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聲樂教學對學生演唱能力的培養

時間:2022-11-05 08:23:09

導語:淺析聲樂教學對學生演唱能力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聲樂教學對學生演唱能力的培養

摘要:隨著各大高校逐步深化音樂相關專業教學改革,重視培養高素質音樂人才,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聲樂演唱能力。高校聲樂教師日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生演唱能力,打破傳統理論教學的限制,把握舞臺實踐能力培養的原則,及時調整音樂人才培養方案,提升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文中分析高校聲樂教學培養學生演唱能力重要性,給出提升學生演唱能力的措施,為類似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教學現狀;演唱能力;培養措施

近年來我國民眾精神文明生活愈發豐富,人們藝術欣賞能力不斷提升,對于聲樂表演的需求也在提升。各大高校重視聲樂教學,更側重培養音樂專業人才,聲樂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聲樂演唱能力。高校依據學生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培養與提升學生聲樂演唱能力。教學課堂授課時不再僅重視基礎知識,還要培養學生演唱能力。本文就此展開論述。

一、普通高校聲樂課程教學現狀

近年來民眾音樂審美與品味快速提升,人們對于“千人一聲”雷同式演唱方法出現審美疲勞,需要及時得到創新。聲樂人才培養主要通過高校進行,教育領域也意識到該問題,要創新與改革聲樂人才的培養模式。聲樂課堂教學時持續融合民族唱法、美聲唱法及通俗唱法等,進而激發學生音樂興趣,促進學生演唱能力的提升。高校開展聲樂教學以培養高素質音樂人才,要意識到多元化演唱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依據時展更適合的教學方法,側重把握學生演唱能力,提升專業素養與技巧。對于高校聲樂教學現狀與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現階段大部分聲樂教學依然采取傳統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只能掌握單一演唱技巧與方法,并未全面開展素質教育。大部分聲樂學生只能掌握一種演唱方法,無法掌握多種唱法,不能培養市場需求的高素質音樂人才。聲樂專業學生要在掌握一種演唱方法的基礎上,主動掌握其他技巧,持續提升學生專業能力與素養。

二、學生聲樂演唱能力提升的主要影響因素

聲樂通過人聲展開表演,音質好壞受到演唱者技巧、心情等素質的影響。聲樂課堂教學中學生聲樂演唱能力提升受到諸多因素影響,主要如下。(一)演唱技巧因素。表演者是否具有良好的演唱技巧直接影響到聲樂演唱的效果。聲樂技巧學習效果在演唱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租用,通過訓練學生聲樂演唱技巧,可以推動學生在先天條件基礎上不斷提升,并逐步克服原有的缺點,進而發揮自身優勢,促進演唱能力的提升。(二)演唱心理因素。聲樂演唱時學生的心理活動也會影響到表演效果。高校音樂類專業聲樂教學時,聲樂演唱過程中部分學生存在自信心不足、缺少學習興趣、心理緊張等問題,直接限制到教學效果提升。這就需要聲樂教師日常教學中做好引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快速準確地掌握演唱技巧。(三)情感表達因素。聲樂演唱的美并不是簡單通過技巧展現,而是利用歌曲中蘊含的感情內涵表達出來。演唱者將情感蘊藏在歌曲中,飽含情感的演唱,對觀眾產生感染,使得人們感受到歌曲的美妙。可以說演出者與觀眾之間情感交流的主要途徑就是情感表達,提升聲樂演唱的效果。

三、高校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演唱能力的措施

(一)提升學生演唱把握能力。提升學生演唱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培養學生把控聲音的能力,這也是提升歌唱技巧的基礎因素。教師可以選擇“三步走”方式培養學生聲音把控能力,順利實現教學目標。首先,培養學生正確認知與控制發聲器官的能力,詳細講解器官生理課并做好訓練,使得學生正確認知發聲器官,全面系統性開展課堂內外的訓練,逐步培養學生科學發聲能力,進而掌握正確的演唱發聲習慣;其次,提升學生對歌唱氣息的掌握能力,利用循序漸進原則使得學生在演唱過程中合適控制氣息,實現聲音統一度與流暢度的融合;最后,培養學生把控音色能力。選擇合適的作品與練聲曲進行訓練,引導學生正確辨識音色能力,逐步形成自然流暢又具有辨識度的音色。利用“三步走”的方式,使得學生能獨立演唱各類曲目,夯實后期舞臺表演的基礎。(二)創新教學方法發揮多媒體優勢。實際上,我國高校在聲樂演唱課程教學過程中,形式較為單一,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多處于被動位置。但個人能力畢竟有限,僅依靠教師一個人演奏和判斷來幫助學生進行聽覺培養和訓練效果明顯不佳,而且一人言的課堂過于乏味,不能幫助學生積極有效地掌握和聲演技的技巧,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同時,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能講解和練習的內容和知識畢竟有限,學生在課余時間缺少老師的監督,自我松懈,就很少做練習與和聲作業,從而導致對鍵盤和聲知識掌握的生疏,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創造的能力較為低下。長此以往,學生實踐能力和理論知識之間存在明顯差距,只能“紙上談兵”。因此,在當前教育形式下,教師應盡可能為學生開拓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利用多媒體設備幫助學生進行多種形式和聲教學和練習,彌補學生聽覺訓練的缺失。(三)重視提升學生鍵盤和聲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運用合唱,不僅能幫助學生加強對聲部的訓練,增加教學實踐的機會和能力,同時還能對教學效果起到一定推進作用。利用合唱不僅能幫助學生對四部和聲的音響效果進行體驗,體會和掌握其中所遵循的規律美,感悟多聲部音樂的形態美,同時,通過合唱還能幫助學生對四部和聲的學習進行鞏固和加深,增加課堂內容趣味性,幫助學生感受在演唱中理論與實踐間的聯系與轉換,調動學生對合唱知識探究的積極性及課堂參與的主動性,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四)提高學生演唱時的心理素質。對學生學習有影響的因素很多,其中,心理素質就是重要因素之一。它對人們的行為活動有著很大影響,例如:學生在唱歌的過程中,心理素質影響喉嚨的開合狀態和呼吸的控制。如果想要多元化應用歌唱的發聲技巧,演唱出優美的歌曲,就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那么聲樂老師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擁有良好的狀態呢?第一,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首先要找的學生的興趣點,如當下的流行音樂、網紅歌曲,再輔加以現代化技術手段豐富自己的授課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授課質量。第二,教師應幫助學生消除緊張不安的情緒,讓學生樹立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在人生的道路上,可能會遇到學習或者生活等各方面困難,這時候老師就應該幫助學生去正視自己的不足,并去解決問題。在渡過困難之后,學生的自信心便會倍增。第三,通過各類音樂實踐活動緩解學生心理壓力,改善部分學生存在的畏懼心理,同時還可以積累一定的表演經驗,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強學生在公眾面前演唱的信心,從而達到心理素質提高的目的。在此期間,學生能更直觀地了解到自己某方面的不足,漸漸找到適合自己的練習方法并取得提高。此外,教師應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借助各種渠道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為類似研究提供相應借鑒。

四、結語

總之,高校音樂類專業聲樂課程教學時,要重視培養學生演唱能力,并選擇合適的切入點,改善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提升聲樂課程人才培養質量。聲樂教師培養學生演唱能力時,要結合教學實踐情況,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實現培養與提升學生演唱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倩.高校聲樂教學中學生跨界演唱能力培養[J].北方音樂,2017,37(11):185.

[2]丁冀芳.論高校聲樂教學中對學生演唱能力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7,37(7):167.

[3]馬曉波.高校聲樂教學實踐中對學生演唱能力的探索[J].黃河之聲,2016(23):59.

[4]趙婷.淺析普通高校聲樂教學曲目的選擇與合理運用[J].音樂時空,2016(7):96-98.

作者:胡愛華 單位:凱里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