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過濾假說在英語口語教學的啟示
時間:2022-08-06 02:46:24
導語:情感過濾假說在英語口語教學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為美國的語言教育家,克拉申致力于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為他贏得了世界性聲譽?!?a href="http://m.alizhichou3.cn/lunwen/jxztlw/kyjxlw/202108/745887.html" target="_blank">情感過濾假說”從三方面:學習動機、自信心以及焦慮,解釋了它們對學習者的二語習得的優劣。為了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敢于探索,積極參與的精神。文章計劃基于克拉申所提到的“情感過濾假說”,從情感的角度來進行研討。文中將會呈現出目前中學英語口語學習的情況,老師怎樣將教學與情感結合,進而使學生口語技能得以突出。
關鍵詞:克拉申的情感過濾假說;中學英語口語教學;動機;自信心;焦慮
一、引言
隨著全球聯系不斷增強,英語正在逐步成為一門國際化的語言。所以對于英語的學習,人們更加重視,特別是在學校的教育學習中。在中學英語學習過程中,涉及口語、閱讀、聽力、寫作、詞匯等多個模塊。在成績為大的時代、大家都將注意力放在了分數上,而在中學階段的大小考試中都不涉及口語的考查,所以口語教學往往不受到重視。但在不斷提倡的素質教育之下,不僅僅追求高分數,我們更加追求高能力。對于英語來說不能再局限于做好題、拿高分,要讓學生聽說讀寫樣樣精通。其中英語口語教學占據著不可忽略的分量,通過考量發現任何方面的學習都與情感相聯系,當然英語口語的學習也需要情感的參與。
二、克拉申“情感過濾假說”
“情感過濾假說”最初是由Dulay和Burt[1]提出的。他們提出情感過濾是一種內在的加工系統,它通過情感因素下意識地組織學習者對語言進行吸收,旨在解釋情感因素如何影響外語學習。他在20世紀70年代末提出了監測模型,并在80年代初擴大了研究范圍。其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輸入假說”,包括習得與學習假說、監控假說、輸入假說、自然順序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說五個假說。因此,克拉申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就是“輸入假說模型”[3]。該理論被認為是跌入演習的研究中論述最全面、影響力最大的理論?!扒楦羞^濾假說”的理論基礎是情感過濾理論,基于這一理論,我們不得而知學生是否能夠成功習得二語與他們學習時的情緒相關。克拉申[2]認為情感因素是一種可調節的過濾器,可以起到促進或阻礙語言輸入的作用。因此作為老師,不能只關注學生成績,在知識輸入的同時還要學會適當調節學生學習時的心情?!扒楦羞^濾假說”涉及影響外語學習的心理或情感因素,情感過濾包括三個方面:動機、焦慮、自信心。
(一)動機
心理學家將動機定義為激發、引導和維持行為的過程。動機是指學習者的學習欲望。它是個體發起并維持行動的一種動力,表現為在外語學習中對知識的強烈渴望。動機可以從內外兩方面討論。內部動機即學習者本身的求知欲望。例如,學習者被某領域所吸引,他便會主動努力學習。外部動機指受到外界的壓力不得不進行某方面的學習。例如,面對家長老師以及升學的壓力,學生們不得不努力學習自己不喜歡的科目。如果學習者想要獲得持久的成功,動機是不可缺少的。具有強烈學習動機的人,為了達到設定學習目標,會做出一定的努力。
(二)焦慮
焦慮是一種帶有恐懼的情緒狀態。語言焦慮表現為在語言習得過程中的緊張、害怕犯錯、不安、自責、焦慮等不健康的情緒的狀態[5]。例如,學習者在語言練習過程中擔心自己能否跟上進度,能否完成學習任務等等。焦慮可以分為“促進性焦慮”和“阻礙性焦慮”?!按龠M性焦慮”又稱為“積極焦慮”;“阻礙性焦慮”也稱為“消極焦慮”。“積極焦慮”能激發學習者克服困難,迎接挑戰,努力消除焦慮,而“消極焦慮”則會使學習者為了逃避焦慮而逃避學習任務。
(三)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人們對自己成功的自信程度。是積極表達自我價值、自我理解的意識特征。燕國材[4]認為,自信不僅要相信自己的目標是正確的,而且要相信自己有實力實現目標??死辏?]提到,學習者的自身原因也與語言學習的效果有關,尤其自信是最重要的因素。當擁有自信心之后,原本不能輕易解決的問題也能在不經意間迎刃而解,得到成功的滋味。自信的學習者具有強烈的學習動機,語言焦慮程度低、學習積極。他們在學習中敢于冒險,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能大膽地進行英語交流。因此,如果他們有更多的實訓機會,語言能力就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增強自信心,從而形成一系列的正向連鎖反應。
三、中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現狀
時代在進步,為了融合時代的特色,英語教育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與進步,與此同時也需要大量英語方面人才。但目前大多數人們,包括老師,還沒有達到時代所需要的高度與境界:體會不到表達的力量,進而使學生在表達交流方面也比較遜色。在越來越開放化的時代下,擁有好的口語表達才能更好地交流。
(一)缺乏口語學習的動機
動機是推動人朝一個方向前進的動力。在學習上,如果家長說孩子的成績達到預定的分數,就會給予孩子一個夢寐以求的禮物,那么孩子就會竭盡全力去實現,不管過程多么艱難,都會勇往直前。然而,對于國內大部分中學生而言,在進行口語學習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動機。他們覺得現階段只要能考高分就行,會不會說不重要,會寫才重要。學生也覺得英語不過是他們學業生涯的一個跳板,是高考中的必考科目,只要以后不從事相關工作,不出國留學,就不需要繼續英語口語練習。在口語學習過程中,他們缺乏動機。
(二)焦慮過高
焦慮是一種煩躁情緒。語言焦慮一般指在語言學習進程中,由于在長時間的努力下仍不能達到目標所產生的挫敗感和焦慮感。適當的焦慮或者說是低焦慮有助于二語學習,而焦慮過高對二語學習有阻礙作用。由于語言環境的限制,國內的很多中學生不習慣或者說不敢用英語表達,他們覺得自己的口語很不地道,害怕對話者聽不懂。當遇到外國友人用英語與他交流時,從聽到第一個英語單詞開始,他內心就害怕焦慮,甚至有學生焦慮到語言混亂,答非所問,大腦一片空白。久而久之,他們開始逃避說英語,慢慢不開口說英語了。
(三)缺乏口語學習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源于人們內心深處一股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很明顯會帶給人們一種毫無畏懼、“戰無不勝”的感覺。自信心同樣是二語習得中需要考慮的。中學生二語基礎知識相對不夠完善,沒有精力,時間和意識去學習英語口語,所以可能在口語方面有極大的欠缺。再加上老師對學生的口語表達進行了多次批評,學生可能以后在課堂上不敢講英語,生怕自己發錯音,漸漸學生會對自己完全失去信心。
四、情感過濾假說對口語教學的啟示
(一)分析學生學習動機
就英語學習來說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動機。身為老師應該放下架子,走近學生,了解學生,培養學生學習口語的動機。對于低動機的學生,教師可以從他們的興趣愛好出發,結合所學知識創設問題情境,吸引他們的關注,創造他們的興趣,多鼓勵表揚他們,從而增強他們學習口語的動機。對于高動機的學生,教師需要適當的指導并鼓勵,讓他們能夠長久地堅持下去。
(二)降低學生焦慮感
焦慮感主要是指學生學習英語時呈現出來的緊張,害怕的情緒狀態。過度焦慮會對英語學習產生消極影響。許多學生由于口語表達不流暢,擔心交流中受到批評嘲諷,進而不敢主動說英語。老師應該主動引導,讓學生在輕松中學習,拉近師生距離,緩解焦慮,進而使學生主動開口進行英語交流。其次教師能夠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在課堂穿插一些小游戲,提高學習效率。
(三)增強自信心
自信心在英語學習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學生在學習中會感到挫敗感,其實這種挫敗感主要是由老師帶來的。老師在準備口語課程材料時,沒有結合學生的水平,導致所授知識超出了學生的水平,學生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完成,循環往復,學生就對口語學習失去了信心。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做到因材施教,教學材料要適合大部分學生。當發現學生的口語問題時,此時老師不要立刻打斷學生進行糾正,這樣可能會磨滅學生的自信心,導致學生不敢在課上或公開場合開口表達,他們會擔心自己說錯??梢栽谙抡n后幫助學生找出犯錯的原因。老師應該時不時地對學生進行表揚,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自信心,進一步增強學習的效率。
(四)改變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
卡爾·羅杰斯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之一,他的理論強調的核心是尊重人,強調人的情感以及自我體驗等等。同時他還是一個教育改革家,在20世紀50年代,他最初提出一個我們現在大力倡導的教育觀點:以學生為中心。這個觀點我們不能淺層的認為是讓學校、家長、老師放縱孩子,或絲毫沒有原則地滿足學生無理的要求。它更準確地來說是一種互幫互助的關系,是互相成就,共同進步的關系。它向我們傳遞更多地是希望老師改變一言堂的方式,賦予學生權利,讓他們探索甚至是創新,形成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模式。俗話說:說者容易,做者難。同樣“以學生為中心”這一觀點也是,說得很輕松,真正要實施起來卻不容易。教師作為這一觀點實施的重要操作人,要清楚自己的責任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是學生成長的幫助者。與孩子們之間建立一種積極的關系,讓學生牢記自己的學習自己負責。在口語教學中,給足學生發揮的空間,讓其主動參與,多實踐。例如,讓他們為感興趣的電影配音,增強自信,使口語能夠更上一層樓,為未來增光添彩。
五、結語
克拉申的“情感過濾假說”對我國英語教學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英語口語的學習與情感相輔相成。新時代的教師應該跳出陳舊的觀念,將更多注意力于向學生輸入知識,還要時刻關注英語學習中的情感的作用。不僅要做到傳授知識,有意識地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口語學習的動機,提高自信心,較低焦慮感。讓學生們能夠學的輕松愉快,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進而有利于提高口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DULAYH,BURTM,KRASHENS.LanguageTwo[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2.
[2]KRASHENS.Principles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Press,1982:59.
[3]戴煒棟,何兆熊.新編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第二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3.
[4]燕國材.教育心理十題[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1:164-165.
[5]朱智賢.心理學大詞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137.
作者:董潔晶 單位:天津財經大學
- 上一篇:如何做好產品質量監督工作
- 下一篇:開放型作文教學實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