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時間:2022-04-15 10:24:57

導語:生物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物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摘要:生物類專業主要涉及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等專業,由于該類專業所涉課程實踐性很強,大多數課程均包含理論、實驗或實踐教學,一方面,理論教學可以指導實驗或實踐教學;另一方面,臨床實踐或實驗教學可以為教學提供理論基礎。教師通過加強理論與實踐教學,增強了學生學習吸收效果,教師課堂講授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基礎,實驗和實踐教學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吸收和對所遇問題處理應變能力。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達到活學活用,通過增強學生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激發教師和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教師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生物類專業課程;教學方法;考核方式

生物類專業起到橋梁學科的作用,既是基礎理論、實驗和實踐教學之間的橋梁,又是科學技術和實際應用轉化的橋梁。由于該專業各學科課程信息量大,很多知識間有緊密的聯系,且有實踐性很強的特點,再加上教學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此,學生對專業知識難于掌握和吸收,進而影響學生的實驗、實踐和臨床應用能力。為此,其理論、實踐和實驗教學亟待改革,我們在“生物類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中始終堅持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通過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全面提高。注重學生實驗和實踐技能培養,通過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改革措施包括以下六方面:

一、明確教學專業目標體系

李凌巖等[1]總結發現只有制定和建立好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才能更好適應現代畜牧業發展,進而培養出優秀的動物生產類應用型人才,使大學生更接近了解基層,為推進就業開拓新思路。目前很多學校培養目標存在針對性和實踐性不強等特點,學校應基于學校辦學特點和特色,建立相應教學培養目標。一些高職院校,由于存在科研基礎和理論水平相對較弱問題,但可以增強實踐實習環節,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而實驗教學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為此,構建實驗教學新體系,可以為技能性學校學生培養提供基礎[2]。針對當前農林類院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條件較差,為此強化了臨床應用,為同類院校生化實驗教學改革提供借鑒[3]。天津大學生物工程專業通過系統性教學體系設計,建立多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和多層次的考核模式,對實驗課教學內容和方法開展進行深入改革,獲得較好的效果[4]。姜錦鵬等[5]總結得出以安徽科技學院為例,通過調研提出了面向行業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動植物檢疫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并對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教學環節、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修改調整建議,為提高動植物檢疫專業本科學生人才培養質量,對相關行業企業、高校和畢業生先后開展動植物檢疫專業現狀調研。通過調研反饋信息,為完善動植物檢疫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參考。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動物生產類專業根據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對實踐教學進行了改革。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系統地加強本科學生專業科研技能、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也為其他高等農業院校動物生產類高層次人才培養提供參考[6]。

二、不斷更新和完善教學內容

王繼蓮等[7]調研發現生物統計學作為生物類專業課,近年應用逐漸增多,其與學生數據統計、等需求逐漸提高,且原有課程教學方法和手段、實踐教學和考核方式缺乏教學針對性,為此急需改革。呂巖等[8]總結發現調整實驗教學內容、不斷激發學生興趣愛好和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建立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考核標準和評價體系進行改革。達到從理論知識到實踐的轉換,使學生真正有所收獲。生物制品學是生物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是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的學科,生物制品學是一門新興學科,為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其原有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需要不斷更新。培養高素質生物技術型人才受到越來越廣泛關注。針對生物制品學課程目前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教學改革,并通過提高和激發學生的興趣,進一步提高生物制品學課程的教學效果[9]。王劍文等[10]提出開設“生物類專業”課程前,教材和授課內容的選擇至關重要。目前,“生物類專業”教材大多存在知識覆蓋面廣,但不同專業整體側重不同,既包含面向農業的植物生理學,又有面向生物學和醫學的細胞工程、酶工程、現代生物學技術、發育生物學等內容。

三、完善實驗、實踐教學條件

章毅等[11]總結上海大學生物工程專業通過實踐教學培養計劃,將產學研融合,在實踐教學上將“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加以推行,進行了深入改革。通過對將基礎理論、實踐訓練和生產實踐進行結合,鍛煉了學生綜合素質。王繼蓮等[4]調研發現生物統計學作為生物類專業課,近年應用逐漸增多,其與學生數據統計、等需求逐漸提高。農林類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不斷改革,主要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及考核標準等方面進行。然而對一些重大科研課題及實驗,需加大力度投資、更新實驗設備,并深入改革原有課程教學方法和手段、實踐教學和考核方式。逐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12]。李麗等[13]開展《生物工程專業實驗》課程,達到提高實踐教學質量,起到培養復合型人才效果,強調了《生物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全面闡述了該課程存在的不足,針對這些不足提出了較為系統的解決方案,為今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復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礎。

四、培養學生創新、協作意識

馮遠航等[4]總結得出實驗教學對培養生物工程專業學生起著巨大作用,通過實驗操作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姜成等[14]總結得出科研導師制對生物類專業人才培養起著較好的作用,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磨煉了創新能力,并形成較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生物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經過多年的發展,科研導師制度逐漸成熟,并為人才培養帶來的積極影響。葛淑俊等[15]將最新的科技發展成果和動態融入到教學內容中,通過先進科研前沿知識和實例導入,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使晦澀難懂的“生物類專業”課程知識變得活靈活現、形象生動更加容易被大家理解吸收。王秋菊通過總結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動物生產類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特點。主要體現在強化本科學生專業科研技能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可以為其他農業院校人才培養提供參考[16]。

五、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張存新等[17]提出實驗及實踐教學是生物類專業課程培養的有力支撐,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定位和考核辦法、通過加強導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優化教學內容,并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閻曉菲等[18]總結得出少數民族本科生,基于語言交流問題,在動物生物化學實驗課,優化調整教學內容,綜合多種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達到較好教學效果,為培養應用技術型專門人才奠定基礎。葛淑俊等[15]總結發現“生物類專業”課程通過先進科研前沿知識和實例導入,并將教學內容融入最新的科技發展成果和動態,進一步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使的“生物類專業”課程知識由晦澀難懂變得被大家容易理解吸收。

六、優化教學考核方式

為使考核更加有針對性,朱立成等通過調研井岡山大學生物技術專業,應采取開放型實驗,結合當地教師科研或資源,以科研論文和成果匯報等形式考核和評價,形成教學研相結合的教學體系,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19]。閻曉菲等[18]總結得出少數民族本科生動物生物化學實驗課,改革考核評價標準,優化精選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對該實驗課程進行改革與實踐,教學效果顯著,提高了少數民族本科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培養應用技術型專門人才奠定基礎。姜錦鵬等[5]調研安徽科技學院,提出了動植物檢疫專業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考核側重實踐技能,為完善動植物檢疫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參考。

總之,生物類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內容面多,新的科學技術不斷融入,研究方法、技術和手段更加成熟,使研究將更有針對性、具體化和應用性。多學科交叉目前已成主導,在生物類專業教學改革中初見成效,由于不同學科的融合,增強了彼此間的交流與協作,形成更多的新興學科。形成以“問題解決”(problem-soving)研究為導向的模式,加速了許多實踐問題的解決。本著創新創業、多學科交叉、以學生為本和突出專業特色教學原則,要想學好生物類專業課程,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技術手段,理論和實踐的密切結合,總結出適合佳木斯大學生物類專業教學方案,建立以綜合素質能力提高,尤其以實驗和實踐等綜合技能提高的教學大綱和考核體系,為其他高校生物類專業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提供數據參考。

參考文獻:

[1]李凌巖,李井春,陳雪龍,等.動物生產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探索[J].畜牧與飼料科學,2020(6):116-119.

[2]許凌凌,曹侃.高職生物類專業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16(14):153-154,157.

[3]張強.農林類高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現代農業科技,2020(22):240-242.

[4]馮遠航,劉夫鋒,白姝,等.深化生物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J].實驗室科學,2020(2):157-160.

[5]姜錦鵬,李升和,戴四發,等.地方高校動植物檢疫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調研分析———以安徽科技學院為例[J].畜牧與飼料科學,2020(5):117-119.

[6]王秋菊,崔一喆,韋春波,等.動物生產類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J].畜牧與飼料科學,2020(5):117-119.

[7]王繼蓮,卡迪爾•阿不都熱西提,李明源,等.應用型人才培養視角下的生物統計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生命的化學,2020(6):969-972.

[8]呂巖,焦虎平,肖沖,等.動物生物技術專業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獸醫學報,2019(7):1416-1420.

[9]顧寧,范興培,王長林.生物制品學教學改革思考[J].生物工程學報,2021(7):18.

[10]王劍文,章良,周建芹,等.生物制藥方向細胞工程課程建設芻議[J].藥學教育,2009(1):31-33.

[11]章毅,黃海,高娟,等.產學研融合促進生物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J].生命的化學,2020(7):1177-1182.

[12]張強.農林類高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現代農業科技,2020(22):240-242.

[13]李麗.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培養復合型人才———《生物工程專業實驗》課程的教學改革[J].農業工程,2015(2):88-89.

[14]姜成,申曉慧,張麗敏,等.科研導師制在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實踐中的探索性改革[J].經濟師,2019(2):210-211.

[15]葛淑俊,王省芬,王靜華.提高細胞工程教學質量的幾點體會[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1(4):19-20.

[16]王秋菊,崔一喆,韋春波,等.動物生產類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J].畜牧與飼料科學,2020(5):117-119.

[17]張存新,項黎新,張銘.細胞工程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12):137-139,156.

[18]閻曉菲,李瑋璐,童婷,等.少數民族本科生《動物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J].家畜生態學報,2020(9):87-89.

[19]朱立成,肖春玲,蔣平,等.地方本科院校生物技術綜合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51):224-225.

作者:李鳳蓮 夏秋博 李成明 周清波 程廣東 單位:佳木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