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課程設計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04 08:48:50
導語:通信原理課程設計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介紹了南通大學杏林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通信原理課程設計當前的教學情況,為提高通信原理課程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從優化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改進成績評定方式等方面對通信原理課程設計進行教學改革探討。
【關鍵詞】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原理;課程設計
1引言
《通信原理》是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核心課程[1],也是眾多高校電子及通信類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必考科目之一,其在電子信息類專業所有的課程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它以高等數學、概率論、隨機過程、信號與系統等前期所學課程為基礎,同時對通信網協議、移動通信等后續課程以及畢業設計有重要影響[2]。本門課程的特點是內容豐富、概念抽象、原理復雜、理論性和數學性強,其中的很多概念和原理學生不容易理解,而本課程學習效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后續的相關課程的學習。為了提高通信原理課程的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更進一步理解通信系統的基本原理和本質、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在本課程理論部分結束后開設了通信原理課程設計[3-4]。在通信原理課程設計教學過程中,利用MATLAB仿真軟件將抽象的理論知識點用直觀的圖形圖像的方式展示,一方面能夠有效避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產生脫節,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5]。與此同時,學生MATLAB語言編程能力也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這對于學生后期進行畢業設計的工作也大有裨益。
2課程設計的教學現狀
南通大學杏林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通信原理課程理論部分在第一周到第十六周完成,通信原理課程設計共兩周時間,一般安排在第十七到第十八周、或十八周到十九周。這段時間為理論課程期末考試時間,學生的主要時間和精力花在了復習迎考上,對課程設計實踐并不是很重視,致使課程設計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當前通信原理課程設計中,共有四個題目要求學生完成:常規AM調制,高斯信道容量,2FSK信號的相關形式最佳接收機,循環碼。當年的課程設計題目和往年的題目并沒有較大變動,這就導致一個問題,有的學生在完成課程設計任務后會把設計題目的程序上傳到網絡上,下一屆的學生到網上一搜就搜索到了設計題目的設計程序,有了現成的程序有的學生就不再主動想去設計新的程序而依賴搜索到的結果,有的學生本來有自己的編程設計思路但多少會受到搜索到的程序的影響,最終設計的程序有大量的雷同,這就違背了通信原理課程設計開設的初衷,阻礙了學生課程設計的主動性以及創新性。另外,當前通信原理課程設計的考核方式為最后一次課學生進行答辯以及交課程設計報告的方式,只要交了報告就有至少及格的成績。鑒于學生人數較多,一般讓學生自主選擇是直接交報告、但只能獲得一般的成績還是參加答辯之后再交報告、而獲得一個較好的成績。這樣的考核方式使得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存在這樣的心理:反正不想參加答辯,不答辯的話也就不需要自己設計、理解和編寫程序了,隨便交了報告就可以有成績了,態度散漫,應付了事,沒有從兩周的課程設計中提高自己的任何能力。由此可見,當前的通信原理課程設計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迫切改革課程設計的教學方式以提高課程設計的教學質量,達到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目的。
3改革教學形式和方法
針對目前通信原理課程設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改革方案,通過優化原有的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改進課程設計的成績評定等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參與到課程設計的任務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1調整課程設計時間調整通信原理課程設計兩周時間內完成的時間安排,盡量避免與學期末學生復習迎考的時間沖突。可以在課程設計題目涉及的理論章節講完后,把相應的設計任務發給學生,比如第四章內容講完后,就可以把高斯信道容量這道題目發給學生,讓學生在平時并不是很緊張的學習中,可有較多時間對設計題目進行分析、設計解決思路及方案。教學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在第八周安排一周時間完成一半的課程設計任務,在理論部分講完后再安排另一周的任務。3.2優化課程設計題目設置課程設計題目涉及的知識點可以和往年相同,但是題目應該做到不與往年相同,且在數量上可以有所增加。在通信原理課程設計中主要包含隨機信號產生與干擾信號模型、信道建模與信道編碼、調制與解調、PCM編碼與傳輸、數字基帶傳輸系統、信號的最佳接收等課題。由于通信原理課程設計的時間安排只有兩周,所有課題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可以采用必做題加選做題的方式。必做題要求每個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而選做題可以根據每個人的具體能力選做,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鍛煉。面對與往年完全不同的設計題目,學生在網絡上搜索不到現成的設計程序,只能自己主動去分析問題、設計思路、編寫程序,真正參與到課程設計的過程中。3.3改進成績評定方式作為教師,比較困難的一點是如何公平公正且全面地評價每一個學生,通信原理課程設計的成績評定亦是。當前的成績評定方法比較側重于設計結果和設計報告,雖然在課程設計的進程中關注了學生的進展情況,但學生人數眾多,評定的成績并不能全面反映設計過程以及學生的真實水平。完善課程設計成績評定方式,除了看設計結果是否達到了設計要求,更應該重視整個課程設計的全過程。即使有的學生的設計結果不能完全實現設計要求,但如果學生能夠查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升,那么也可以得到較好的成績。應該根據設計過程、驗收結果和設計報告這幾個方面綜合評定成績,盡可能全面地評價學生在課程設計中的表現。
4結語
通信原理課程設計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實踐課程,鑒于當前的教學過程存在一定的弊病,需要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既給學生壓力也給學生鼓勵,提高學生學習通信原理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樊昌信,曹麗娜.通信原理(第7版)[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4.
[2]李旭杰.《通信原理》在通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中的角色分析[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0,26(8):34-36.
[3]曹婷,曹原.“新工科”背景下通信原理的課程優化[J].價值工程,2018,(3):258-259.
[4]馬鳴霄,隋曉紅.《通信原理》課程多方位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物聯網技術,2017,(8),116-117.
[5]黃琳,曹杉杉,熊旭輝.基于MATLAB的通信原理實驗課程設計[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7(3):94-97.
作者:郭莉莉 陳永紅 張士兵單位:南通大學
- 上一篇: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探索
- 下一篇:動畫視頻設計教學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