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思想品德教育策略分析

時間:2022-09-22 09:30:55

導語:高校體育思想品德教育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體育思想品德教育策略分析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當代高校負擔著為社會培養思想道德品質素質過硬和道德情操高尚的人才。學校體育教育的革新,已經從單純地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過渡到注重思想品德的培養。思想品德教育在高校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比重,對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密切的聯系,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體育的特點,適當地融入思想品德教育。

一、體育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

(一)愛國主義教育。主要表現在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國家和增強民族自豪感。(二)集體主義教育。主要表現在培養學生熱愛集體、增強集體觀念,當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相沖突時,要徹底貫徹以集體利益為先的思想。(三)文明道德教育。主要表現在學生要具備尊師重教,與同學友愛、誠實守信、嚴謹自律等良好道德品質。(四)意志品質教育。主要表現在學生在承受重大壓力的情況下,也能臨危不懼,面色坦然地處理問題。(五)團隊合作意識教育。主要表現在學生能通過團體項目,學會合作精神,了解1+1>2的思想。

二、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一)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在實施一項策略之前,先要了解對象的特征,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實施方案,最后達到的效果也是最佳的。我國現在就讀的是“90后”的大學生,這批學生的思想和“80后”努力踏實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的。當代“90后”的學生一貫被貼上突顯自我、實現自我的個性標簽,他們是比較向往自由的。再看社會背景的話,“90后”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家長比較溺愛孩子,所以直接造成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承受力達不到該年齡的高度。學生依舊存在著叛逆心理,張揚個性的元素,他們往往不易深刻體會社會的艱辛及為人處世的思想。他們還缺乏生活的磨煉,性格比較脆弱,容易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功利意識薄弱,容易被他人利用,從而進行犯罪活動。因此,高校對學生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在體育教育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承受力。(二)教師以身作則,在言行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內容。教書育人,首先要以身作則。體育教師的素質決定著學生的體育素質,所以體育教師不僅要具備熟練的體育技術,還要具備高尚的思想品質。在教學中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在思想道德方面為學生做好表率。學校也應該定期對體育教師開設思想品德課程,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三)制定課堂規程。課堂規程是學生在體育教學中要遵守的基本要求。想要培養學生的良好思想,好作風,就要制定一系列的常規。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教師應該在開學時期就對學生進行課堂規程的教育,重點講述課堂中要時刻注意人身安全、講禮貌、尊師重教、團結友愛、遵守紀律等問題。只有在遵守嚴謹的規程中,學生才能培養高尚的思想品德,體會體育教育的奧秘。(四)精心設計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團結友愛的體育精神是值得提倡的,體育游戲是培養學生團結意識的最快捷方法。例如,集體配合完成一項任務,在學校中尋找標識物來完成任務,達到終點。游戲中能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勇于競爭的思想品德。在最后完成任務后,讓學生反思自己在游戲中體會到的集體主義精神,只有關愛他人,樂于幫助他人,才能更快地完成任務。而且要讓學生明白集體中每個人扮演的角色都是缺一不可的,從而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五)挑戰自我。體育課是以身體的活動為宗旨的,但由于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能、意志不同,往往在練習時有的學生會產生抵觸情緒。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能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鍛煉方式,針對學生的各種心理,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訓練。在練習中要關注學生產生的情緒,進行安撫,鼓勵學生勇于挑戰自己。通過不斷的重復練習,讓學生會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產生克服困難的信心,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勇于克服困難、挑戰自我的思想精神。(六)獎罰分明。在體育課中,對思想道德方面表現不好的學生,要提出批評,并進行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于表現良好的學生要當眾提出表揚,并鼓勵大家要以此為榜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以上是我在平常實踐中得出的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幾點具體策略,從中我也體會到了思想道德教育對學生的自身發展有著重大意義。體育活動不僅能使學生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能,最重要的是弘揚體育精神,發展學生的堅強意志,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增強紀律性,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最終使學生德、智、美、體、勞全面發展。

作者:張麗娜 單位:慶陽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王小斌.如何在體育課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J].民營科技,2010(12).

[2]羅毅.體育課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J].教書育人,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