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模式在大學聲樂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08-20 03:11:03
導語:互動模式在大學聲樂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大學聲樂課程教學時,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質量,教師可以通過開展互動教學的方式,營造平臺廣、業務精、辦法多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下文就互動教學模式在大學聲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互動模式;大學聲樂;實際運用
在大學新生一入校時所選擇的專門的、有針對性的學科,是他們在本科四年的學習生涯中最直接、最具有典型性的主要研究對象。學生以教師的引領為導向,需要進行不同種類、不同側重方向的理論與無數次的實踐相結合。聲樂作為藝術學學科下設的音樂與舞蹈學研究方向,進行聲樂教學的方式直接影響到在校大學生在自主學習聲樂這一方面,如何能最大程度地吸收理論知識,并運用于實踐中,反之在實踐中驗證各類理論是否適用于歌者本身,最終顯現在業務層次的高低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開展互動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進行綜合素養的引導,促進學生聲樂核心素養的提高。
一、互動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提高教師教學實力。在互動教學模式當中的核心要素主要體現為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為了保障教學互動的可靠性與真實性,教師需要給學生構建良好的公共環境,營造師生和諧平等、自由尊重的對話氛圍,確保在互動過程中雙方可以各抒己見,提高聲樂專業的教學質量。作為聲樂主修課程,當面授課多為一對一的形式,教師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觀察學生的性格特征上,找到最適合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快速融入聲樂學習中。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師生之間的情感,而且通過了解學生性格的差異,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現每一位學生音色的個體差異。由于主修課程的學生人數較少,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眼神、表情、肢體動作等,及時地掌握學生對于知識的汲取程度,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地調整聲樂教學進度與方案,確保聲樂教學的整體質量與效果,以確保每一位學生都有正確的、辨別性明確的、獨屬于自己的聲音;依托最高效率的師生交流機會,教師可以夸張地運用表演、模擬、想象等方式,幫助學生放下心理包袱,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用擔心在其他同學面前“唱不好丟面子”“做動作不好意思”等現象。“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千個甚至更多的特點不同的學生,他們可以從學生的交流反饋中汲取豐富的教學資料,進而科學地審視自己的教學方案與教學實力,最終不斷地優化、充實、完善自我的聲樂教學綜合實力[1]。(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聲樂作為藝術學學科下設的音樂與舞蹈學研究方向,教學培養的目標不僅僅是懂理論、會考試,更重要的是培養具有相當程度的歌唱示范能力,對中外聲樂藝術發展史、聲樂名作、歌唱教學理論、教材和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全方位發展高素質的人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主動向學生拋出問題,引領他們積極地思考,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思路和主動去探索結果,做到勇于表達自己、敢于和別人分享自我的探究歷程,從而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去探尋未知的答案。課堂舉例中融入符合學生成長的時代背景所特有的要素,引起學生的共鳴,在演唱中混合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其可以成為創新型的聲樂人才。為此,在聲樂教學互動的階段,教師需要合理地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可以充分釋放自己的思維想象力,挖掘出學生的聲樂潛能。對于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順著他們的思路去嘗試,教師及時地給予專業上的技巧指導,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占據主導位置,最終在實踐的強烈聲音對比中,讓學生自己去領悟自己的肌肉與機能是怎樣配合的?聲音的走向是如何進行的?這樣可以區別于填鴨式的強硬灌輸,避免他們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創新的能力。
二、大學聲樂教學時互動模式的構建路徑分析
(一)互動聲樂氛圍的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學習與思考,在大學聲樂專業課程教學時,同時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在互動教學策略實施前,教師要做好這節課學生的學情分析;實施互動教學策略時,教師在導入課程的階段,可以通過加入一段與本堂課所要教授的歌曲相關的音樂短片,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潛移默化地從聽覺上樹立好學生對正確與錯誤聲音的辨別能力;同時,釋放學生緊張的學習壓力,讓學生處于相對放松的狀態。在接下來的互動教學中,教師則可以采取問題驅動和音樂事例結合的方式進行引導,通過篩選一些耳熟能詳的聲樂作品,通過對其分析研究提出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的思考,如課本中之前演唱過的作品,針對性地分析其中幾首歌曲的歌詞與旋律的配合表達出怎樣的情感特點,學會如何去更好地向聽眾展現歌曲所要呈現的內容。通過對學生們演唱過的歌曲進行互動引導,熟悉的作品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學生都會有興趣去聽你講的是什么內容,樂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一改之前傳統模式的“一言堂”。師生距離拉近,但也要控制好度,如果距離太近會導致課堂松散不好管理,太遠又導致情緒緊張,甚至漠視這門課程,故而對度的把握極其重要。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生發揮自主思考的能力,對未知的問題更容易產生興趣,而不是隨意地放過。在大家的發散式思維相互碰撞過程中,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客觀引導,不僅為互動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更能夠養成學生積極探究問題、發現問題與他人交流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教師與學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滲透更多與聲樂課程相關的內容,在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同時,確保學生學習到寬泛的聲樂知識,多對創造性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索,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就可以為學生提供專業的知識探索平臺,還可以很好地改變學生聲樂學習的現狀[2],這樣才能夠達到互動的最終目的。(二)實踐引導的互動教學。大學聲樂教學不能停留在理論教學階段,為了能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聲樂綜合學習能力。在理論上,教師可以舉辦“圓桌論壇”“聲樂研討會”等活動,每一期設立一個明確的點去帶領學生探討,以學生的發言為主題,充分運用多媒體設備,如錄音、錄像等方式,完整地記錄好學生的思路過程,在活動結束之后讓大家聆聽、觀看。通過回放,不僅可以讓學生發現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樣子,而且能夠及時地抓住許多在現場沒有發現的研究點,進而去仔細思考、反復思考。在實踐中,定期舉辦教學班音樂會,可以讓聲樂學生站在舞臺上、在鎂光燈的照射下,被動地把自己的問題放大,從而推動學生自發地去重新審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再回歸到理論研究上,去和教師、同學,甚至和各種資料去進行更深入的互動。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更為寬泛的實踐練習,體會不同聲樂技巧之間的差異,如讓學生通過演奏鋼琴、琵琶、古箏、薩克斯、小提琴等不同的樂器,體會中西方不同樂器作為伴奏音頻所襯托出的聲樂效果之間的差異,了解中西方音樂史發展的不同。為了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與教師進行高質量的互動,教師單純地進行純理論的教學指導是完全不夠的,教師應當多引領學生參加大型的演出、比賽。一方面,可以使學生踏上舞臺,在面對評委、觀眾時,心理素質可以得到增強;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以演促學、以賽代練。教師在學生演唱歌曲時參與到配合伴奏的環節當中,通過與學生的銜接合作完成一首樂曲。這個過程中,教師則可以與學生面對面地溝通交流,針對性地指出樂曲演奏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個別學生演唱歌曲旋律的不準確、聲音切入的時間誤差,咬字、氣息、腔體三者之間配合的微調等,這些問題在師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都可以得到解決,進而不斷地糾正學生的錯誤,挖掘學生的潛力,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質量。(三)課后的師生互動。在互動教學模式開展的過程中,不能將互動教學模式局限在課堂上,而在其他時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完全沒有溝通交流,這樣的教學效果并不是預期設想的教學目標[3]。由于大學生的時間非常充裕,而相比較之下學生的課堂學習時間是非常有限的,為了保證課堂教學可以與課后輔導進行高效銜接,充分地發揮出教師的自身教育價值,需要教師合理地開展課后教學工作。大學聲樂的課后教學主要是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給予學生一定的專業輔導,在課后師生輔助互動時,教師則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輔導互動,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開展相關的聲樂課程輔導,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專業學習,促進學生聲樂核心素養的提升。(四)教師聲樂心得的互動通過積累,教師教學的經驗日益豐富,在實際聲樂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將自己積累的許多聲樂心得、記錄的課堂筆記傳授給學生,拓寬學生對于聲樂學習的思路,提升學生聲樂學習的視野與高度,為學生今后的聲樂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激發思考和交流的興趣,有助于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互動教學模式不只是理論,更是教師與學生在課上、課下經過反復思考、交流,無數次的磨合后得出的一種教學慣性。在大學聲樂課程教學時,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質量,教師應當立足于實際教學內容,將授課內容高效率地、有針對性地通過互動的教學模式傳遞給學生。開展互動教學模式,不僅教師要在授課過程中充分發揮出互動教學模式的優勢,能夠引導學生將理論與技術糅合在一起,而且要有效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潛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環節當中,提高大學聲樂的綜合教學效果,鼓勵學生多參加比賽和演出,做到以演促學、以賽代練,以達到最終的目的——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其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宋薇.大學聲樂教學中互動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探討[J].北方音樂,2018,3714:167.
[2]楊芳.淺談大學聲樂教學的互動式教學新模式[J].黃河之聲,2019年第五期5,P82.
[3]李姍.淺談互動式教學方法在大學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2018,12:236.
作者:張卓然 單位:山西應用科技學院
- 上一篇:項目驅動教學法在機械設計的應用
- 下一篇: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創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