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技術類課程教學改革分析

時間:2022-12-05 09:12:54

導語:汽車技術類課程教學改革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汽車技術類課程教學改革分析

1引言

高職教育已趨于項目化教學,但在教學設計上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設計,目前的現狀是學生每學期學習不同的課程,比如汽車構造、汽車維護、汽車檢測等等,每門課單獨進行項目化教學,知識點都是汽車技術知識,側重點不同。這種方式會使得下一門課程講授時,學生缺乏了新鮮感,感覺好似學過有好似不懂,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因此緊密結合時代的變化,客戶的需求,進行汽車技術類課程的整體整合,將各種知識點盡可能的融合在項目中,做中學,學中做,并且增加不同的新內容,將三門課程進行融合,劃分為不同的模塊,每個模塊從結構、維護、檢測進行深入學習,使學生一接觸就把這個知識點相關的內容全部學習。以汽車輪胎的教學項目為例,以往汽車構造講授輪胎基礎知識,汽車維護講授輪胎換位與磨損情況檢查,汽車檢測進行輪胎動平衡檢測。經過改革將這個不同層次的內容放到一起學習,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客戶需求的不斷變化,目前中低端車上的輪胎很多不具備胎壓監測功能,但是客戶又需要知道輪胎胎壓的情況,因此衍生出了外加胎壓監測的項目,因此,對汽車輪胎的學習項目進行了詳細的課程設計,為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2課程內容設計

汽車技術類課程是一門技術性較強的課程,新時代的學生對于理論教學有一定的排斥性,因此項目的設計以做為主,在做中加入理論知識,并且一層一層將知識進行鞏固,課程設計首先由客戶的需求出發,從一個客戶訴求開始,一客戶160反映自己的車子開起來方向盤抖動,并且想要安裝一個胎壓監測功能。作為工作人員我們需要怎么做呢?怎么滿足客戶的需求呢?從這個例子出發將課程內容按照層次結構認知、維護操作以及檢測來分為輪胎維護、安裝胎壓監測以及車輪動平衡三個子項目。2.1輪胎維護。第一個項目是輪胎維護項目。此項目目標是讓學生直接接觸輪胎,對輪胎結構有直觀的認知。掌握輪胎的類型、品牌,型號,以及輪胎上各種符號的含義。熟練使用各種工具,并且按照5S工作制要求進行操作。在維護操作過程中學習輪胎的理論知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程設計如下:首先介紹用到的各種工具:千斤頂、拆裝工具、舉升機等;然后利用事前錄制好的微課視頻進行輪胎拆裝的視頻演示,便于大班上課學生能全部看清步驟。然后對學生進行分組,分配任務,發放任務工單,然后學生利用信息化技術查詢關于輪胎的各種基本知識。最后實車拆裝演練。輪胎拆卸完畢,需要檢查輪胎的磨損情況,使用年限以及型號,然后進行輪胎換位。該延伸項目的目標是讓學生理解前后左右輪胎的磨損情況不一致,需要根據輪胎的類型,進行相應的換位。課程設計如下:分配任務,一客戶的車子已使用兩年,出現后輪左右兩個輪胎磨損不均衡的情況,當你檢查出此狀況怎么操作?然后,學生查詢相關資料,了解輪胎磨損原理,以及輪胎的壽命。找出解決方案,掌握不同輪胎換位的方式。最后拓展任務,查詢資料找出防爆胎與普通胎的區別,以及它的防爆原理是什么。2.2安裝胎壓監測。第二個項目是安裝胎壓監測。該項目是輪胎結構掌握的基礎上拓展的外加功能,目標是了解胎壓監測的原理,掌握胎壓監測的安裝方法。課程設計如下:首先分配任務,客戶的車子輪胎經常出現少氣而自己不知道,以至于繼續行駛加速了輪胎磨損減少了輪胎壽命。其次展示兩類胎壓監測,內置和外置兩類。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安裝過程的演示。最后學生邊做邊學,掌握扒胎機工具的使用,掌握內置于外置胎壓監測設備的安裝。對于學生人數比較多,設備有限,教師有限的情況下,在教學上我們采用小組操作的方式,首先小組內選出小老師,小老師先進行培訓學習,然后再指導本組同學進行學習,教師在旁邊觀察并解決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小老師的存在,讓學生具有了再指導別人的責任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于小組長的選出,可以采用輪流的方式,一方面鍛煉了每個人的講授能力,另一方面鍛煉了大家的溝通和知識再輸出的能力。2.3車輪動平衡。第三個項目是車輪平衡度檢測。該項目是輪胎部件的最高層次內容,目標是掌握車輪不平衡的原因,如何進行車輪平衡檢測以及如何進行調整。課程設計如下:首先分配任務,客戶的車子出現輪胎抖動厲害,磨損不均勻的情況;其次分析問題,講解車輪平衡的相關知識;然后進行視頻的操作演示;最后學生分組進行輪胎的平衡度檢測,直至輪胎的平衡度滿足要求為止。在操作過程中復習了輪胎的拆卸過程,鞏固舊知識的同時學習新知識。一層套一層,層層練習,學生會把輪胎的三個子項目在不知不覺中就完全掌握了。

3課程效果

通過一學期的實踐,學生拿到項目任務單后,進行分工合作,查詢資料以及老師的講解和示范,學生掌握了與輪胎有關的各個項目的操作和理論知識。并學會了舉一反三,在角色扮演過程中,能從一個汽車售后人員的角度來向客戶解釋各種輪胎相關的問題,操作過程中嚴格按照工作流程和5S工作制要求,培養了職業操守和團隊合作意識。

4結語

對于汽車技術類課程進行改革是個大工程,需要修改學生三年的教學計劃和內容,改變目前的教學方式,能把與汽車某一部件相關的各個項目融合在一起,比如汽車輪胎可以從輪胎結構認知,到胎壓監測功能了解,一直到掌握輪胎動平衡檢測的過程,能讓學生一步一步深入掌握輪胎各種檢測項目的操作,并能融會貫通,同時通過實踐,得到了學生滿意的反饋,因此對于此類課程可以嘗試把汽車結構課程、汽車維護課程以及汽車檢測課程進行整合,然后進行汽車部件的三個內容的項目層次性的結合,可以使學生對汽車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以及系統,同時根據學生的水平不同進行分層教學。后續需要做的是把每一個模塊結合企業實際需要進行深入的設計,達到學生輕松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呂淑芳.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課程改革及其推進[J].現代教育科學.2019,(9):136-142.

[2]曾龍凱.淺析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的途徑[J].現代職業教育.2018,(30):186-187.

[3]宗緒巖,李麗.《食品機械與設備》課程教學改革.[J]農業工程,2016,6(6):135-136.

[4]柴俊霖,吉平,宋力,杜云剛.新時期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以“汽車測試技術”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19,(17):135-137.

[5]王峰,王安新.高職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索——以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為例[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6(3):43-45.

[6]黃信光.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改革與教學探析[J].汽車實用技術.2019.17.235-236.

作者:朱桂英 單位: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