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學課程教學改革分析

時間:2022-06-20 11:09:14

導語:房屋建筑學課程教學改革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房屋建筑學課程教學改革分析

摘要:房屋建筑學是土木工程及其相關專業的一門主干專業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應用性和實踐性。本文根據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從教學內容整合、課堂教學方法和實踐訓練選題等方面,淺析了房屋建筑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方案和途徑,旨在為完善課程教學體系提供參考。

關鍵詞:土木工程;房屋建筑學;教學改革

一、引言

房屋建筑學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綜合性和實踐性都很強,通過課程學習,使得大學生基本具備從事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方案和施工圖設計的初步能力[1]。房屋建筑學課程知識點多,實踐性強,教學難度大,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保障學習效果,為后續的學習和工作鋪墊基礎,是任課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這方面有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7]。本文從教學內容整合、課堂教學方法和實踐訓練選題等方面,探討房屋建筑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方案和途徑,旨在完善課程教學體系。

二、課程教學改革

(一)課程教學內容與目標。房屋建筑學課程主要包括工業與民用建筑房屋設計原理和房屋構造兩大部分的內容,其內容較繁雜,課時較少,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感到難以把握。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應該綱舉目張,提煉主要的教學內容,構筑明晰的教學框架,讓學生形成條理清晰的課程學習體系。第一部分房屋建筑設計原理由設計基本原理和建筑平、立、剖設計組成。設計基本原理是總綱,包括建筑構成要素、建筑分類、建筑設計內容、程序和設計依據以及建筑模數協調統一標準等。建筑平、立、剖則必須遵循構圖原則和美學標準進行組合,形成建筑立體空間。第二部分房屋構造,包括房屋各個部分的構造,主要形成墻體與基礎、樓地面、屋面、樓梯、門窗等五大體系。本課程的教學目標:(1)能夠進行建筑單一空間的方案設計和空間組合設計;(2)能夠繪制房屋各組成部分構造詳圖;(3)能夠完成中小型建筑的施工圖設計。(二)課程內容整合與更新。房屋建筑學教材一般按照民用建筑設計—民用建筑構造—工業建筑設計—工業建筑構造的課程進行編排,內容多且面廣。目前我國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新型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BIM技術、預應力技術、綠色建筑節能等土木工程新技術廣泛應用,新型建筑材料層出不窮,各種建筑設計規范更新迭代,現有教材的內容有點滯后,即使采用最新版教材也無法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這就要求授課教師不斷充電,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補充和更新,結合工程實際情況,講授新技術、新方法,避免死搬教材,如普通粘土磚墻、板條抹灰隔墻、油氈防水屋面、木門窗構造等內容已基本被淘汰,在教學中可以不講,而內外墻保溫技術、節能屋面和門窗、高層建筑防火與安全疏散、裝配整體式混凝土與輕鋼結構等內容應該補充介紹,使學生及時了解行業的最新動態,接受與理解新技術,引導學生擴大拓寬視野,關注土木工程技術的發展態勢。(三)課堂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房屋建筑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啟蒙課程,是掌握房屋建筑設計、施工的必修課,在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如果沿用傳統的教師單向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不但教學計劃難以完成,還可能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熱情。針對本課程內容多、課時少的特點,首先進行教學手段的改革,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通過大量房屋建筑圖片、在建工程照片、錄像視頻等充實教學素材,完善課堂教學,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其次是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學生為本,促進教與學的互動,采用啟發式、提問式、案例式和討論式等方法進行教學,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如講授主要房間平面設計時,可以從一套大家熟悉的住宅平面布置開始,教師先拋出一個不太成熟的方案,讓學生們動手進行改造,找出幾個比較好的修改圖后,讓他們在課堂上各抒己見進行討論,推導出最理想的布置方案,通過“我愛我家”方案的優化,讓學生對房屋平面設計有比較全面的掌握。第三是由于工程制圖有關透視投影的課時較少,學生對于房屋坡屋面構造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帶學生去模型室進行現場教學,面對實物進行講解,難題即可迎刃而解,再通過課后作業的練習,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如講授房屋的進深、開間等概念時,要求學生完成一間教室、宿舍或樓梯間的測匯作業,加強他們對房屋空間的尺度感。

三、課程實踐訓練改革

房屋建筑學課程實踐訓練一般在其理論課時上完后進行,歷時1—2周,這是學生們大學四年的第一次課程設計,成績的好壞對于后續課程設計的影響較大,必須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實踐訓練習慣。通過訓練,要求他們對房屋建筑各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和構造做法有比較全面的了解,能夠查閱相應的國家及地方規范和標準圖集,熟悉房屋建筑設計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在具體內容上應從實際出發,盡可能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掌握和鍛煉。選題貼近日常生活環境,如底框住宅樓、中學教學樓、辦公樓、幼兒園等項目的設計。題目一般由指導教師提出,也可由學生自己選擇,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難度適中、工作量合理的設計任務。常言道“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指導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工程素養和實踐能力,對學生授之以漁。課程設計的成果要求達到建筑施工圖深度的手繪圖紙,包括設計說明、底層、標準層和屋頂圖、主要立面圖、樓梯詳圖、散水、屋面泛水和檐溝節點詳圖等。實踐證明,通過房屋建筑課程設計,讓學生能夠整體掌握建筑的設計原理和構造,感受到專業知識漸入佳境的喜悅,提升了學習興趣,對后續混凝土結構、土木工程施工等課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四、結語

根據教育部“大土木、寬口徑”指導思想制訂的土木工程專業教學計劃,課程教學存在內容多、課時少的困境。本文從房屋建筑學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實踐訓練環節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以適用現代社會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必瑜,王雪松,等.房屋建筑學[M].第5版.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

[2]宿曉萍,王瑩,隋艷娥,趙萬里.土木工程專業《房屋建筑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探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4):98-100.

[3]王赟.地方高校土木專業《房屋建筑學》課程教學研究[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0,27(6):106-108.

[4]唐敢,趙新銘.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改革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139-141.

[5]黃娟.重視房屋建筑學課程打好土木工程專業的“建筑基礎”[J].高等建筑教育,2001,39(2):31-32.

[6]張春惠,程梅.工程管理專業的房屋建筑學教學探析[J].技術與市場,2014,21(01):158,160.

[7]韋龍明,田晗鈺,袁瓊,吳限,李仁成,龐崇進.依托創新項目、提供創新舞臺、培養創新人才[J].教育教學論壇,2018,(22):112-113.

作者:金奇志 勞 兵 許瑩瑩 李豫華 韋龍明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