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家庭背景下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研究
時間:2022-06-03 09:08:09
導語:不同家庭背景下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社會階層分化情況加劇導致不同家庭之間貧富差距拉大正逐漸影響著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開展。通過對不同家庭背景下大學生思想狀況進行分析,討論了目前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對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家庭背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我國原有的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逐漸發生著變化,在使得經濟水平飛速增長的同時,也導致社會階層出現分化加劇的情況。社會階層分化所導致的不同家庭之間逐漸拉大的貧富差距,已經慢慢影響到社會的各方各面。眾多學者也分別從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等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但目前針對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現狀研究較少,不利于現階段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施。對此,本文擬對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狀況進行分析討論,并有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對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有所幫助。
一、不同家庭背景下大學生思想狀況分析
(一)階層意識分化嚴重
近年來,大學生中間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階層意識。而校園內,可以明顯的發現穿著高檔用度奢侈的學生往往會集一起,大眾消費的學生也自聚一方。這無疑是階層分化的具體表現。階層分化不可避免的導致部分家庭條件較好的大學生產生攀比心理,而部分家庭條件較差的大學生產生自卑情緒,甚至仇富心態,不利于和諧校園氛圍的維護和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
(二)人際交往短缺
現階段,數字技術及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徹底改變了人類獲取信息的方式:僅憑借一臺電腦、一部手機,足不出戶就可以覽盡世事、豐富業余。可以說互聯網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并逐漸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互聯網的便利在一定程度上也給當今大學生帶來了麻煩:對虛擬世界的過度依賴不但影響了大學生自身正常的學習、生活,而且阻礙了必要的人際交往,不利于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學生相互了解,進一步加大了大學生階層分化。
(三)價值觀社會化
現階段大學生的價值觀,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呈現多元化傾向。大學生涉世不深,還未形成自身穩固的價值觀,其思想、行為易為社會風氣所影響,呈現隨波逐流的特點。現階段,現實生活及社會流行的合理利己主義對大學生影響很大,很多大學生將理想追求和現實功利相結合,傾向于奉獻與索取并重。但由于個體在家庭背景、成長際遇上的差異,容易在信仰、心理等方面都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問題。
(四)以自我為中心
現階段大學生,不論家庭背景條件,在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大背景下,大多為獨生子女,為家庭成員所珍愛。即使非獨生子女,在少子化的當今社會,家庭養育更趨于寵溺。長期的嬌生慣養,使大部分大學生呈現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不但缺乏關心他人、換位思考的精神,更缺乏必要的勇于承擔責任的品質。加之部分大學生心智尚未成熟,缺乏理性思考,有時為了逃避責任甚至會逾越法律底線,給社會增加不安定因素。
二、貧富差距加劇背景下強化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對策分析
(一)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通過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大學生善于接受新鮮事物、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積極引導,對其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將有很大幫助。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需要堅持以人為本,要求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時,充分考慮學生家庭背景,尊重學生,以教育、關懷為主。引導學生對貧富差距問題進行正確的認識和理解。
(二)加強集體生活建設
加強集體生活建設,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并通過開展不同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之間的交流搭建廣闊的平臺。積極引導大學生在各種集體活動中提高自身人文素質,并培養其合作意識及互助能力。通過豐富的校園集體活動,幫助學生更好認識自己的同時,促使不同家庭背景學生之間建立起必要的理解和尊重,以使其能夠換位思考、相互理解。
(三)提升教師素質
加強思想道德教育隊伍的建設,增強教師自身道德修養,提升自身個人魅力,充分發揮教師榜樣作用。在開展德育工作的同時,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法制教育,并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及時對部分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以及根據學生現實需求,提供就業指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作者:蔣力 單位:鄭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曹韻.新社會階層思想行為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湖南大學,2011.
[2]劉冬雪.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價值[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
[3]張建.階層分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學海,2010.
-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學的有效性思考
- 下一篇:中職學校會計教學問題及建議
精品范文
10不同果樹嫁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