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化工學類實踐教學體系分析
時間:2022-03-01 09:54:34
導語:化學化工學類實踐教學體系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者對遵義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化學應用(工程)類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化學工程;實踐教學;實習實訓
遵義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的前身是遵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簡稱“遵義師專”)化學系。作為一所具有100多年師范辦學經驗和歷史傳承的師范類院校,在培養中小學教師方面,具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得到了業界和社會的好評。遵義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是遵義師專5個最老的系之一,自然也傳承了老師專的優良傳統。自2001年升本以來,化學化工學院在原有化學專業(師范教育)的基礎上,又分別于2008、2011、2018年成功申報應用化學、材料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三個專業,并于當年開始招生。升本以來,遵義師范學院和化學化工學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再贅述。作為遵義師范學院的一名老教師,親眼目睹了遵義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的發展,但也感到,我們在目前已經取得的成績背后,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如化學(教育)專業本科生的就業難度逐年增大,專業已經顯現出衰落的景象(在此不予討論);應用化學、材料化學等工學類專業在實踐教學、實習實訓、畢業論文(設計)等環節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針對化學工學類專業在實踐環節存在的問題,作者作了一些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1實踐教學
“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教育部在新時期針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提出的要求[1]。作為一所地方應用型高校,培養的學生就是要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而地方經濟又與當地的企業、行業緊密聯系,學生要服務于地方,就必須“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簡稱“留、下、用”),同時還需要有合適的平臺,也就是接收學生的用人單位。學生能否被用人單位錄用,學生的能力水平是關鍵因素,特別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動手能力的強弱除了先天因素外,在學校期間的相關訓練是決定其能力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涉及學生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廣義的實踐教學包括專業基礎課程對應的實驗課、專業方向課程對應的實訓課以及到相應的企業、行業進行專業見習、專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實習。作者討論的實踐教學,主要指專業基礎課程對應的實驗課程。化學化工學院有幾十年化學(教育)專業的辦學經驗,課程設置也相對穩定和合理。但對工學類專業,辦學經驗較少。如在剛開設應用化學專業時,其課程設置就是在原化學專業課程設置的基礎上修修補補,增加了幾門應用化學專業的方向課,刪去了幾門化學專業的方向課程(教育學、心理學、教師技能),實(驗)踐課程幾乎是原樣復制。這樣就導致我們應用型工學類專業的課程設置沒有專業特色,基礎實驗課仍然沿用化學專業老的課程體系:無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在這一課程體系中,由于各門實驗課是獨立開設的,有些實驗項目在不同的課程中出現了重復開設的現象,如玻工操作在無機化學實驗和有機化學實驗中就重復開設,滴定操作在無機化學實驗和分析化學實驗中也出現了重復。在當前學分和課時數都大為減少的情況下,就顯得極不合理。其他兄弟院校大多已根據實驗體系,按初級、中級、高級分層次安排教學,并已有相應的教材[2],因此我們的實驗課程體系亟待優化。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方面,我們開設的運用新方法、新手段的實驗還很少,如微波合成法、超聲波合成法、微波萃取、超聲波提取等均未開設;在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方面,缺乏綜合應用合成技術、成分分析、性能測定等一系列實驗手段的創新性實驗,如樹脂、涂料的合成、制備,性能測試,生產工藝、配方的優化等綜合實驗;也缺乏目前化學化工領域比較前沿的納米材料的制備、表征等實驗。化學化工學院工學類專業在經歷了辦學初期的迷茫、困惑后,通過走出校門到省內外高校取經學習、到大型企業參觀、請企業、行業專家到學校座談等形式,已將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幾次大的修訂,但我們認為,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離完善還有一定距離,如我們的課程設置中能有效訓練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設計實驗、綜合實驗還比較少;部分實驗因條件不具備而延期開設;部分實驗因實驗時間長、操作繁瑣、有一定危險性等因素而沒有開設。
2實習實訓
對于一所有100多年師范辦學經驗的院校來講,如何培養師范生我們早已駕輕就熟,其中遵義師范學院獨創的某些做法還是其他兄弟院校模仿的對象。在前些年的教師招考中,我校師范專業畢業生取得的成績常常令其他許多高校自愧不如,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校近年來畢業的工學類學生在就業時,相當一部分學生專業不對口,其中相當一部分學生在校期間考取了教師資格證,準備畢業后從事教師職業。工學類畢業生不是不能當老師,但對一所高等學校來講,畢業生的就業崗位與所學專業是否對口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學生培養質量的指標之一[3],如果學生就業專業不對口,這是對我們培養質量的否定。造成學生就業專業不對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學生落后的就業觀念,相當一部分學生受社會或家長的影響不愿到企業就業,二是貴州省整體工業水平還比較落后,企業員工薪資不高,工作不是很穩定,有的還有一定危險性等。但我們認為,學生就業專業不對口還與學生接受的實習實訓不規范,培訓時間不足,培訓不到位,學生對所學專業認識不足存在一定關系。2.1實訓中存在的問題。化學工學類專業由于是新辦專業,受辦學經驗不足、師資力量不夠、場地(老校區)匱乏等條件的限制,在設置實訓課程時針對性不強,學生動手機會不多;仿真實訓項目少,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學生對工廠的實際工作狀況缺乏了解,產生了不必要的心里迷茫和恐懼,導致學生不愿從事化工專業類的工作。在實訓課程的設置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將其他專業的一些拓展實訓操作課程加入化學工學類專業中,表面上看豐富了課程設置,實則偏離了專業的核心本質。作者建議,在結合專業特點,服務地方經濟,調查研究遵義市、貴州省化工企業之所需,廣泛學習老本科院校和同層次兄弟院校先進辦學經驗的基礎上,大力建設能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實訓中心,包括培養工學類學生的金工實訓室(新設置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更應建設)。有的實訓室可與校內的工學院共建共享(如金工實訓室)。實訓課程比一般專業基礎實驗所需的經費更多,占用的場地更大,有時還存在使用率、費效比較低等問題,我們可與當地化工企業或其他兄弟院校共建共享來提升費效比,最好能爭取建設區域(黔北、貴州省)實訓中心,開展對外合作或服務。2.2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工學類專業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工學類專業學生的實習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關注[4]。都昌滿詳細分析了當前工學類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工學類院校學生在實習前、中、后存在的問題,將這些問題總結為“難”“散”“浮”“假”“偏”5個字。“難”是指學校找實習單位難,學生找實習崗位難;“散”是指總體上看高校學生實習活動分散而混亂。“浮”是指學生實習難以深入企業生產等環節,實習效果差;“假”是指假實習;“偏”是指學生實習的目的和形式偏離了實習的真正目的和要求。上述五個方面的問題,化學化工學院工學類學生在實習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影響最大的是“偏”。我們的學生在實習時,專業不對口的現象尤為突出,學生在工廠的實習僅僅充當了簡單、重復的操作工的工作,實習學生情緒不穩定,實習期間想退出的情況時有發生。這種“偏”也是“難”帶來的副產物。作者曾參加了2016年9月在江蘇鎮江舉行的“全國高等院校石油和化工類專業生產實習與校企合作研討會”,同樣的會議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曾召開過,這是時隔三十多年后舉行的專門針對化工類學生實習的研討會。與會人員除了各高校代表外,還有教育部高等學校化工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領導,中石化燕山石化教育培訓中心、中石油錦州石化實訓中心、奧克(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的代表。會上,代表們對化工院校實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針對實習實訓中存在的問題分享了一些好的作法,并給出了一些可以操作的建議。奧克集團的主要領導,承諾支持各高校化工專業學生到該集團公司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分公司實習,并在收費上給予優惠。北京化工大學等院校分享了很好的辦學經驗。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奧克集團董事長還從“國是”的高度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作過相關的呼吁。2015年12月,我校教務處、生物與農業科技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有關領導參加了由教育部主辦在廣西桂林舉辦的“全國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十周年總結及展望研討會暨‘十三五實驗室建設規劃交流會’”。會議是實驗室建設特別是實驗中心建設、仿真實驗室建設、工程實驗中心建設的全國性交流年會,會議主要分享了上述實驗建設的經驗和做法以及兄弟院校取得的成就和經驗,對于我們這樣的新建本科院校有很好的學習借鑒作用,可惜,后來沒有再去參會。作者建議,與實習實訓建設有關的會議學院要定期派人參加,并盡可能多地認識相關的專家和教師,以便于今后的聯系。同時,參會者會后應寫出參會總結并將參會情況和有關想法向學院領導匯報,為學院實訓基地的建設提供參考。工學類院校(包括化工類院校)特別是新建本科院校實習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全國性的問題[4]。我校(也可以聯系其他高校)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出席會議時,應積極向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提出建議或議案,大力呼吁構建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四方聯動的實踐模式,同時國外同類別院校的做法也值得我們借鑒和參考[5]。對于像我校這種基本沒有“化工校友”的新化工院校,解決實習“難”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和效益較好的大型企業聯合招生,學生畢業后直接去企業就業,作者在帶隊見習過程中,就有企業提出過該設想。同時要教育我們的學生改變就業觀念,從企業的基層干起,經過數年的鍛煉逐漸成長為企業的中層骨干。在前幾年的畢業生中已有學生照此思路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存在的問題是現在的大學生不管是實習還是剛就業階段,大部分都認為他們是“大學生”,應該坐在“窗明幾凈”的辦公室工作,而不愿到基層吃苦。因此,做好學生思想工作、轉變就業觀念是化工類院校實現學生專業對口就業的重要因素。同時學校要高度重視實習工作,不能把實習工作認為是二級學院、教務處的工作,學校僅僅在簽定相關合同時才出現。
3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
我院的學生在選擇做畢業論文還是做畢業設計時都不知如何選擇,指導教師也存在許多困惑。結果一部分學生跟著有項目的老師做研究課題,大部分學生寫的是與自己專業無關的基礎教育教學綜述論文,做畢業設計的學生更是鳳毛麟角。存在這一問題的原因是沒有能指導學生畢業設計的教師,指導教師也沒有相關的化工工程研究項目或化工設計經驗,也沒有企業的工程師愿意指導我們的學生,我們和企業的合作只是膚淺的表面合作。近些年來,我校也在進行轉型發展,鼓勵教師(特別是新進教師)到企業工作或開展聯合研究,希望培養一批雙師型教師,但實際效果不佳。問題在于學校沒有相關的鼓勵教師到企業工作或鍛煉的配套措施,新進教師大部分是高學歷的博士,他們不愿意改變原來的基礎研究方向轉而研究實際工程問題(經驗也不夠),學校也沒有將企業工程師引進學校進行指導的措施。由于我們的教師沒有下到企業,對企業存在的問題只是膚淺的“理論”上了解,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長此以往,企業就認為我們教師只能“紙上談兵”,我們學生的見習或實習是“有求于他”的單方面的“懇求”,由于沒有深層次的合作,企業工程師也不愿意指導學生。作者建議,學校應出臺鼓勵教師特別是青年高層次教師到企業短期或不定期工作的政策措施,并真正聘請企業工程師到學校兼職指導教學和實習實訓,在可能的情況下爭取校企聯合招生。
4結論
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培養高質量行業、企業、社會都能用得上的工科人才,除了要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外,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目前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遇到的各種問題。
參考文獻:
[1]那莉艷,張麗影,趙軼男,等.應用化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4(3):77-78.
[2]吳泳.大學化學新體系實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3]陳小虎,楊祥.新型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的14個基本問題[J].中國大學教學,2013(1):17-22.
[4]都昌滿.高校學生實習:問題分析與解決途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145-149.
[5]汪耀武,陳德林,方梅.國外高職教育實踐教學特色研究與啟示[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5),93-94.
作者:朱萬強 朱 彬 劉 楊 覃 彪 單位:遵義師范學院
-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
- 下一篇:研究性學習與實踐教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