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農村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
時間:2022-12-25 04:51:02
導語:淺析農村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善于利用家鄉的發展變化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改革開放后,農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些變化就發生在學生的身邊他們看得見。比如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展示家鄉舊貌換新顏的照片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生活正在向美好發展。向學生介紹黨的惠民政策在家鄉中的實施情況。如“村村通電,通公路”、農村合作醫療,農村低保貧苦戶、農村扶貧。通過這些真實的政策案例,讓學生體會到黨對農村的關懷,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激發學生為建設祖國而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學習的積極情感。在課堂教學中加入了這些資源,不僅激發出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也使課堂教學貼近學生實際生活。
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家鄉建設中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曾經說過:“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睂W生在生活中也可以得到教育。鼓勵學生參與到家鄉建設的實踐活動中,發展了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主體責任意識。我學校所在的田集鎮正在建設美麗新農村,在建設新精神文化風貌方面遇到了難題。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積極動員學生報名成為志愿者,他們紛紛踴躍報名,在墻體繪畫、文明口號標語、新農村圖書館項目、街道清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次志愿者活動激發出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發揮出了主觀能動性。學生體會到能為家鄉的發展出一份力,生出了自豪感和責任感。
三、以家鄉的榜樣人物作為生動的教材
雖然古今中外有很多的名人可以作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榜樣人物。但是至今我都還記得一位學生的問題:“老師,牛頓那么厲害,可是跟我有什么關系呢?反正無論我怎么努力都沒有他厲害,牛頓只有一個啊。”這番話引起了我的深思。經過多年的觀察和了解,我發現學生的很多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受到來源于周圍環境中的一些所謂社會化的影響。所以現在有這樣的一種說法:教師十年功,不抵社會三分鐘。當然這樣的說法是片面的,可是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確實離不開社會真實的大環境。很多學生對離他們生活很遙遠的名人并不感興趣。如果我們列舉的人物事例都來源于學生生長的本土,這些真實的榜樣人物和真實的事例會更能吸引學生。我整理了一個案例,當地一位來自貧苦家庭的學生自強不息,孜孜好學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的故事。很多學生通過這個案例認識到學習改變命運并督促自己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這些來源于學生家鄉的真實生動的教材比課本讓學生感興趣。只要學生真心認可了榜樣人物身上的精神,那么他們就會身體力行的去模仿,這樣的來源于學生內在的思想價值觀的認同會比乏味的批評和說教起到的更大的作用。
四、尋求普法工作人員的支持
初中生也是形成正確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很多青少年由于受到了不良的思想德影響從而走上了犯法的道路。那些因為染上了不良的陋習而導致不良后果甚至是犯法行為的青少年正是給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最好的最真實和最有說服力的反面教材。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次實踐活動是當地的普法工作人員在我校組織的一位犯罪少年的自述演講。他的演講給我和學生都帶來了震撼。這位青少年因為受到自己身邊社會不良朋友的鼓動,而嘗試了吸毒,染上毒癮不能自拔,從而走上了偷竊的犯罪道路。然而悲劇并沒有停止,當這位少年的父母多次勸說并沒有起到絲毫效果的時候,絕望的父母不堪生活的重壓在一次車禍中雙雙離世。這位少年此時痛心疾首,他感覺愧對父母,不堪忍受內心的煎熬選擇了自殺,萬幸的是搶救及時。但是當他向我們展示觸目驚心的刀疤時,我們還是被這個悲劇的故事觸動內心。很多學生紛紛落淚。我抓住這次機會讓每位學生都寫一篇心得感悟。很多同學的感悟寫的很真實。這次實踐活動會成為師生最難忘的經歷。這些真實鮮活的案例成為觸動學生內心自我教育的力量。經過多年的實踐,我觀察到這種實踐活動會給學生一次心靈的洗禮。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深刻的意識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塑造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是健康成長的保證。如何有效的利用好鄉土資源更好的為農村初中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還有很多值得積累的經驗和需要探討的地方。
參考文獻:
[1]肖川.好教育好人生[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16.
[2]李銳.農村教育的社會學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20.
[3]蘇力.法治及本土資源[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5:58.
作者:周亞君 姚偈夢 單位:阜南縣田集鎮中心學校
- 上一篇:幼兒品德教育分析論文
- 下一篇:淺談品德教育于作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