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創新思考

時間:2022-08-20 03:13:26

導語: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創新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創新思考

【摘要】幼兒正處于成長與發展的初級階段。在新課改背景下,強調培養幼兒的綜合素養,而幼兒綜合素養的培養需要借助多方面的內容。聲樂是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必須要開設的課程,注重培養學生扎實的聲樂理論基礎與實踐能力,使學生在今后更好地開展幼兒教育,實現對幼兒的高效教育,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在新時期,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創新以往教學形式,實現聲樂教學成效的提高。

【關鍵詞】學前教育;聲樂教學;創新

在以前的學前教育的聲樂教學中,教師更加關注的是對學生聲樂理論方面知識的教學,而忽視了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這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無法使學生在步入社會后有效開展幼兒教育。當今社會對于學前教育人才的能力與素養等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以前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很難滿足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實際需求。教師要立足于生本教育理念,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在高質量的聲樂教學中實現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有效培養。

一、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現狀分析

現階段,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兒教育是教育的重要階段,也決定著孩子未來的發展。學前教育之中聲樂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孩子只有扎實地掌握聲樂理論基礎內容和聲樂實踐技能,才能更好地學習和成長。結合當前學前教育專業中聲樂教學的現狀分析,能夠關注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課堂是由教師和學生兩部分共同構成的,從教師的教學現狀入手,經過詳細的調查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教師在開展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之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教師重理論輕技能。教師關注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關注學術研究,不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因而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都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學前教育聲樂專業知識的學習涵蓋了聲樂課、樂理課和自彈自唱等課程內容。這些課程都需要學生在理解與消化的過程中,逐漸提高自身的技能。教師往往重視學科內容的本身,忽視了教學目標是否有利于把學生培養成優秀的幼兒園教師,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缺乏。第二,教師定位比較高,并不能立足實際的聲樂課程,課程專業性比較強。教師教學過程中陷入了一定的誤區,把聲樂教學視為純音樂教學,這讓音樂教學難度和專業性逐漸得到提高,并沒有把聲樂學習融入學前教育。雖然培養了學生的音樂技能,但卻沒有將音樂運用到學前教育之中,這樣就導致學生在面對聲樂知識學習的時候,往往缺乏良好的教學指引。第三,學生在學習方面聲樂基礎不扎實。聲樂學習往往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在學前教育中,學生對聲樂學科知識的了解不夠扎實,認知程度不高,往往缺乏濃厚的興趣,在遇到相應問題的時候容易產生抵觸的情緒。同時,學生表現欲望不強,在沒有意識到聲樂學習重要性的情況下,往往會產生懈怠和應付的心理。在面對聲樂知識學習時,沒有充分的學習動力,加之自信心不足,知識掌握能力上就有所欠缺。學習態度不端正,遇到困難就會出現退縮等現象。教師在進行技能講解的時候,學生操作能力差,聲樂學習中頻繁受挫,影響了今后的發展。

二、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創新思考

教師開展學前專業聲樂教學時,應該不斷對教學方法和內容進行創新。以完善的教學體系為出發點,讓學生在聲樂知識學習時擁有全方位的引導。在更好地融入聲樂基礎知識學習情況之下,也認識到知識學習的力量,讓學生擁有良好的自我展現空間和舞臺。跟隨教師的多元化的教學步伐,逐漸提高自身的知識學習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下面對學前教育專業中聲樂教學的創新舉措進行重點論述。(一)構建完善教學體系。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由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聲樂基礎差異性較大,有些學生雖然掌握了部分理論知識,但是實踐能力匱乏,導致學生的理論與實踐很難融合。甚至還有部分學生完全沒有聲樂基礎,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就感到非常吃力。學校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聲樂基礎情況,對學生開展專業性的測試,并將測試結果進行詳細分析,以此為基礎將學生劃分班級。在開展對學生的聲樂教學前,教師要深入分析學生的聲樂基礎情況,依據學生的具體狀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實現學生聲樂技能和素養的提高。分層針對性教學模式的構建,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商業知識的沖擊力。在接受教師正確引導之下,能夠融入完善的聲樂教學模式之中。教師打造適用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教學體系,也會更好地帶領學生進步,感受到聲樂知識學習的力量。為了更好地開展對學生的聲樂教學,教師要積極實現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完善,以開展對學生的聲樂教學目標為基礎,在保證課堂教學趣味性提高的同時深入挖掘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學習與學前教育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而且,學校還要積極宣傳招納優秀生源,通過有針對性的專業訓練,使學生成功轉變為具有高素質以及專業能力的學前教育事業的儲備人才。(二)搭建學生表演平臺。聲樂知識的學習以及對幼兒的教育都需要一定的表演空間與平臺,通過實際的表演可以增強學生的勇氣與自信心,使學生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地達成自我培養,克服自身的緊張、膽怯等不良心理和情緒。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會從事幼兒教育,需要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以樂觀的態度面對學習與生活。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1]。在課堂教學中總是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或是個別輔導的教學形式,而學生在進行聲樂知識的學習與探究中更多的是進行機械的模仿,這就直接限制了學生的創作天賦與表現能力。學生在聲樂學習中一味地模仿教師的唱腔與技巧,教師也只是單純的知識灌輸,未能給予學生足夠的表現時間與機會。針對這樣的教學現狀,教師可以預留部分課堂教學時間,給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使學生在舞臺中主動將自己的優勢以及特點展示出來,在不斷地調整與鍛煉中獲得更好的發展與成長。聲樂這門科目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而且其表現力也是很強的。學生在校園中開展對幼兒教育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并不只是為了今后更好地為教育事業服務而努力拼搏,更根本的目的在于實現個人素養的成長,充分展現自己的專業能力。提高學生的聲樂技能最高效的形式就是直接為學生提供表演的空間與平臺,讓學生在真實的表演中不斷強化個人專業能力,提高表演水平。同時,學生積極主動地表演也能為步入社會參加工作積累更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是,在學校中所提供的機會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2]。所以,學校要將現有的社會資源整合與利用,使學生在實際的鍛煉中逐漸獲得個人綜合素養的強化。(三)提供聲樂實踐舞臺。在聲樂教學中增加實際的鍛煉活動,可以實現學生自身能力的不斷成長,也可以使學生積累豐富的寶貴經驗。教師在開展聲樂教學中,一定要結合不同年級學生的情況設計教學。當學生在剛剛開展學前教育相關知識的學習時,教師不要將學生局限于校園之內,要與學生共同走出校園,走訪和調查相關的從業人員,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真實的感受中明確學習方向。在之后的學習中,教師要逐漸增加對學生的聲樂實踐訓練,多組織學生開展舞臺表演,使學生獲得充分展示的機會。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加入實際的幼兒教育中,主動接觸幼兒,轉變自身意識,將自己的角色由學生向教師過渡,逐漸適應身份上的改變,也為將來更高效地開展幼兒教育做準備。學生能夠立足自身實際,把教師講解的聲樂知識內容有效融入實際舞臺之中。學生在與幼兒密切接觸的過程中,也能夠形成良好的教育意識,逐漸實現良好的角色轉變,這也能為自己今后的幼兒園教育工作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聲樂實踐舞臺的創建,真正符合了當前聲樂教學的實際要求,也為學生的今后成長和專業發展做好相應準備。(四)開展多元教學形式。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聲樂學習的熱情。教師要轉變以往的教學形式,強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溝通和交流,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之下,可以通過現代教學技術領略到聲樂知識學習的力量。教師能夠準確地把握多媒體教學技術,將聲樂知識內容有效地呈現出來。學生可以在教師良好的教學步伐引導之下,處于濃厚的聲樂學習氛圍之中。創造良好的聲樂學習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不斷釋放多種教學形式的魅力和光彩,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聲樂知識學習的力量,在認真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下,實現更好的自我規劃和發展。學生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3]。但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渠道并不僅限于學校中,教師要適當地為學生拓展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聲樂知識,提升鑒賞與欣賞能力。例如,音樂劇、音樂會等。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鑒賞更高標準的聲樂,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音樂素養。在此,教師也可以針對學生的具體聲樂知識學習情況,組建聲樂知識競賽活動,讓學生能夠在進行聲樂知識鑒賞和分析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習的內容。學生在多樣的活動環境形式之下,可以領略到音樂的魅力和色彩。提高自身音樂素養的同時,也能為今后的教育工作做好相應的準備。

三、結論

學校要不斷地反思與歸納,深入了解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實際情況,創新傳統教學模式。在聲樂教學實踐中,要構建完善的教學體系,為學生搭建表演舞臺,并提供聲樂實踐舞臺,實現對學生的多元教學模式,深化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高效地開展對學前專業學生的聲樂教學,可以推動學生不斷進步,將學生培養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徐冬燕.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策略分析[J].文化產業,2019(24):59-60.

[2]劉子春.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集體課教學的改革探索[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6):32-35.

[3]江良洪.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現狀與思考[J].當代音樂,2019(11):67-68.

作者:董姣 單位:運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