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發展對策
時間:2022-05-26 10:17:39
導語: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發展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該文通過采用文獻資料、訪談、問卷調查、數理統計及邏輯分析等方法,對廬江縣樂橋、石頭兩鎮15所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針對專職體育教師嚴重不足,體育場地器材標準不高、投入不足等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一些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農村學校體育;體育教師配備;體育教學
“一個哨子兩個球,老師學生都自由”“捧著書本出操”是農村地區部分學校體育教學的真實寫照。然而,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水平。此外,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也明確指出,要使“學生身體素質和綜合素養明顯提升”,這也預示著農村學校體育事業發展的春天即將來臨。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廬江縣樂橋、石頭兩鎮15所農村學校為研究對象,其中小學11所、初級中學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通過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中國知網、維普期刊等信息資源平臺,查閱了農村學校體育發展方面的文獻和著作。1.2.2問卷調查法設計了《農村學校體育課開設情況調查表》,向廬江縣樂橋、石頭兩鎮15所中小學的體育教師發放調查問卷,回收率95.6%。
2結果與分析
2.1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現狀
2.1.1體育課課時基本能夠開齊開足從訪談與課程安排情況來看,農村學校基本能克服困難,按1—2年級每周4節、3—9年級每周3節的標準開設體育課,并進行一定量的體育教學。在此基礎上,部分學校充分利用大課間、課外活動、少年宮活動等時間段安排體育活動,從而確保農村學生基本能夠實現每天進行1小時體育鍛煉的目標。2.1.2體育場地和設施基本達標從這次調查的兩鎮農村學校體育設施情況來看,各校基本都有運動場、操場、籃球場、乒乓球桌等體育場地設施以及所需的體育器材,基本能夠滿足體育教學和學生體育活動需求。農村學校的體育設施一部分來源于農村學校的校園改造項目,另一部分來源于體育部門的青少年體育活動項目。2.1.3體育教師盡職盡責無論是專職體育教師還是兼職體育教師,都能愛崗敬業、扎實工作,并任勞任怨,在平均每天上三四節課的基礎上,還要組織管理學校的課間活動。有的學校為了上好體育課,采取專帶兼、專輔兼的方法。如樂橋鎮小,專職體育教師在每個班級輪流教學,確保每個班級都有專職體育教師開展教學。同時,專職體育教師對兼職體育教師進行輔導培訓。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該校的體育教學質量和水平。2.1.4體育運動開展正常目前,各學校都能積極參加各類縣級體育賽事,部分學校的特色體育活動獲得了市級表彰,每年一屆的秋季運動會是各學校體育活動的大聯歡。與此同時,各學校十分重視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特別是初級中學,都特別注重九年級體育測試項目,并加強平時訓練。2.1.5農村學校體育教學存在問題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重視農村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加大了對體育場地設施的投入力度,逐步增加了體育教師的分配比例,社會對學生體育運動的意識也逐步增強。但從調查情況看,當前農村學校的體育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農村學校體育發展嚴重滯后,城鄉教學差距明顯。
2.2專職體育教師嚴重不足
國家規定,體育教師和教學班的比例為:中學5~6個教學班配備1名專職體育教師;小學5~7個教學班配備1名專職體育教師[1]。在被調查的15所中小學中,有7所學校無專職體育教師,專職體育教師嚴重匱乏,除楊崗小學外,其他學校均有兼職體育教師,兼職比例高達69%,專職體育教師僅占31%(詳見表1、表2)。兼職體育教師大部分由班主任直接替代,也有部分由愛好體育的教師兼任。因為他們都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學習,所以他們在課堂教學方面就比較隨意。“一個哨子兩個球,老師學生都自由”大體上成為農村學校體育課的真實寫照,教師在體育課上大多采用“放羊式”教學法,且很少向學生傳授專業的體育知識,而有些學校的體育課則變成了文化課,部分學校的體育課甚至被稱為“休息課”。這些現象導致農村學校體育教學質量得不到保障,從而嚴重阻礙了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
2.3體育場地器材標準不高、投入不足
目前農村學校體育場地基本達標,但有的建設標準不高、規模較小,有的使用年限較長、毀損嚴重,這些都成為制約學校體育發展的瓶頸。如石頭中心小學,目前該學校學生數1109人,體育操場只有3510m2,生均運動場地不足3.2m2,遠遠低于國家16.9m2的標準,且該校操場不是塑膠場地,遇到雨雪天氣便無法進行體育活動。此外,部分農村學校的體育教學配套器材品種單一,體育器材室只有少之又少的籃球、跳繩和乒乓球拍等,而且有的學校受經費限制,多年沒更新體育教學器材,其他拓展類運動器材更談不上,教師也只能依靠現有的體育設施和器材進行體育教學。體育場地器材標準不高、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
2.4體育課內容單一
體育課的基本運動項目有跑、跳、投。由于種種因素的限制,當前農村學校的體育課教學內容比較單一,體育活動單調。從調查情況看,小學低年級的體育課主要是隊列、乒乓球、跳繩等內容,高年級增加籃球、足球、廣播體操和跑步等,較高難度的項目很少,有特色的項目更少。大課間一般1—2年級做跳繩運動,3—6年級跑操,很少有其他運動項目。
2.5學生家長體育意識淡薄
農村學校的教學環境不同于城區學校,農村學校的學生除了學習之外,還要幫家里做一定量的農活。部分家長認為做農活也就等于上了體育課,覺得學校沒有必要開設體育課,孩子只要將文化課學好就可以了。由此可見,學生家長的體育觀念有待改變。
3農村學校體育教學中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3.1教師缺乏專業知識,信息技術教學滯后
農村學校師資配備不齊全,體育教師專職少、兼職多,平時針對兼職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十分匱乏,導致其對體育專業知識、技能知識掌握甚少,有的兼職教師甚至不知道體育課堂教學內容有哪些,就連一些簡單的技能與技巧也無法傳授。因為兼職教師在上課時力不從心,所以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更是無從談起。同時,受到農村經濟條件的制約,農村學校體育教學器材種類單一,且大部分專職教師教法陳舊,缺乏創新意識,無法進行現代化智慧課堂教學。
3.2受不安全因素限制
近年來,校園傷害事件已成為社會、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校關心的重點話題。而體育課上意外傷害事件屢有發生,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教學手段使用不當、動作保護不及時、課堂紀律不嚴明等因素導致的。這導致體育課成為所有課程中危險性最大、最容易出現意外事故的一門課。因此,許多教師從學生安全角度考慮,在面對一些激烈的、高難度的運動項目時,只能望而卻步、一切從簡,盡量為自己減輕不必要的教學負擔。例如,樂橋鎮中原先開設了足球課,卻因常有一些碰撞刮擦等問題出現,最后不得不取消該課程。
3.3教師認識偏差
“重智育、輕體育”是部分學校及教師對現有體育課的看法,他們認為體育課就是學生的“娛樂課”。而為了使學生能夠有更多時間進行高強度、高難度的文化課學習,文化課教師不得不大量占用體育課。但是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完全人格,首在體育”———學生只有有了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在德、智、美、勞等其他四育方面得到發展。目前,有的教師不僅不重視學生體育,就連自己也不愛參加體育鍛煉,有的學校連組織一場教職工籃球比賽都困難。
3.4體育教學視導不夠
目前,針對農村學校的體育教學,鎮中心學校教研員缺乏常規的教學視導。日常體育教學內容包括常規的體育課堂教學、大課間、課外活動以及每周的社團活動課,每學期對學生體質健康的測試和評價也屬于重要的體育教學內容。面對如此重要的體育教學,鎮中心學校在進行教研活動時,缺少對農村學校體育課的推門聽課、評課,片面重視文化課。
4解決現實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4.1加強對體育教學的監督,進行全面評估
教育主管部門應對農村學校體育教學多加督查、科學評估,消除以升學率來片面評價學校的現象。同時,學校應建立完善的體育教學評估體系,比如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蛟川中心學校創立的“體育積分銀行”評價體系,其對體育教師的品格、體育行為、專業技能以及參與的大課間、社團課進行多元化、動態化和系統化的評價,使體育教學更趨規范化。
4.2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
為充分發揮《意見》中強調的新時代學校體育“以體育智、以體育心”的功能,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制訂3~5年計劃,逐步配足配齊農村體育教師,確保每個中小學至少擁有一名專職體育教師來組織開展學校體育工作。與此同時,學校應當對在編在崗的專兼職體育教師進行專業化培訓,采取輪訓的方式來提高他們的體育專業技能,從而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進而推動農村學校體育的高質量發展[2]。
4.3完善體育教師準入流動機制
據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介紹,“十三五”期間,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教師由原來的50.2萬人增加至59.5萬人,每年新增體育教師約2萬人,年均增速4.3%。在每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要注重初始專業審核,特別是對于參加體育教師招聘考試的非體育專業教師,要增加報考對象的體育專業素質考核。同時,在選調農村教師進城的考試中,要盡量避免從農村體育教師嚴重缺編的學校選調體育教師進城。再者,可以吸納退役運動員為中小學體育教師,比如籃球、排球、足球以及游泳運動員,他們有專業的水平、高超的技術,經過一定的文化素質培訓后進入中小學,不但可以填補就業缺口,而且可以解決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緊缺的問題。
4.4增加經費投入,改善辦學條件
應加大對農村學校體育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規范體育場地,增設各種體育健身器材。同時,要增加學校體育器材選購、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經費比例,切實解決農村各學校有計劃但難以落實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問題。同時,體育教師應群策群力,充分開發和利用本地鄉土資源,自制適用于教學的簡易器材,這樣不但可以節約資金,還能激發學生對傳統體育項目的興趣,讓廣大學生在運動中快樂成長。
4.5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線教學已成為一種流行的教學模式。它不受時間地域限制,是一種更加便捷的教學模式。在此背景下,體育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和水平,熟悉各種網絡信息資源,能夠通過直播、微課、在線指導和線上評價等“云端”的互動方式開展教學,以實現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融合。教育主管部門應重視提升農村體育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打造“智慧型”教師隊伍,創設智慧課堂,多措并舉,促進體育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讓信息技術手段服務學校課堂教學。總之,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學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一方面少不了國家對農村學校體育工作的政策引領,另一方面少不了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落實,當然,更少不了廣大農村專兼職體育教師的辛勤付出。只有通過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深化農村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才能真正提高農村學校體育教學質量,營造良好的農村學校體育氛圍。
參考文獻
[1]王占銘.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強我省特殊教育工作[J].江西教育,2005(23):4-5.
[2]向明彥.農村學校體育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研究[J].內江科技,2008(8):76,15.
作者:范啟芹 單位: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芙蓉分校
- 上一篇:磷化工行業襯膠管道施工技術研究
- 下一篇:汽車新能源及節能技術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