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等級考試課程教學論文
時間:2022-04-09 08:33:48
導語:計算機等級考試課程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摒棄“閉門造車”,加強“參考指導”——大綱指導教學內容,真題豐富教學環節
傳統的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并未與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有機結合,各院校為課而教,往往存在著教學內容較隨意,重點、難點不統一等問題。2013版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C語言考試大綱為軍隊院校調整、更新教學內容,劃分重點、難點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參考。教員應認真分析新考綱,對照本校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標準,確定各章節的重點、難點,確保教學內容覆蓋考綱知識點。在以往的教學中,存在授課重點與等級考試考點不一致的情況。例如,對于該課程最后一部分內容——“文件”,由于時間緊,大部分教員略講甚至不講,但這部分內容在等級考試中卻是常用考點,以致抽到“文件”內容考題的學員大多感嘆運氣不好,只好放棄。因此,教員應參考等級考試大綱,將常用考點調整為重點內容進行講解。通過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幫助學員通過等級考試應該是計算機公共基礎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學員完成課程學習后仍不能輕松過關,有的甚至屢戰屢敗。學員為了通過考試常常搞“題海戰術”或“考前突擊背題”,這樣不僅失去了等級考試的意義,還惹上了“應付考試”的嫌疑。因此,必須將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教學與等級考試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計算機等級考試的激勵和引導作用,使二者相互促進。教員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選用等級考試真題或模擬題作為相關知識點的例題,這樣不但能夠使學員掌握知識,而且增加其對等級考試的了解和把握程度;課堂小結時,不妨以“等級考試考點鏈接”的方式進行知識點梳理,既能檢驗學員的學習效果,又從課堂教學自然映射到等級考試,豐富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布置課后作業時,可適當安排和課堂知識點有關的等級考試真題或模擬題,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此方法在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也提高了等級考試通過率。
2摒棄“依葫蘆畫瓢”,加強“探索創新”——“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啟發學員創造力
2013版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大綱中特別提醒:教育部明令禁止高校辦任何培訓班。教育部這一明令禁止主要是為了避免助長“應試教育”之風。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不能“為考而教”,尤其是軍隊院校,更應注重學員實踐、創新能力的提升。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概念多、語法規則復雜、應用靈活,教員如何利用有限的課時,提高教學質量,達到“育信息化人才”的目標?答案是必須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啟發學員創造力,充分挖掘、發揮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傳統的教學一般采用“講解—演示—上機練習”模式,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員的講解、演示為中心,學員只能被動接受、模仿操作,在某種程度上扼殺了學員的自主創造力、實踐力。例如,教師在講for循環時,通常先給出for語句的一般形式,再介紹執行過程,然后講解用for語句實現循環的例題,最后讓學員上機練習。for語句的一般形式和典型例題就像“葫蘆”一樣先擺在那里,學員隨后的練習是“依葫蘆畫瓢”,這種被動學習“含金量”不高,“葫蘆”沒有了,學員就會畫不出“瓢”;“葫蘆”太多了,學員又無從選擇,也畫不好那個“瓢”。因此,不妨讓學員自己找“葫蘆”試試,通過找的過程掌握畫“瓢”的方法。摒棄“依葫蘆畫瓢”,教員可設計一個“探索創新”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讓學員自己探索知識是什么,怎么用;把知識點以合適的形式呈現給學員,指導其自主學習并靈活運用。例如,先讓學員閱讀一個簡單的for循環程序并在電腦上運行,根據輸入、輸出的內容推斷程序的功能,通過觀察改變輸入內容時的程序運行結果,總結輸出結果的規律,再以結果結合功能,使學員提煉和掌握for語句的一般形式和功能。在這個過程中,教員首先要對學員的自主探索予以引導并歸納要點;其次,師生可以一起探討一些復雜的應用;最后,布置作業讓學員上機完成。這種“探索創新”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可以充分發揮學員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員自主學習能力、探索創造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也為學員順利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打下基礎。
3摒棄“苦口婆心”,爭取“一勞久逸”——微課、MOOC豐富學員自主學習資源
軍隊院校有其特殊性,學員常會因值勤、訓練而落課,但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又是一門知識連貫性較強的課程,一次落課不補就可能造成知識鏈條的斷裂。為了使學員跟上課程節奏,教員常常需要一遍遍“苦口婆心”地為學員補課,這樣加大了教員的工作量且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補課主要應該依靠學員的自主學習。自主學習,一是靠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二是靠豐富的自主學習資源。教員必須為本校學員提供各種類型的自主學習資源。隨著網絡及數字技術的發展,在線學習時代已經到來,微課、MOOC等大規模在線課程掀起風暴,呈現出“未來教育”的曙光。軍隊院校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更應緊跟數字化時代潮流,將“減負、提質、增效”作為指導思想及發展目標。2014年5月以來,海軍航空工程學院計算機程序設計微課程如火如荼地開展建設,將20多個知識點及10多個重點、難點的應用制作成微課,現已投入使用并初顯成效。微課能更好地滿足學員對不同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資源拓展,可極大地豐富學員課外自主學習資源。基于微課的資源庫同時也為計算機等級考試提供了良好的學習資源和平臺,我們下一步將著重針對計算機等級考試加入考點分析、真題和各類題目的解決方法,繼續豐富微課程;計算機程序設計MOOC也將著手建設,在線答疑能有效解決教員集中輔導答疑的弊端,提高效率。雖然微課程及MOOC的建設是艱辛的,但是相對于教員一遍遍的“苦口婆心”,似乎可以體會到一點相對的“一勞久逸”的安慰。
4摒棄“如數家珍”,嘗試“探囊取物”——“問題探究式”回顧、小結提高學員應用能力
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多,模擬題多,一道題目往往涉及多個考點,考生就算對知識點“如數家珍”,如不會靈活變通,也難保百戰百勝。在知識的海洋里,唯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才能盡情暢游。要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要掌握解決問題的“法寶”——知識點和解題方法,通過上機實踐做到靈活運用,以不變應萬變。為了讓學員掌握重要知識點,教員可以說是“如數家珍”,而學員卻往往是“稀里糊涂”,或者即便倒背如流也不會運用,理論和實踐脫節。教員不妨摒棄“如數家珍”,嘗試“探囊取物”,這里的囊是指承載知識點的應用;物是知識點和方法。“探囊取物”就是通過具體的應用從中挖掘知識點,歸納技巧和方法。知識源于應用又指導應用,如何在這一來一回中游刃有余才是學習的真諦。對教員來講,這是一種“問題探究式”的回顧、小結,通過對問題的探究既可以梳理知識,又可以傳授方法。例如,學習了函數的定義及調用,教員可在課程回顧時以一道典型的計算機等級考試真題為“囊”,探索其中的奧妙,首先聲明上次課學習內容的重要性及其在等級考試中常出的題型;然后給出真題,讓學員思考。此題對初學者而言難度較大,教員可以讓學員分組討論后嘗試作答,學員對答案可以相互補充;根據學員回答的情況,教員分析算法并進一步給出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學員通過實例可認識到解決復雜問題的過程雖然“萬水千山”,但實際落腳點卻很簡單——扎實靈活的知識外加有效的方法,當然還有編程過程中的不斷調試。“探囊取物”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和教學策略。“問題探究式”回顧、小結能夠提高學員自主鉆研的探索能力和理論聯系實踐的應用能力。
5結語
我們以計算機等級考試為引導,借鑒國家級考試的宗旨和考核目標,改革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使其教學體系更加完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教學質量明顯提高。通過教學改革,提高學員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實踐性,加強學員課外自主學習,使計算機基礎教育真正為部隊服務,為實戰服務。
作者:張燕紅李瑛杜晶邢翠芳單位:海軍航空工程學院
- 上一篇: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論文
- 下一篇:廉潔從業心得體會專題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