其中Audition以專業高效的優勢在音頻編輯中非常適用,附帶還有音頻混合和編輯控制的效果處理功能。

四、新聞攝像課程內容設置

目前很多高校的新聞攝像課程從兩個方向展開,一是新聞,二是攝像。新聞學是新聞理論、新聞采編和新聞法規等的教授,而攝像是在新聞學基礎上為新聞內容服務的技術應用。那么在課程設置上這兩者之間的系統性和關聯性都需要考慮到。慕課平臺將所有資源全部整合后組成全面、整體的知識體系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完成知識學習。在混合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進入網絡資源、平臺中觀摩學習、勤加練習,讓課程學習變得豐富起來。學生在課外可以輕松完成學習任務,并為課內學習提供素材和觀點,學生就課外學習資源在課堂與同學老師談論,有助于學生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這也會給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出一定的挑戰,讓傳統教學方式的教師不再固執守舊,而是跟著大的教學潮流,循序漸進,從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入手,讓混合式教學模式滲透在學生新聞攝像課程教學的方方面面。

五、新聞攝像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和實踐

1.選擇問題。基于慕課的新聞攝像課程的混合教學模式實踐,在每個教學環節都有明確的目標。線上學習時,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問題,并進行實際的設計操作。比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程度,去選擇相關知識點的學習,并進行實踐,進而尋求教師指導和評價。教師先是利用一段視頻案例,帶領學生進入狀態,學生帶著自己的學習目的感受,在教師鏡頭分析、角度分析、色彩分析和畫面分析中感受每個畫面的銜接和編輯要點。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后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操,提升實踐能力。不僅如此,在科學合理的拍攝指導下學生對環境和拍攝設備之間的關系也能很好的掌握。學生在實際訓練中分析拍攝場景、探索拍攝問題的出現,探討問題的解決方式,還可以對實踐作品進行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2.模塊學習。混合教學模式下的新聞攝像課程教學是分解的,對應的知識點也是碎片化的,但對于眾多碎片化的知識點,應該按照新聞攝像的特點和分類對知識點進行歸類整合,形成不同的學習模塊。比如,對于新聞攝像來講,可以分為室內新聞拍攝、室外新聞拍攝,新聞場景拍攝、新聞人物拍攝,突發新聞拍攝、紀實新聞拍攝等等模塊,讓學生通過對不同模塊的有針對性的學習,全方位掌握各種類型的新聞拍攝技能。3.互動交流。新聞攝像課程學習需要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混合教學的過程,教師建立溝通平臺,學生在平臺進行交流、溝通、討論,有利于綜合能力的提升。在很多操作性、技能型強的知識點上,大家討論的學習績效比自我探索要高得多。比如在進行攝像和攝影的區別這一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討論,從攝影、攝像的基礎操作,到技能展示和作品展示,都可以在平臺中盡情交流。教師采用的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從藝術發展歷程開始,以攝影水平和攝像創作的技巧方法為主要方向,將攝影機、攝像機的原理、用光、取位構圖等細節一一講解,讓學生在平臺交流溝通,對相關知識有全面的認知。

總而言之,隨著新聞攝像課程資源的不斷豐富和完善,其教學探索的實踐應不斷增強。教師要重視慕課教學影響和混合教學模式優勢,在新聞攝像課程教學時不斷完善和改進教學設計,不斷提升和改進教學效果。要充分認識到微課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引導學生在混合教學模式的海量資源中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不斷豐富新聞知識和攝像技能。不僅如此,教師也要充分行動,利用學校建設的慕課平臺建設慕課課程,為新聞攝像課程混合教學的開展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超.基于慕課視閾下的混合式教學實踐與探索——以《烹飪營養》課程為例[J].科技風,2018.

[2]范素香,郝用興.基于慕課的《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與創新[J].決策探索(下),2019,616(05):62.

[3]彭進,趙玨.基于慕課的經管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電子版),2017.

[4]駱劍華.基于慕課平臺高職《稅法》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外企業家,2016(6X).

[5]李素若.基于慕課的編程類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以《C++程序設計》為例[J].軟件導刊,2017(1).

作者:張陽 楊娜 單位:呼倫貝爾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