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分析
時間:2022-08-01 03:27:08
導語: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許多新的教育觀念進入人民大眾的視野,其中,尤為突出的就是在高校的體育教學方面,由原本的不要求不強制,發展為以樹立終身教育理念為目標,提倡并激勵更多的大學生做體育鍛煉,并且這種理念近些年越來越受到高校大學生們的追捧,掀起了“全民健身”的高潮。其實終身體育教育的理念真正提出是在《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培養高校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使其養成且具備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與技能。大學中的體育教學是廣大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最后環節,但卻決定其是否能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重要階段,因此,正確理解終身體育教育的內涵,辯證分析傳統高校體育教育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最終目的就是提出有關改進措施,使更多的大學生自覺樹立起終身體育鍛煉的思想觀念。
關鍵詞:終身體育教育;高校體育教學;改進措施
近年來,各高校在體育教學模式紛紛謀求突破,力求將終身體育教育思想更快更好的融入到高校的日常體育教學中。這種終身體育教育的觀念,很大程度上沖擊了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不僅僅推動了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改變,又對高校體育教師的教學要求以及教學水平提出來更高的要求,打破傳統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已是大勢所趨。因此,正確把握終身體育教育的思想內涵以及辯證分析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的弊端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終身體育教育思想內涵
終身體育的理念主要涵蓋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指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將體育鍛煉變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指自覺接受體育指導,將體育鍛煉更加系統化、有序化,輔助好人們的體育鍛煉全過程[1]。以終身體育思想為主導的體育鍛煉,能夠在潛移默化中使人們自覺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并且使其具備體育鍛煉的能力,有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各大高校在進行體育教學時,將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理念融入其中,一方面,有利于高校學生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思想,對其終身的學習與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發揮著積極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全社會在無形之中形成愛運動、想運動、做運動的良性循環,有利于帶動全社會形成終身體育的理念。因此,將終身體育教育的理念巧妙的融合在高校的體育教學中,是未來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發展的發展方向及目標所在。
二、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弊端
如今每周只有兩學時的高校體育教學體系,其教學主要是傳授體育技術的等內容,這種教學方式,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其主題并非是學生,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利于培養學生自身實踐的興趣和能力[2]。導致了學生發生從喜歡上體育課到不喜歡上體育課的質的轉變,這并不是體育課的最終目的,只是一種應付身體素質的達標測驗的方式。因此,我們必須采取適當的方法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體育鍛煉與身體健康的重要關系,喜愛上體育課,自覺融入體育課中,自主學習和鍛煉,因此,我們要適當改進高校體育課中的考核標準,根據現代化教學模式進行適當調整。如今,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方式、目標、原則、方向等均發生改變,由單純的教學轉變為了素質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健康意識,但是,并沒有很多高校做到了這一點,體育教學大綱并融入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教育的理念,依然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只關注達標考核,總而言之,要達到素質化教育的目的和終身體育教育的理念,離不開實踐的努力,要想高校從思想上接受它,還需要更多時間。
三、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進措施
(一)加強終身體育理念的學習。加強終身體育理念的學習是高校融入該思想最直接、最基礎的方法,這種終身體育理念的學習可以在思想上糾正高校學生不進行體育鍛煉的弊端,并能夠在理論教學中,將體育鍛煉知識、衛生保健知識、鍛煉技巧與身體健康等內容結合起來,進行全面系統的學習,為后期實踐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3]。加強體育教學模式的理念學習,打破了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體育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的模式的形式,讓同學們在接受競技體育的魅力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自覺接受體育鍛煉,自覺養成體育鍛煉的優良習慣,是改變高校學生傳統體育理念的基礎,也是貫徹實施終身體育理念的前提。(二)強化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1.從體育教師入手,提高其教學質量。高校學生是否能夠樹立起終身體育理念,很大一部分取決于高校的體育教師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質量,因此要想幫助同學們樹立這種思想觀念,就必須從高校體育教師入手,提高其教學質量,讓同學們想上體育課、愛上體育課[4]。高校體育課堂的教學中雖融入了終身體育理念,但課堂教學的主體仍是以體育教師為主,高校體育教師可以通過以下三方面來提高自身水平,提高其教學質量。首先,高校體育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新的體育鍛煉知識,與時俱進,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找到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教學模式,科學的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其次,要適時摒棄傳統的錯誤觀念,及時改正對于體育教學的誤區和偏見,以更加積極向上的態度,迎接體育教學的改革。再次,要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適時調整教學速度,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狀況,通過實踐來逐步改變高校學生錯誤的體育觀念。2.轉變傳統體育教師心態,積極做好學生的引路人。在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往往以單純完成體育教學目標為目的,而忽視了學生對于體育鍛煉觀念的可持續性,因此,高校的體育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體育教師心態,積極做好學生的引路人,做好一名促進高校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者[5]。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必須在注重體育鍛煉的技巧、有關健康的相關知識以及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基礎之上,融入于人文主義精神在體育課堂之中,在潛移默化之中傳遞給高校學生以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以身作則,引導高校學生樹立良好的對待體育鍛煉的態度,使其樹立起終身體育的思想觀念以及生活態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體育鍛煉成為高校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才能充分發揮終身體育理念的積極作用。3.體育教師應創新體育教學形式。體育教師作為體育課堂的主體,應創新體育教學的形式,成為終身體育理念的踐行者以及有關課程的開發與設計者[6]。因為體育教師是最了解高校學生身體素質情況以及鍛煉需求情況的,如果僅以國家統一制定的教學形式來展開教學,其后期達到的效果遠不及體育教師因材施教所達到的效果,因此,高校體育教師應在根據本校學生自身身體素質的基礎之上,適當結合國家對于終身體育理念的傳達方式,對整體的體育課程做出具體的形式創新,這種創新主要包括了對體育課程安排的創新、對于高校體育課程內容的創新,以及對于整體課堂結構的創新與規劃,與此同時,還要不斷聽取學生意見,根據學生要求不斷修改體育教學形式,真正做到從傳統的課程施教者向課程設計者、開發者轉變,最大程度的發揮體育教師對于終身體育理念確立的重要推動作用。(三)始終將終身體育理念貫穿體育教學全過程。在高校學生的體育鍛煉中,往往采取的鍛煉方式各不相同,因此要采取更加靈活多變的教育模式及教育方法,始終將終身體育理念貫穿高校體育教學的全過程。由于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對于高校學生的影響較為深刻,所以高校體育教師要做好打長期戰的心理準備,這種形式的出現不僅僅因為高校中體育教師不注重對于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教學內容又過于傳統,缺乏科學性與實際性,使得高校學生無法掌握相關的體育鍛煉技能,更無法樹立鍛煉的理念,因此,在今后的體育教學中,高校體育教師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更具學生們的興趣愛好,提高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并開展多種多樣的體育鍛煉方式,例如開展趣味運動會等,讓同學們在享受競技體育的魅力的同時,強身健體,自覺參加體育活動,潛移默化的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思想理念[7]。(四)體育教學應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如今教學已應用多媒體一體機等先進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網絡為輔助查找資料,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上課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學習起來也輕松多了;以手機課下教學作為輔助手段,讓學生知道同學們普遍存在的問題,通過老師講解后得以知道怎么改正。我們就要好好充分利用在高校的體育理念中,往往因教學手段及教學所用的器材太過于老舊,而無法調動學生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在高校的體育教學中,要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在結合好各高校自身的教學特征以及實際情況的前提下,適時調整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理念,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五)以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體育課程的主導思想?,F如今,各大高校的體育教學在確定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手段時,往往忽視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狀況,因此,要想使終身體育的理念貫穿于體育教學的全過程,就必須要以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體育教學的出發點,才能夠真正調動大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盡可能的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以及學習能力。高校體育教師可以通過結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等多種因素,來制定教學方案,通過不同項目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鍛煉效果。通過在課堂中舉行小游戲的形式,提高學生的興趣以及參與度,體育游戲不僅能夠培養速度、靈敏、協調、耐力等素質,而且能有效促進機體器官系統的健康發展。體育游戲能夠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在“比”中促進,在“比”中提高,久而久之提高了學生的基本活動能力,又較好地在愉快氣氛下發展身體素質。從而增強心肺系統功能,達到增強體質。在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讓更多的大學生在接受體育鍛煉中,培養了終身體育的理念。(六)大學生應摒棄傳統的體育鍛煉思想。終身體育理念的積極作用要想影響更多的高校學生,不僅僅要靠教師的努力,還需要大學生自覺并且傳統的體育鍛煉的思想,不為鍛煉而鍛煉,而為自己的身心健康發展而鍛煉[8]。傳統的體育教學只注重教法,忽視學生的學法,只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局限于固定程序的單向知識技術技能傳遞,缺乏對教學信息的適時控制和反饋,這就要求大學生群體首先要重視體育課,杜絕逃課、遲到、早退的現象,其次要自覺參與到體育鍛煉之中來,積極配合老師所布置的教學內容,將參加體育鍛煉變成自己的興趣愛好,最后,大學生要在體育課堂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法和運動模式,培養自己的體育鍛煉興趣,自覺養成愛鍛煉、肯鍛煉的優良品質。只有這樣,才能在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的同時,培養起大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思想理念,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了終身體育理念的思想內涵,指出了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并在此基礎之上,具體的提出了六項具體的改進措施,目的就是為了促進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在潛移默化之中自覺養成終身體育的思想理念?,F如今,我國處于大變革大發展的新時代,各種新的思想觀念不斷沖擊著舊的思想觀念,因此,把握好基于終身體育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學的變革對于各大高校的體育課程的突破以及對于大學生來說,都有這深遠的意義和作用。各大高校必須從強化終身體育學校的理念、強化教師的綜合素質、始終將該思想貫穿與體育教學的全過程、以及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等具體措施,來輔助更多的大學生養成自覺運動的習慣,讓終身體育的理念影響到更多的大學生。
參考文獻:
[1]張子正.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的創新[J].當代體育科技,2019,9(7):83-84.
[2]王小妮,王小艷.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才智,2019(6):148.
[3]韓延歌.終身體育理念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新思考[J].運動精品,2019,38(2):7-8.
[4]于俊振.終身體育理念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5):7+9.
[5]李林.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淺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4):96+98.
[6]王珊,閆曉軍.關于終身體育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學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4):27+37.
[7]任廷鋒.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32):3+5.
[8]杜艷美.終身體育教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的審視與反思[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2):4-5.
作者:秦潔瓊 單位:河北美術學院體育工作部
- 上一篇:高校體育微課開發與應用現狀
- 下一篇:消息中間件在郵政電子商務平臺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