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協商生成的教學綜述

時間:2022-01-11 11:11:08

導語:當代協商生成的教學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代協商生成的教學綜述

本文作者:王保升工作單位: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一)智與思停留于語言、文字、文章之美的語文,確實圍繞著“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筑起了一張知識之網,可惜這是一種形而下的實用之網,沉湎于其中的語文教學充滿了支離破碎的知識陷阱,但卻并不能有一刻將我們的神思引向文化的超越。誠然,語文的文化之美并不是外在于語文的空中樓閣,她的確建立在語言和文章知識內涵的大廈上,只有領悟了基本的文章之美和文學之美,才有望撥云見日,沐浴文化的熠熠光輝,但傳統的預設/一元/灌輸式的語文教學觀,其實正與這種固化的狹隘的知識觀互為表里,而從根本上剝奪了學生自由思考的權利,在一元/權威的教師中心下,將本應生機勃勃的語文教學閹割為對立而脫節的“教”與“學”。所以,曾幾何時,語文課堂只有知識的販賣和切割,并沒有智慧的飛揚和哲思的棲居。而使語文教學魂兮歸來的,非協商生成的(知識觀)教學觀莫屬。她的追問、辯詰、生成,其實是在一種“親歷性”中去蔽返樸,讓詞語不再只是以一種“思(用)”的工具為我們交流,而是以一種“道(在)”的載體使我們得意忘言。也就是說,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正在于“我思”與“我在”文化屬性的回歸與統一,即語文的文化化就是語文的人化,意如上文所謂語文教學的本質在于人的自我建構。“語文學習”曾以“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為宗旨,既然生活無禁區,語文(包括語文的表達、教學和學習)又怎么能有禁區呢,只有這樣,自由的語文才會乘著智慧的翅膀,飛抵思想的彼岸。讓學生學會去想(思考、追問),并在無盡想象中觸摸真知,建構自我,這是語文教學的必由之路和理想王國。(二)情與趣激情,曾經長期被好事者作為語文教學的某種法寶(還曾流傳過所謂的流派,至今依然被不少人奉為圭臬),這是多么荒謬的黑色幽默。語文,什么時候會少了情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我們只把語文作為孤零零冷冰冰的工具的時候!拋開語言文字和現實的一種反映與被反映關系而導致的間接性,換個角度說,語文正是在我們的認知、思索和想象中,回歸了現實,復演了現實,復活了現實,我們因此實現了自我的在場和證明,并以此迎來諸神的降生,這是嚴肅、神圣、偉岸的時刻,蘇醒的是我們整個熱血澎湃的身心,而不僅是什么造作、干癟的感情!語文曾經之所以變得那么令人生厭,是因為我們把知識(還有與之相連的所謂能力)訓練作為語文教學的核心甚至唯一目標,并為此死纏爛打(想想曾經長期被掛在口頭上的“雙基”吧),消解甚至取代了語文教學的審美功能和立足于人的自我實現的整合價值?!凹で椤敝f的荒唐之處就在于受其僵化的知識觀制約,在教育理念上本末倒置,視知識為一成不變的經典,視學生為亟待加工的容器;而協商生成的語文教學從理念和根本上彰顯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兩種功能的統一,實現了語文教學三維目標的內在統一。所謂“氣盛則遠近高下皆宜”(韓愈《答李翊書》,此處借指回歸立人本位的語文教學意氣風發,生氣勃勃)。充滿真氣的語文教學自然是生機勃勃和趣味盎然的,其中流注的是師生雙方緣文而發披文入意的真情真意,是他們相互激蕩相互磨礪的思想火花和智慧之光。講解、呈現、討論之類的教學(方法)模式或教學形式的選擇[2],因此更像是一種形而下的“后天”的雕琢,確乎帶著一種見仁見智的“藝術性”。大道無形,大美不言,回歸了立人本位的語文教學自然應該是各具匠心、八仙過海和充滿志趣的。(三)靈與美靈者,魂也,曾經緊盯“雙基”的語文教學不僅把屁股和眼睛局囿于工具性的藩籬,更是從根本上割裂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內在統一,使語文教學淪為一種形而下的“器”,面目可憎,蒼白丑陋,一如上文所謂“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的“八字憲法”,真可謂“七竅開,混沌死”,教者捉襟見肘,聽者步步煩心,豈止無趣,復且無聊。協商教學觀恰切兼顧了語文教學的各種功能,為語文教學魂兮歸來提供了理念和操作上的內在可能。

語文之美恣肆,詞語之美,音韻之美,結構之美,修辭之美自不待說,但最令人神往的,還是語文教學的文化之美。這種文化之美,主要體現為一種對語文材料所蘊含的豐富文化精神和文化思想的傳承。這種文化性,是語文課程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和教育價值,惜乎長期以來一直被以種種所謂“主題概括”的形式弱化甚至分解。而在協商生成的語文教學中,隨著學生批判意識的激發、發育和深化,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想素養亦水到渠成得以養育、成熟,語文教學的文化之美才會真正地接到地氣,生根發芽,內化為學生的人格構成和自我實現。從而在根本上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