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
時間:2022-05-26 03:28:02
導語: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生如果熱愛數學,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就會產生學好數學的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是關鍵。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既有經驗,使之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生一旦擁有了某種興趣,就會自覺主動、深入地去探索和思考,對提高學習效率、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及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有巨大的作用。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之后,在學生初步明白可以用“量“”滾”等方法來測量圓的周長后,我不失時機,創設“用線球在空中劃圈”的情境,問:“這個線球在空中劃成的圓的周長,你量得出來嗎?怎么辦?”由于好勝心的驅使,學生很積極地探索出了一個較為簡便的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力爭讓學生每上一節課都有新的感覺、新的發現、新的體驗,從而促使學生產生深刻的求知欲望,再讓學生帶著問題討論,對問題有了初步見解后,我開始有針對性地劃分學習小組,組織學生各抒己見。討論過程中,通過激烈的爭論使學生在自學階段的認識得到深化、鞏固、更正。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還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發展。
二、改革課堂學習方法,增強自主學習的動力
“自主學習”是指較少地依賴別人的幫助而自己獨立進行有效的學習。那么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就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在不斷獲得成就感的良性循環中得到養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去理解、分析、加工所教授的內容,把學生看作是自主學習的積極參與者、學習計劃的執行者。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收集、加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出的每一個信息。使他們不僅能主動學習,學會學習,而且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主動地理解知識。在自主觀察之中學會觀察,在自主思維之中發展思維,逐步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懷著迫切的心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投入知識的探索之中。我在指導學生自學的時候,很明確地給學生提出了四項要求:①一是想想這樣的例題能用哪些方法解答,是通過哪些途徑尋求到這些解題方法的?②二是這樣的例題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例子,能否找到它們的規律?③三是我怎樣把自己想的解題思路講給同學們聽,讓大家一聽就明白;④四是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有了這樣的具體要求,學生會努力嘗試著去課下自學,把能寫下來的東西簡要地寫下來。上課時我就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例子,并把解題思路和尋求方法的途徑講給同學們聽。先是在小組內講,繼而是全班交流。每個問題學生都在深入思考,避免了那種我的知識是老師給的,只有你給我才能得到那種被動的學法,學生會主動地去學習、掌握知識。
三、持之以恒,促進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經過一個醒悟—改變—反復—鞏固—穩定的過程,就是說在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過程中不能只停留在啟發自覺與學法指導的層面上,而是要進行持久訓練。沒有持之以恒的訓練,沒有反復訓練就沒有好習慣。因此,要嚴格訓練,要抓反復,反復抓。剛開始不能著急,不能兩三天不見成效就放棄。需要我們一點一滴地堅持,只要不動搖,朝著正確的方向不停止,就有了習慣的雛形;再一點點堅持,我們再經常對能堅持自主學習的同學以及較好的自主學習方法給予表揚,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就會慢慢地養成。
本文作者:鄭井連工作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開發區中云中學
- 上一篇:提升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
- 下一篇:高校體育文化類型研究