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品質量檢測與控制課程教改探討
時間:2022-03-31 10:14:26
導語:印品質量檢測與控制課程教改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要求員工厚基礎、重應用,許多高校也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宗旨,紛紛進行了教學改革,使學生適應社會需要,謀求自身的長足發展。《印品質量檢測與控制》作為印刷專業的一門職業教育課程,有必要進行教學改革,來適應時代的發展。
一、轉變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為的先導,教育理念是人才培養理念的一個重要邏輯起點,教育理念對能否教好課程起著關鍵作用。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學中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應以啟發式教學為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參與性。要一改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以引導式教學為基礎,引進多種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
二、革新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改革是課程改革的核心。課程內容的改革緊緊圍繞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為導向,培養市場需要的人才為目標,著重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同時又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各種高新技術不斷涌現,印刷設備及檢測設備更新換代迅速,有必要讓學生了解或接觸印刷行業的高新技術。例如在講顏色復制時,不需要過多強調網點增大,應該把復制的重點放在色度值上。一些企業更新的設備也取消了網點值的測量,強調人眼對顏色的感知,這種改變更符合實際,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這就要求教師關注前沿知識,并對教學內容進行革新,這樣培養的學生才能滿足印刷企業的要求,學生才會具有職業競爭力,從而提高就業率。
三、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當下印刷專業的授課方式大多還是灌輸式的,缺乏課堂交流。這就抑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導致學生自學能力不足。針對印品質量檢測與控制的課堂教學現狀,結合人才培養目標,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行如下改革:
1.緒論的教學方法
在上緒論章節時,首先回顧一下印刷品的生產工藝,并對印品進行分類,講解什么是印刷品的質量,討論對印品質量進行評價的原因,最后講解針對不同印品的不同評價標準,這樣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2.課程的教學改革
在教學實踐中,要采用多樣化的授課方式,比如: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結合教學視頻,引入課堂討論等靈活方式,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能對相關實踐操作帶來一定的了解。例如在講到相對反差時,可以讓學生討論如何求取最大相對反差,以及通過實驗得到最佳實地密度。教學方式改革的同時,增加師生互動,讓學生開動腦筋,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堂上立即解決學生的問題。可以利用網絡技術,給予自由學習平臺,多渠道、多途徑學習印刷知識。
3.改革考核制度
采用綜合評價標準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學生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組成。其中,期末成績占總成績的70%,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平時成績包括出勤成績、作業成績和課程設計成績和實驗成績三部分組成,各占總成績的25%。這種方法能有效避免學生學習松懈,考前突擊的不良習慣。
4.增加實踐教學
為了將所學應用于實際生產,應在教學中設置實踐環節,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學習,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印品質量的檢測方法,可以讓學生獨立或以小組的形式完成抽樣程序。印刷過程中水墨平衡的調整等技術。只有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技能從根本上得到提升。增加實踐教學的方法,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①實驗,設置對印品質量進行評價的實驗,比如色域圖的繪制,網點擴大曲線的求取,以及如何在印前進行補償等,這些實驗可以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②課程設計,課程設計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應貫穿在整個教學中,學生從查閱資料,學習設計原理,理清設計思路,再到最終的設計,可以提高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因此,進行課程設計環節是必要的。③生產實習,就是讓學生在企業進行實習,掌握整個生產工藝流程,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必須建立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場所和設施,有效降低實習成本。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實習基地。只有把學生的實訓工作做好,強化學生的定崗實習,從而讓學生在實習中運用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讓實踐中的問題通過理論知識進行解決,形成一種理論與實踐互補的教學模式,真正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四、總結
綜上所述,為了適應印刷業技術的飛速發展,有必要進行課程改革,才能適應印刷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印品質量檢測與控制是一門職業發展課程,改革教學模式、增加學生的實驗及實習機會、改善學生成績評價體系是基礎。需要加強實驗室建設,落實穩定的實習基地等手段為學生提供實訓條件。印品質量檢測與控制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對印刷專業的發展一定會起到促進作用。
作者:李艷妮 單位:運城學院
- 上一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情境創設研究
- 下一篇:轉制幼兒園法律規范缺失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