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的研究與探索
時間:2022-04-11 11:10:50
導語: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的研究與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網絡環境下,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相關人才市場的需求了。要想切實提高學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理應正視學生缺乏學習熱情、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設施不完善以及課程評價制度不合理等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確保學生具備現代化計算機專業人才應有的素質。
在中等職業院校中,學校的教學目標是為社會輸送具備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的技術型人才以及為高等職業學校提供生源,與高中教育相比,雖然其生源廣,但是由于門檻比較低,學生基礎薄弱,自制性差,因此教學管理難度更大。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就業率、升學情況等是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體現,因此在教學時必須以就業為風向標兼顧升學,采取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以達到各大相關企業及更高一級學校的人才需求標準[1]。在現代化網絡環境下,如何讓學生需要掌握的計算機技能知識更多,給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任務。
1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現狀
一直以來,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目標都未曾有明顯的改變,因此也相應地限制了其教學模式的創新,導致其教學質量已經無法達到現代化職業教育的市場需求,尤其是對于發展迅速的計算機行業。由于計算機軟、硬件的更新速度比較快,所以學生需要學習的技能也應相應地變化,單純地按照教材進行教學是不可取的。現階段,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仍然存在比較多的問題,具體如下:①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生通常都是“一點即通,一過即忘”,學習浮漂,不懂也不問,問題堆積后,便失去學習的熱情;②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設施不完善,教材滯后于軟件,畢業生不能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③部分教師沒有實踐經驗,課堂上不能將實際工作中的細節融入課堂,講課變成了照本宣科。④課程評價制度不合理。作為中等職業學校來說,其教學任務與高中不同,采取同樣的卷面考核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的知識水平,是不合理的,與學校的教育目標相悖。
2網絡環境下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優化策略
2.1明確教學目標
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目標明確,就是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注重學生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的雙重培養。因此,學校應該以這一目標為基礎,進行課程教學規劃,將一些目前市場上廣泛應用的計算機軟件或者是計算機技能納入教學內容中,讓學生掌握這些知識點,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在課堂上,老師應該根據課程規劃,添加一些教材外的知識點,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眼界,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2創新教學模式
在網絡環境下,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作為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持續發展學習的能力,只有不斷學習新的計算機知識,才能不被市場淘汰。可以說,傳統的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了,必須創新教學模式。在課堂上,老師可以用多媒體動態演示計算機技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還要在黑板上把重點概念書寫出來,加深學生的記憶。同時,實踐性較強的章節可以選在計算機室進行,這樣可以講練結合,然后老師布置任務,學生下課后提交,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
2.3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繁雜,涉及各種單項化的計算機技能,學生也許能夠熟練地掌握單項技能但卻不會結合性使用,這主要是由于老師布置的課堂作業多偏于形式化,沒有放在一個實際的情境里讓學生去練習[2]。例如:在學習完Photo⁃Shop等平面設計軟件后,就可以給學生提供素材,讓學生制作“某企業宣傳海報”,完成后,讓學生相互點評作品的優缺點,然后再加以改進,這樣即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也增加了對作品的審美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并具備了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后,就應該跳脫出教材,去體驗自己以后將會處于的職業環境,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現實運用能力。
2.4建立健全課程評價體系
學生在學習完計算機專業課程后,應擺脫傳統的考核方式,采取“課堂作業+期末考核”的評價方式,將課堂作業成績納入平時成績考核的范圍中,計算機期末考評采用理論知識的卷面考核和實操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靈活出題,創新出題模式,對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進行綜合測評,作為總成績的60%,而剩下的40%則是平時成績,由課堂作業成績為依據由老師評定。
2.5提供多種途徑讓教師參加社會實踐
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目的是為了讓教師了解企業的詳細運作情況,體驗本專業的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和新方法,同時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在課程改革中有的放矢地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企業社會實踐是一種從技能、專業、思想、意識等方面來提高教師職業素養的重要手段。一個良好的、高素質的、有著豐富技能經驗的教師,對他的學生或多或少有著很重要的影響,也是間接為學生增加知識與技能做準備[3]。
3結語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出能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讓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找到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因此必須創新教學理念,根據人才市場需求變化,讓學生不只是在課堂上學習理論知識,而是走出教室進入相關專業領域現場體驗學習,學習專業現實操作中所需具備的實用性機技能,提高專業綜合素質[4]。近年來,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在新的網絡環境下,學生需達到更高的計算機專業標準,方能保證自己能夠有廣闊的就業前景。因此,學校在制定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方案時,必須根據現階段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轉變教學策略,完善教學設施配置,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作者:顧顯明 單位:菏澤市牡丹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參考文獻:
[1]婁德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網絡課程教學改革的分析[J].通訊世界,2017(1):289.
[2]薛若云.注重革新構建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體系[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20):216-217.
[3]王章華.教師下企業社會實踐對提升職業技能的意義[J].職成教育研究,2011(8):92.
[4]劉煥蘭,封春年,龐文強.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聯動式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以玉林市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為例[J].中國培訓,2016(10):14-15.
- 上一篇:計算機接口技術課程教學論文
- 下一篇:裝飾材料課程教學改革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