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探究

時間:2022-07-02 11:32:55

導語: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探究

視唱練耳是音樂學習過程中的必學內容,其教學效果關系到學生基本音樂素養的優劣。鑒于此,下文將在查找視唱練耳課程教學開展的制約因素之基礎上,提示借助微課構建模塊化的視唱練耳教學體系來推動職業院校視唱練耳教學改革與創新發展的可行途徑。

一、職業院校視唱練耳課程的功能及教學中的制約因素

視唱練耳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對音程、節奏、和弦、和聲進行、織體等各種音樂藝術現象的聽辨和視唱能力。它不僅引導學生形成對上述各種音樂藝術現象的內心聽覺印象,并且能動地培養學生運用聲樂手段對上述多種音樂藝術現象予以表現的實用技能,最終達到扎實有效培養學生樂感之目標。所以,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效果,將關系到學生在唱、奏實踐中所表現出的音高、節奏、節拍、速度是否準確,和弦的構成是否合乎樂理的規范,音色的表現是否合乎審美理想。由此可見,視唱練耳課程在音樂能力培養體系當中,也發揮著關鍵的基礎作用。然而,視唱練耳課程也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而導致教學質量和效率難以得到持續提升。在這些制約因素當中,較為突出的瓶頸因素大致有兩點:其一,視唱練耳的教學訓練無訣竅可言,只有三個字:天天練。日復一日地聽辨和視唱訓練容易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其二,視唱練耳課程往往局限于視唱而視唱,局限于練耳而練耳,缺乏相關音樂理論的支持和引導,容易出現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弊端。

二、職業院校視唱練耳教學改革的著力方向與措施

從上文所提出的這兩項視唱練耳課程開展的制約因素來看,要推動本門課程教學的創新改革,其著力方向就應是促進視唱練耳和樂理這兩門課程的相互融合,同時下大力氣豐富視唱練耳的曲目選擇,以期強化本門課程教學、訓練的趣味性和系統性,提高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為了實現上述的目標,在視唱練耳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引入了微課這種視頻資源,努力構建模塊化的課程內容,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其具體方法是:首先將本課程講授的音階、調式、旋律、和聲等方面的視唱、模唱、構唱、聽辨等教學內容分解開來,分項錄制成微課視頻。比如,大小三和弦的視唱、模唱、構唱、聽辨等教學內容,全都按照各種大小調式的類別,搭配相應的練習曲片段,錄入筆者的語音講解,錄制成一系列微課視頻,構成三和弦視唱、聽辨的微課視頻體系模塊。在利用微信將上述這些體系化的微課視頻推送給學生之后,學生即可在課余時間展開對于視唱、聽辨內容的自主性學習和訓練。而在課堂教學階段,筆者作為教師,則依托推送給學生們的微課視頻展開回課式的測查和分類指導的總結講解,并補入新的微課視頻及相應的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示范和訓練,以此來加大學生視唱、聽辨訓練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在視唱練耳課程的各教學內容模塊基本構建完成之后,筆者開始同樣采取錄制微課視頻的方式,構建起基本樂理課程的音級、音程、音階、調式、節奏等各部分教學內容的微課模塊體系。接下來,就將這些基本樂理的視頻模塊分類穿插到相應的視唱練耳教學模塊當中,以微課視頻作為橋梁和紐帶,促成樂理教學內容和視唱練耳教學、訓練內容之間絲絲入扣的對應和匹配。引導學生在溫習樂理知識的基礎上順利接入視唱練耳課程相關內容的教學和訓練,達到溫故知新,促成樂理與視唱練耳這兩門課程教學的有機聯動與初步融合。通過這一階段的教學改革探索,筆者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將視唱練耳和基本樂理這兩門課程的內容聯系起來加以探索,初步展現了融會貫通掌握兩門課程知識的趨勢。接下來,則是在視唱練耳及樂理的微課內容模塊體系中引入各種民族五聲音樂曲目,來拓展學生的藝術眼界,增強視唱練耳課程對學生的親和力。此前,受高職視唱練耳課程學時的限制,民族五聲曲目的教學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開展。在借助微課資源構建模塊化的視唱練耳教學體系后,本課程的教學時數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變相拓展,因此也具備了開展五聲曲目視唱、聽辨教學與訓練的基本條件。

三、結語

綜上所述,以微課為基礎構建模塊化視唱練耳課程內容體系的教學改革探索,不僅打造了貫通課上、課余時段的“全天候”教學與訓練體系,有效拓展了職業院校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時數;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樂理和視唱練耳這兩門課程的融合教學以及學生在溫故知新基礎上對于視唱練耳訓練的能動探索,提高了學生對本門課程的興趣。因此,借助微課資源來構建視唱練耳和基本樂理對應、聯動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是創新改革職業院校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可行之路,值得予以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孟云英.高職高專視唱練耳教學改革初探[J].黃河之聲,2019(17).

[2]楊晨.淺談高職院校中的視唱練耳教學[J].現代職業教育,2018(11).

作者:紀婷婷 單位:石家莊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