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音樂在高校聲樂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11-12 03:12:57

導語:采茶音樂在高校聲樂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采茶音樂在高校聲樂教學的運用

摘要:目前我國高校聲樂教學中,無論是從發聲技巧還是發聲理論,再到曲目的演唱風格,大多沿用了西方的主流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尤其是針對美聲唱法教學中,很少涉及到中國音樂元素,尤其是傳統音樂文化元素。我國茶文化博大精深,采茶音樂是茶農在日常勞作中出現的一種曲目,富含濃郁的地域民族文化,具備極高的可塑性,是我國傳統茶文化中的瑰寶。在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多元文化并存的現象成為了必然。在這種情況下,將采茶音樂運用到高校聲樂教學當中,即有利于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和發展,也為高校聲樂教學課程改革帶來活力。

關鍵詞:信息時代;采茶音樂;高校聲樂教學

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多元文化的交織和相互影響,成為當下全世界各種文化形態發展的趨勢,音樂同樣也不例外。在人們審美觀念和價值觀不斷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如何傳承和保護我國優秀的傳統音樂元素———采茶音樂,成為當下音樂工作者所考慮的問題。傳統采茶音樂經歷上千年的傳承和發展,其強大的生命力背后是巨大的文化價值的體現。然而,這種優秀傳統音樂,卻一直得不到有效的傳承手段,只是通過口傳身授的方式進行傳承,不能不說是一種憾事。反觀我國當代高校聲樂教學,一直沿用著傳統的西方教學方式,對中國的音樂元素利用顯然不夠充分。本文認為,我們的高校音樂教育者要改變思維模式,與時俱進,勇于創新,通過合理的課程設計和創新,將我國優秀的音樂文化融入到聲樂教學當中。這樣即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和保護,也能提升聲樂教育的創新特征,從而提高在信息時代下,使得廣大音樂專業學生不忘初心,認識到傳統采茶音樂的價值所在,提升文化自信,從而為傳統音樂文化的振興和發展作出新時期的貢獻來。

1信息時代對我國傳統采茶音樂的影響

計算機的誕生催生了信息時代的到來,在信息時代下,社會快速發展,信息成為了比物質和能源。更為重要的社會資源。依托著先進的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信息時代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顛覆了人們對許多事物的傳統認知,其中也包括我們傳統的音樂文化。具體到采茶音樂,信息時代到來所產生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1.1信息時代改變了傳統采茶音樂的傳播方式。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和利用茶的國家,相傳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神農時期。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傳統的采茶音樂都是以口傳心授為主,雖然有少量的文字性記載,但也僅僅是以符號的形式,出現在很小的地域范圍內。對于傳統采茶音樂來說,口傳心授的傳播方式既有優勢,也有著很明顯的局限性。優點是,這樣的傳播方式,采茶音樂具備很強的靈活性,傳承過程中,可以不斷的將原來音樂中的不足進行完善和改正,并一直傳播下去,形成一個再創作的良性循環。而其拘束性是顯而易見的,口傳心授在廣泛的影響力上和大面積的傳播上顯然是無能為力的。信息時代的到來,傳統采茶音樂的傳播方式幾乎被徹底推翻,從廣播、電視、網絡全方位的傳播方式,到CD、MP3等各種數字隨身播放工具,讓音樂的傳播速度和傳播范圍變得極其迅速和寬泛,各種“神曲”一夜爆紅全國的例子數不勝數。但遺憾的是,得以快速傳播的音樂多標有“流行”的標簽,對于傳統采茶音樂來說,借助現代傳播手段進行傳承,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1.2信息時代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生活娛樂方式。傳統采茶音樂的出現,其目的性就是以娛樂為主。采茶音樂以贛南地區的采茶歌舞為主,人們在采茶過程中,為了舒緩勞累的身體,娛樂緊張的勞作過程而創作的。其雛形是采茶女口中隨便哼出的小調,被不斷完善和固定后,所形成的一種原生態音樂形式。到后期,為滿足聚會和表演需求,人們根據固定下來的采茶音樂節奏,創作出了更適合表演的采茶舞。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極大的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娛樂方式,也極大方便了人們獲取娛樂的渠道。無論是戲曲還是歌曲,無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無論是流行音樂還是古典音樂,互聯網上海量的資源都可以滿足任何一個人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可選擇的娛樂方式越來越多,傳統的采茶音樂在現代娛樂方式的沖擊下,逐漸失去了往日在采茶區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無論再怎么強調其存在的意義性,若缺乏有效的傳播的手段,勢必將加速其被遺棄的過程。這不僅是傳統采茶音樂面臨的尷尬局面,也是眾多傳統音樂形式同樣面臨的囧境。事實上,近些年來不斷有地方傳統小調、小戲等藝術形式,已經徹底的消失在人民的視野中。

2傳統采茶音樂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意義

在新的時期下,我國的聲樂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更加注重西方的音樂理論和延長技巧,忽視我國傳統音樂中的優秀與精華。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在倡導文化自信的呼聲下,將我國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到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意義也彰顯出來。采茶音樂在我國的發展歷史十分久遠,音樂表達方式別具一格,運用到高校聲樂教學中有以下幾點意義。2.1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從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為我國的傳統文化“代言”,表達了對我國傳統文化的高度認同和推崇,并多次強調在新時期下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多元文化并存是信息時代的典型特征之一,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彰顯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所在和價值所在。采茶音樂即是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之一,也是我國傳統茶文化中的重要組成和外在表現之一。我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蘊含的道德智慧和哲學智慧,至今仍為人們的道德行為起到了指引性作用,尤其是對當代大學生群體,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得到了高度認可。將傳統采茶音樂引入到高校聲樂教學中,也是將茶文化引入到校園教育的契機,對幫助大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有著重要意義。2.2有利于傳統采茶音樂的傳承。音樂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現之一,我們能夠透過音樂,去洞悉植根于一個民族深處的精神與內涵。通過音樂,可以對一個民族的生活、經濟、社會、歷史、文化做出初步的判斷。演唱者用冗長的聲線,熾熱明快的情懷,描述了我國地域遼闊的茶鄉風俗等一系列與茶相關的行為。長期以來,采茶音樂極大的豐富了采茶區人民的日常生活,同樣也是千百年來茶區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當下人對音樂的審美更加傾向于流行音樂,對于傳統音樂的保護和傳承岌岌可危。因此,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導入我國傳統采茶音樂,不僅能扭轉傳統采茶音樂瀕臨失傳的現狀,也能使采茶音樂在教育上發揮新的作用,煥發出新的魅力生機。2.3有利于豐富高校聲樂教學模式。就我國傳統采茶音樂來說,它是我國產茶區極富地域性、民族性特征的一種音樂形式,有著較為明亮的演唱風格特色,演唱聲腔極為歡快,如比較知名的“牡丹調”,再如“斑鳩調”、“上山調”等等。聽習慣了某一種曲風之后,乍一聽這些傳統采茶音樂往往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這也正是傳統采茶音樂的魅力所在。反觀我們的高校聲樂教學課堂,一個典型的通病就是教材單一,風格不變,以歐洲的古典音樂為核心基本理論,實行的是單一的音樂文化教學模式。存在即為合理,這樣的課程安排既然能夠長期存在,足以說明其設置是相對科學的。但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之下,長期單一的教學模式,和多元音樂形式共存的現狀顯然矛盾。還有就是,枯燥單一的形式,容易引起當代大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因此,將我國傳統的采茶音樂,進行合理科學的選取和配置后,融入到高校聲樂教學課堂中,會極大豐富了聲樂教學課堂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來。

3采茶音樂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路徑

綜上所述,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采茶音樂的導入,無論是對樹立大學生文化自信、幫助傳統采茶音樂有效傳承,還是對豐富高校聲樂教學課堂,都有著可以預期的效果。本人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嘗試著我國傳統采茶音樂融入到高校聲樂教學當中,3.1改變思維提高認識。將傳統采茶音樂融入到聲樂教學當中,首先要解決的是教師的認知問題。當下的高校聲樂教學,一些院校還是延續多年的課程教材、教案、和教學方式。作為高校教師,早已對這些課程駕輕就熟。對于新教學內容的介入,很多教師可能接受程度不高,甚至是排斥。這就要求我們的高校管理人員,要立足發揚傳承傳統文化的角度,對高校聲樂教師進行理念上的改變。此外,還要改變學生的傳統認知,破除他們心中“聲樂首推西方古典音樂”的狹隘觀念,幫他們樹立其對中國傳統音樂的信任感和興趣點。只有讓全體師生充分的認識到中國傳統采茶音樂的價值所在,認。從思想認知上接納傳統采茶音樂,以高度的熱情擁抱傳統菜茶音樂。師生的能動性被調動起來,采茶音樂和聲樂教學的融合之路開展的也會更加順利。3.2合理導入科學設置。需要指出的是,將采茶音樂運用到高校聲樂教學當中,絕不是將原生態的采茶音樂生搬到課堂上就能解決的。一方面,在認識到傳統音樂的重要性時,同樣應該承認原來的課程安排已經經歷了長久的教學實踐,具備高度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另一方面,傳統采茶音樂中,有的曲調高昂,節奏多變,適合運用到聲樂教學,有的則是腔調簡單,和聲樂教學的理念相差甚遠。因此兩者的融合,要站在二者兼顧、合理導入的高度下進行,充分調研兩種音樂的共性,通過認真的篩選、仔細的甄別,反復的實踐,最終打通采茶音樂和傳統聲樂之間的障礙,消除二者直接的隔閡感,讓二者的融合更加默契。否則的話,生搬硬套只能導致課程體系“兩張皮”、“四不像”的現象發生,不但讓施教者覺得生硬突兀,也會打消學生了解傳統采茶音樂,了解傳統文化的積極性。3.3完善體系加強實踐。信息時代帶來的最大社會變革是,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為寬泛,因此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我們的高校聲樂教學方式也應做進一步改革,拓寬授課方式,通過各種信息渠道將要傳授的內容傳遞給學生們。如課上可以利用多媒體形式來展示傳統采茶音樂和采茶舞,讓學生對傳統音樂有了直觀的感受。還可以通過播放有關的影視作品片段,讓學生感受傳統采茶音樂的社會功能和魅力所在。在布置預習和課堂作業時候,可以通過手機和互聯網作業平臺來布置。此外,還要加強音樂實踐,如有條件的話,可以去采茶區進行音樂采風,或者將融合的理念體現到具體的音樂作品中,到采茶區進行展演等等。讓采茶音樂理論走出教室,回歸田園和生活,從而可以更好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聲樂教學質量。

4結語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將傳統采茶音樂運用到聲樂教學當中,絕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高校課改也并非朝夕所能完成,二者的融合之路只能在一步步探索和實踐中來進行。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我們的教學工作者,要立足發揚傳統文化的角度,通過完善課程設計系統和進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革,實現傳統采茶音樂和聲樂教學的融合,達到發揚傳統音樂文化,提升聲樂教學質量,最終將教學成果再反哺于傳統音樂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瓊.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分析[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C].2017:5.

[2]于洋.漫談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163-165.

[3]顏五湘.聲樂教學藝術與演唱實踐[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9.

[4]李飛.論傳統音樂引入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價值與途徑—————以贛南采茶戲為例[J].高教學刊,2017(19):108-110.

作者:孫立 單位:長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